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台北市兩所國中學生同儕情感關係、學業成就與自尊關係之縱貫性研究(2008) 葉懿萱; Yi-Hsuan Yeh本研究為一項有關國中生同儕情感關係、學業成就與自尊關係之縱貫性研究,主要探討國中生三年期間自尊之變化情形,以及七年級與八年級之同儕情感關係、學業成就對九年級自尊之影響情形。於九十四學年度開始追蹤就讀自台北市兩所國中隨機抽出之211名七年級學生,經過三年追蹤得有效之樣本180人(追蹤率85%) 。所得資料以廣義估計方程式(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GEE)、多元迴歸分析、t檢定等方法進行分析。 本研究主要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的整體自尊、學業自尊、社會自尊與自尊五大組成要素三年間均呈現中間偏正向的情形。 二、研究對象之學業自尊、安全感、歸屬感及使命感在三年間均呈現穩定的狀態,但整體自尊、社會自尊、自我感及能力感在三年間有明顯改變。 三、性別、七年級同儕情感關係與學業成就會影響九年級的自尊;但控制先前自尊後,僅七年級同儕情感關係仍為九年級社會自尊與歸屬感的重要預測變項。 四、控制八年級學業自尊後,八年級學業成就仍對九年級學業自尊有正向預測力;控制八年級社會自尊後,八年級學業成就對九年級社會自尊有正向影響力。Item 台北市國中八年級學生知覺學校氣氛、學業成就與危害健康行為研究(2007) 劉芝伶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國中學生知覺學校氣氛、學業成就、危害健康行為的現況,以及學校氣氛對學業成就與危害健康行為之預測力。採橫斷式調查研究,以隨機方式自七所國中選出十四班八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共發出438份問卷,回收後剔除無效填答得有效問卷406份,有效回收率93%;除了自陳式問卷之外,同時蒐集學業成就、在校違規記錄等學校資料。以SPSS12.0 for Windows統計軟體進行Pearson積差相關以及多元廻歸分析,得到下列重要結果: 一、 台北市國中學生知覺的學校氣氛偏正向。 二、 台北市國中學生於本學期第二次段考之國、英、數三科成績的T分布近似於常態分布。 三、 台北市國中學生危害健康行為現況屬輕微程度。 四、 知覺學校氣氛愈佳,則學業成就愈佳、危害健康行為愈少。 五、 控制背景因素前後,學校氣氛中「學生參與決定」、「支持多元文化」及「紀律嚴苛」等層面是學業成就的重要預測變項。 六、 控制背景因素前後,學校氣氛中「學業傾向」、「紀律嚴苛」及「安全問題」等層面是整體危害健康行為的重要預測變項。 根據研究發現,建議改善學校設備、增加創新教學與教師支持,營造有利於學業成就與降低危害健康行為的學校氣氛。Item 台北縣某國中學生睡眠品質與學業成就之探討(2010) 李敏瑄本研究目的為探討國中學生個人背景因素與睡眠品質及學業成就間的現況及彼此的關係,以九十八學年度第二學期就讀於台北縣某國中全體在學學生為母群體,採分層叢集抽樣取得樣本,用自填問卷的方式進行資料收集,有效樣本為286 份。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女性的個人主觀睡眠品質及睡眠時數表現較男性為差;年級別的差異似乎與睡眠品質關係不大,惟越高年級似乎日間功能障礙較低年級明顯;自覺課業壓力大者、生活壓力大者、睡前飲用含咖啡因飲料量越多者、補習時數過多者皆有較差的睡眠品質; 睡前三小時內使用網路時數越高者其睡眠品質PSQI計分雖無顯著差異,但卻顯著造成日間功能障礙。 二、女性的語文科成績顯著較男性高,卻未見男生在數理方面的優勢;年級與自覺生活壓力別似乎不是影響學業成就的重要變項;自覺課業壓力 較大者及有補習的族群其學業成就皆顯著較高;越常飲用含咖啡因飲料量、越頻繁睡前三小時內使用網路時其學業成就則顯著較差。 三、睡眠品質越差學業成就也就越差,[睡眠品質PSQI得分]能解釋學業成就3.2%的變異量。 根據研究結果我們應傳達[每日足夠睡眠時間]的觀念,同時避免、甚至禁止睡前的網路使用,以期能改善睡眠品質和日間功能障礙,以及提升學業成就的表現。Item 臺北市兩所國民中學學生自尊、學業成就與規律運動行為之縱貫性研究(2008) 吳朝淵; Chao-Yuan Wu本研究採縱貫方式探討個人背景變項、自尊、學業成就對國中生規律運動行為的影響。以臺北市兩所國中203名七年級學生為對象,進行三年追蹤調查,最後得173位學生(流失率14.78﹪)。將利用結構式問卷收集到的資料以邏輯式迴歸分析進行統計。重要發現如下: 一、國中三年期間各約六成學生從事規律運動行為,且男生比率高於女生。隨年級增加,男生規律運動比率下降;而女生則無明顯變化。 二、三年持續從事規律運動者約佔四成,且男生多於女生;而三年持續無規律運動者佔17﹪,且以女生居多。 三、七年級的個人背景因素中,只有規律運動行為可以有效預測八年級(O.R.= 5.79)、九年級規律運動行為(O.R.=3.88)。 四、七年級的自尊中,只有身體自尊可以有校預測八年級規律運動行為(O.R.=1.73);但整體自尊(O.R.=2.28)、學業自尊(O.R.=0.44)和身體自尊(O.R.=1.85)可預測九年級的規律運動行為。 五、七年級的學科成績對八年級(O.R.=0.96)和九年級(O.R.=0.94)的規律運動行為有負向影響力。 六、七年級規律運動行為可以有效預測八年級規律運動行為(O.R.= 5.21)。性別(O.R.= 0.42)、七年級規律運動行為(O.R.= 3.32)、整體自尊(O.R.= 3.53)、學業自尊(O.R.= 0.42)可以有效預測九年級規律運動行為。 依據研究結果,建議藉由課程培養學生規律運動行為,強化整體自尊,以提升學生規律運動行為。Item 國中女學生健康體適能及其相關因素研究–以雲林縣某女子國中為例(2019) 孫霈雯; Sun, Pei-Wen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女學生健康體適能及其相關因素。以雲林縣某女子國中為母群體,抽樣分為績優組173名、績劣組171名,共計344名為研究對象。以結構式問卷、蒐集體適能成績與學業成績資料分析,所得數據分別進行描述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斯皮爾曼等級相關、複迴歸分析,以瞭解國中女學生背景變項與健康體適能之間的關係。本研究所得重要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中,約有一成四家庭是高社經地位、二成九家庭是中社經地位、五成六家庭是低社經地位,而父母運動習慣高度參與約三成一、中度參與約三成九、未參與則約二成九,而網路使用每週6小時以下約三成三、每週7-20小時約四成五、每週21小時以上約二成。心肺適能平均值介於健康體適能常模銀牌等級,肌肉適能平均值介於健康體適能常模銅牌等級,柔軟度平均值介於健康體適能常模銅牌等級,瞬發力平均值介於健康體適能常模銀牌等級,身體組成BMI平均值介於健康體適能常模正常等級。 二、研究對象背景變項中除了「父母運動習慣」與健康體適能無關外,「年級」與肌肉適能、瞬發力有關係;「家庭社經地位」與心肺適能、肌肉適能、身體組成(BMI)有關係;「學業成就」與心肺適能、肌肉適能、柔軟度、瞬發力、身體組成(BMI)都有關係;「網路使用」與心肺適能、肌肉適能、瞬發力、身體組成(BMI)有關係。 三、研究對象的心肺適能越好者(800M跑走所花的秒數越少),其肌肉適能(仰臥起坐的次數越多)、瞬發力(立定跳得越遠)及身體組成(BMI值越小)都越好;肌肉適能越好者(仰臥起坐的次數越多),其柔軟度(坐姿體前彎越遠)、瞬發力(立定跳得越遠)及身體組成(BMI值越小)都越好;柔軟度越好者(坐姿體前彎越遠),其瞬發力(立定跳得越遠)越好;瞬發力越好者(立定跳得越遠),其身體組成(BMI值越小)越好。研究對象之健康體適能彼此間有顯著相關。 四、研究對象的背景變項可以有效預測心肺適能、肌肉適能、柔軟度、瞬發力及身體組成(BMI)等健康體適能,並可以解釋其總變異量的如下:心肺適能為12.6% 、肌肉適能為11.5% 、柔軟度為4.9% 、瞬發力為11.3% 、身體組成(BMI)為8.9%;研究結果顯示,學業成就優者在心肺適能、柔軟度、瞬發力、身體組成(BMI)等四種健康體適能都較好;每週網路使用6小時以下者在心肺適能、肌肉適能、瞬發力等三種健康體適能都較好;但是七年級生在肌肉適能及瞬發力二種健康體適能則較差。 本研究根據結果提出多項建議,以作為提升學生健康體適能之參考。Item 國小高年級學童學業成就、復原力與內化行為問題之探討(2015) 羅羿甄; Lo, Yi-Chen本研究旨在探討台中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學業成就、復原力,及與內化行為問題之現況與相關。研究採用學童之調查研究,研究對象是以民國103學年度上學期台中市公立國小六年級學童共1142個班級為抽樣母群體,採立意取樣共抽樣21個班級。一共發出正式問卷507份,回收491份,經檢查無效問卷12份,共得有效問卷479份,有效回收率96.84%。研究結果主要發現,家庭主要照顧者並非父母的學童有較高的內化行為問題,男生的內化行為問題較低,與學童復原力較高內化行為問題則較低。最後總結上述研究結果,討論研究限制與可能的未來研究走向,並對學生身心健康照顧提出參考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