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34
  • Item
    互動式多媒體介入策略於腎癌存活者健康知識、態度、自我效能及行為之成效
    (2024) 戴琬容; Tai, Wan-Jung
    背景:腎癌存活者於腎臟腫瘤手術後,常詢問與健康飲食及身體活動相關議題。但至今鮮少有專為腎癌存活者設計之衛教教材,以做為健康促進之參考依據。目的:本研究以行為理論及多媒體學習論為基礎,設計互動式多媒體教材,並探討「互動式多媒體衛教」與「口語衛教」兩種不同衛教方式,對腎癌存活者健康知識、態度、自我效能及行為之成效。方法:採類實驗設計,於北部某醫學中心泌尿科門診收案,依病歷號隨機分派,實驗組(n=38)以互動式多媒體衛教,對照組(n=39)採口語衛教,於介入後立即實行後測,6週後進行延宕測,並以廣義估計方程式及成對樣本t檢定進行分析。結果:兩組研究對象在介入後,健康知識、自我效能及身體活動量,於組內皆有進步,並達顯著差異,且實驗組進步幅度優於對照組。而實驗組於健康態度之成效,無論在組間後測(β=2.079, ρ=0.027),或組內後測(ρ<0.001)及延宕測(ρ=0.004)均達顯著差異。 結論:互動式多媒體教材因運用理論編排設計,能有效提升腎癌存活者健康行為之態度,且透過圖文說明,可輕鬆學習,提升學習效果,並能依個人需求反覆閱讀,另有行動策略可做為實行健康行為之參考,不僅適合腎癌存活者,亦可供案家成員共同使用。因此,可將本教材設計概念推廣於臨床實務中加以應用。
  • Item
    提昇護理人員執行非藥物疼痛處置介入研究—自我效能融入翻轉教學策略之應用
    (2022) 邱靖雯; Chiu, Ching-Wen
    背景:研究證實結合藥物與非藥物疼痛處置在處理病人疼痛有很好的成效,但在台灣尚未將非藥物疼痛處置納入護理的正規教育中。目的:本研究目的乃發展自我效能融入非藥物疼痛處置之翻轉教學訓練課程,探討運用此課程對護理人員非藥物疼痛處置的知識、技能、態度、自我效能與行為之成效。方法:以準實驗研究設計(Quasi-experimental design),採方便取樣,樣本來自台灣某醫療體系二家醫院之護理人員,對照組及實驗組各 40人。實驗組接受5小時的自我效能融入非藥物疼痛處置之翻轉教學課程,對照組無特殊介入,僅與實驗組同時間點接受後測。二組於介入措施前後皆填寫非藥物疼痛處置的知識、態度、自我效能量表與執行非藥物疼痛處置行為之情況調查,及M手法按摩與坐姿拉筋運動技能測驗,另外實驗組增加課程學習滿意度的調查。採用 GEE 分析檢驗翻轉教學介入對於非藥物疼痛處置知識、態度、技能、自我效能、行為之成效。結果:二組在前測的知識、態度與自我效能得分皆無顯著差異。在「自我效能融入非藥物疼痛處置之翻轉教學訓練課程」介入後,結果顯示能提升護理人員非藥物疼痛處置的知識、態度、技能與自我效能。實驗組在執行非藥物疼痛處置的種類與執行天數改變也顯著優於對照組。故翻轉教學訓練課程介入能提升非藥物疼痛處置的行為表現。此外實驗組的課程學習滿意度為96分,認同翻轉教學課程介入能增強其執行非藥物疼痛處置行為的自信心,而且在技能的學習也較有深刻記憶。結論/建議:本研究證實翻轉教學有助於護理人員學習非藥物疼痛處置,建議未來可以再持續追蹤護理人員於臨床實務的執行,及對於病人照護的影響。也建議台灣的護理學校教育能將這二種非藥物疼痛處置(芳香療法與M手法按摩)列入課程內容,讓護理學生能及早接觸相關的知識,當進入臨床時能運用在病人個別性的照護。
  • Item
    學童營養教育介入對於健康飲食知識、態度、行為的成效研究
    (2022) 李欣容; LI, Shin-Rung
    營養攝取不均、肥胖、含糖飲料攝取過多,為我國學童面臨的重要健康問題。為加強學童健康飲食觀念,本研究為國小中年級學童設計評價營養教育介入,並且評價此介入對於學童健康飲食知識、態度及行為之影響。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以台北市某國小三年級學生共65人為研究對象,介入組35人,對照組30人。研究期間為2個月共4堂課,介入組在課前播放主題相關影片引起學習動機,再以有獎徵答方式搭配課程簡報。利用廣義估計方程式(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分析介入前後測資料。經營養教育課程介入能顯著提升學童“健康選食技巧”及“均衡飲食需求”知識,也提升健康飲食態度,但健康飲食行為則無顯著差異。介入組學童的課程滿意度調查獲得正向評價,學童認為影片最能引起學習興趣。結論:建議未來可持續推廣此一營養教育課程,提升學童健康飲食知識和態度。
  • Item
    台北市國民中學健康與體育領域任課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認知、態度與執行情形之研究
    (2003) 溫若男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民中學健康與體育領域任課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認知、態度與執行情形及其相關因素,採量化研究方式進行。研究對象為九十一學年度台北市公私立國民中學九年一貫課程一年級健康與體育領域任課教師為母群體,採取隨機方式抽樣,抽出42所學校,有效樣本160名。 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1. 台北市國民中學一年級健康與體育領域任課教師目前仍有8.1﹪的教師未曾參加九年一貫課程研習。 2. 台北市國民中學均已依規定籌組「課程發展委員會」及「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研究小組」。 3. 台北市國民中學一年級健康與體育領域任課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已有相當程度的瞭解,但其對九年一貫課程的態度介於「無意見」至「同意」之間,並對現行合科、協同教學制度之認同度較低。 4. 台北市國民中學一年級健康與體育領域任課教師在這一年中,九年一貫課程的執行情形介於「部分符合」至「符合」之間,其中以運用家長及社區人士力量之執行狀況較差。 5. 教師之學歷、國中教學年資、研習時數、服務學校所在地區和學校規模與九年一貫課程認知有顯著關係。 6. 教師的畢業科系、教師證書登錄科目、研習時數、服務學校所在地區和教師間課程溝通與九年一貫課程態度有顯著關係。但僅服務學校所在地區與九年一貫課程執行情形有顯著之關係。 7. 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的認知、態度與執行間均有顯著正相關。教師在執行九年一貫課程實際遭遇的困難上,有超過一半的教師認為「九年一貫相關配套和交辦工作負擔沈重」、「授課總節數過多」及「社會大眾將改革成敗繫於教師身上,感到壓力很大」。 最後研究者針對主要發現加以討論,並對教育單位、學校、教師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作為實施九年一貫課程之參考。
  • Item
    青少年接觸菸盒警示圖文之認知與態度研究-以台北市高中職學生為例
    (2010) 林沁玫; Chin-Mei Lin
    我國於2009年施行菸害防制法新規定,規範菸盒上需印製健康警示圖文。本研究旨在探討青少年接觸菸盒警示圖文情形,及分析警示圖文認知與態度之關係。研究母群體為九十八學年度台北市高中職日間部一至三年級學生,採分層隨機抽出8所學校24班,得到869名有效樣本。以結構式問卷為工具,所得資料以獨立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邏輯斯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重要結果如下: 一、七成受測學生曾注意菸盒警示圖文。八成以上學生認同6則健康警示圖文文字內容。在圖文態度方面,六成學生對菸盒警示圖文感到不舒服、可怕感及避免圖文情形。 二、在圖文效果方面,九成以上學生會因警示圖文想到健康危害;約六成學生表示警示圖文會讓青少年不想吸菸;八成學生會因圖文想勸他人戒菸。另五成吸菸學生表示會因警示圖文想要戒菸。 三、學生為吸菸者、其父母及好友有吸菸者,學生易有注意及閱讀警示圖文情形。 四、未吸菸學生有較高的圖文菸害認知、態度與效果反應。學生對圖文菸害認知及圖文可怕感愈高者,愈贊同圖文可預防青少年及自己吸菸。 五、吸菸學生有閱讀圖文及圖文菸害認知愈高者,其戒菸意圖愈高。 本研究根據結果提出建議,作為修訂菸盒警示圖文及青少年菸害預防教育之參考。
  • Item
    青少年成癮物質使用態度、社會影響、拒絕自我效能與成癮物質使用意圖及行為之關係研究-以桃園縣國中學生為例
    (2011) 曾琬婷; Wan-Ting Zeng
    本研究旨在瞭解桃園縣國中學生之成癮物質使用態度、社會影響和拒絕自我效能與成癮物質使用意圖及行為的現況,以及檢視其成癮物質使用態度 、社會影響和拒絕自我效能對其成癮物質使用意圖及行為之影響。研究對象為98學年度第2學期桃園縣國民中學學生,採分層集束抽樣隨機從其中抽出15所學校,各校每一年級各一班,獲得有效樣本數為1,122名學生。研究工具為結構式問卷,以班級集體自填問卷方式蒐集資料。所得資料以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迴歸分析和邏輯斯迴歸分析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受測學生目前有吸菸為59人(5.3%),目前有飲酒為96人(18.9%),曾經嚼檳榔有47人(4.2%),曾經使用成癮藥物有7人(1%)。 二、學生為男生、學業成績排名為後面三分之一、自覺吸菸態度愈不反對、拒絕吸菸自我效能愈低、母親有吸菸、好友有吸菸、好友對學生吸菸態度愈不反對,其吸菸意圖愈高。受測學生為男生、8年級、自覺吸菸危險性愈低、拒絕吸菸自我效能愈低、母親教育程度為國小/國中、好友有吸菸者,其愈易有吸菸行為。 三、學生為自覺飲酒態度愈不反對、拒絕飲酒自我效能愈低、母親有飲酒、兄弟姊妹有飲酒、好友有飲酒、父親對學生飲酒態度愈不反對、好友對學生飲酒態度愈不反對者,其飲酒意圖愈高。受測學生自覺飲酒危險性愈低、拒絕飲酒自我效能愈低者、好友有飲酒、父親對學生飲酒態度愈不反對者,其愈易有飲酒行為。 四、學生為男生、自覺嚼檳榔態度愈不反對、拒絕嚼檳榔自我效能愈低、父親有嚼檳榔、兄弟姊妹對學生嚼檳榔態度愈不反對,其嚼檳榔意圖愈高。學生自覺嚼檳榔危險性愈低、拒絕嚼檳榔自我效能愈低、父親有嚼檳榔、兄弟姊妹對學生嚼檳榔態度愈不反對者,其愈易有嚼檳榔行為。 五、學生為學業成績排名為後面三分之一、自覺使用成癮藥物態度愈不反對、拒絕使用成癮藥物自我效能愈低者,其使用成癮藥物意圖愈高。 建議透過教育介入及宣導,幫助青少年對使用成癮物質建立正確的態度並學習拒絕成癮藥物使用技巧,以降低青少年使用成癮物質的危害。
  • Item
    臺灣地區推動國際安全學校之現況調查研究
    (2008) 葉婉如; Wan- Ju Yeh
    本研究旨在瞭解灣地區推動國際安全學校相關人員對國際安全學校認知、態度與執行情形,並探討其個人因素、學校因素與國際安全學校認知、態度與執行情形的關係及主要之預測因子。採量化研究方式進行,研究對象為臺灣地區95學年度在臺灣國民小學、國民中學及高級中學負責推動國際安全學校之學校承辦人、校內老師及行政人員,有效樣本90 人。 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臺灣地區推動國際安全學校相關人員近2年內,仍有3成5左右的國際安全學校推動相關人員未曾參加過健康與體育相關研習;且未曾參加過安全相關課程研習者比例約為2成3。 二、有1成9左右的臺灣地區推動國際安全學校相關人員人認為學校同仁對安全學校計畫不瞭解。 三、臺灣地區推動國際安全學校相關人員對於國際安全學校已有相當程度的瞭解。認知當中得分最高者是體育活動認知;在國際安全學校概念認知上則相較之下較低。 四、臺灣地區推動國際安全學校相關人員對國際安全學校的整體態度持正向看法。態度當中得分最高者是物質環境態度;在國際安全學校概念態度上則相較之下較低,但態度亦趨向正向。 五、臺灣地區推動國際安全學校相關人員對國際安全學校的整體執行情形介於「61-80%」至「81%以上」之間。執行情形當中得分最高者是物質環境的執行;在社區和家庭的執行上則相較之下較低。 六、影響臺灣地區推動國際安全學校相關人員對國際安全學校認知之個人背景變項有「擔任職務」、「是否曾聽過國際安全學校」、「對安全學校支持度」等因素。影響其對國際安全學校認知之學校背景變項有「通過國際安全學校認證」、「學校規模」、「學校同仁瞭解度」等因素。 七、影響臺灣地區推動國際安全學校相關人員對國際安全學校態度之個人背景變項有「任教總年資」、「對安全學校支持度」等因素。本研究中學校背景變項並不會影響研究對象對國際安全學校之態度。 八、影響臺灣地區推動國際安全學校相關人員對國際安全學校執行情形之個人背景變項有「對安全學校支持度」、「對安全學校執行能力」、「對安全學校推展困難度」等因素。影響其對國際安全學校執行情形之學校背景變項有「已推行國際安全學校年數」、「是否通過國際安全學校認證」、學校安全政策中的「有無成立學校安全工作小組或委員會」、「有無定期召開會議」、「學校同仁瞭解度」、學校同仁支持度中的「校長支持與否」、「組長支持與否」等因素。 九、國際安全學校整體認知與整體態度呈現正相關。 十、整體認知與執行情形之間均呈現正相關。 十一、國際安全學校整體態度與整體執行情形間並未呈現相關。 十二、推動相關人員「擔任職務」及「對安全學校支持度」為國際安全學校整體認知的顯著預測因素。 十三、推動相關人員「任教總年資」是國際安全學校整體態度的顯著預測因素。 十四、推動相關人員「對安全學校支持度」及「學校已推行國際安全學校年數」為國際安全學校整體執行情形的顯著預測因素。 最後研究者針對主要發現加以討論,並對相關單位、學校、推動相關人員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作為推行國際安全學校之參考。
  • Item
    國中生綠色消費知識、態度與行為之調查研究-以台北縣某國中為例
    (2009) 莊博閔; Bo-MiN Jhuang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瞭解並探討目前台北縣國中生之社會人口學變項、綠色消費知識、綠色消費態度、綠色消費行為及環境敏感度的情形與關係。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自編之「國中生綠色消費問卷」作為研究工具。本研究之母群體為台北縣某國民中學學生,以分層比例隨機抽樣的方式進行調查,發出613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594份。所得資料採用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t 考驗、皮爾遜積差相關、多元複回歸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分析。歸納本研究結果,主要研究發現如下: 一、研究對象綠色消費知識表現九年級優於七、八年級;綠色消費態 度與行為表現皆七年級優於八、九年級;環境敏感度表現七年級 優於八年級;男生在綠色消費知識及綠色態度表現上皆優於女 生;可自行支配的零用錢沒有的在綠色消費態度與行為表現上優 於有的;成績較優者綠色消費知識、態度及行為與環境敏感度的 表現上顯著高於成績較差者;父母親教育程度皆不會造成其綠色 消費知識、綠色消費態度、綠色消費行為與環境敏感度的差異; 自覺家庭經濟狀況較佳者在綠色消費態度與行為的表現上高於 較差者;家庭成員遵行環保政策程度遵行者在綠色消費知識、態 度及行為與環境敏感度的表現上顯著高於較不遵行者;環保活動 參與經驗有參加過者在綠色消費態度及行為與環境敏感度的表 現上顯著高於從未參加過者。 二、研究對象之綠色消費知識、綠色消費態度、環境敏感度等變項對 於綠色消費行為,均有顯著的正相關,亦即綠色消費知識愈高、 綠色消費態度愈正向、環境敏感度愈高,其綠色消費行為表現也 愈好。 三、研究對象之綠色消費態度、環境敏感度、可自行支配零用錢、家 庭成員遵行環保政策程度等變項,可解釋綠色消費行為的變異量 達55.9%,其中綠色消費態度最能有效預測綠色消費行為。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供具體建議以作為相關單位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 Item
    臺灣地區高中職學生正確使用止痛藥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
    (2014) 楊俊龍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臺灣地區高中職學生正確使用止痛藥知識、態度與行為的現況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對象為102學年度第一學期全國高中職學生,採等比機率抽樣方法。研究工具採自填結構式網路調查問卷,共調查33所學校,計2910名學生完成問卷填寫。研究結果如下: 一、五成受測學生表示過去一年曾使用醫師開立的止痛藥,及六成曾使用其他如熱/冰敷、放鬆、按摩等方式處理疼痛問題。七成學生表示曾從醫生、家人獲得處理疼痛資訊。 二、五成以上學生答錯或不知道成年人每天使用解熱鎮痛藥不可以超過4000毫克,約三成學生不曉得解熱鎮痛藥會產生肝毒性,另有三成學生不知道止痛藥與酒精一起服用會增加肝損傷風險。 三、學生傾向有正向的正確使用止痛藥態度與正確使用止痛藥行為。 四、複迴歸分析結果顯示,學生年級愈高、疼痛問題處理方式是「服用醫師開立的止痛藥」、「使用藥品以外的方法(如熱/冷敷、放鬆、按摩等)」,處理疼痛的資訊來源來自「醫療專業人員」、「家人」,學生會「看止痛藥使用標示」及正確使用止痛藥知識、態度愈高者,其正確使用止痛藥行為表現愈好。相反的,學生疼痛問題處理方式為「服用至藥局購買的止痛藥品」、「服用家人/朋友提供止痛藥品」,疼痛資訊來源是來自於「朋友」、「媒體」者,其正確使用止痛藥行為表現愈不好。 建議學校可與當地藥師合作,辦理教師增能工作坊與學生正確用藥教學,增能師生正確使用止痛藥知能,並鼓勵推動正確用藥親子教育活動。
  • Item
    臺北市某國中學生吸菸行為意圖之研究─計畫行為理論之應用
    (2013) 郭芃彣; Peng-Wen, Kuo
    本研究運用計畫行為理論為研究架構,目的為預測及解釋國中學生從事吸菸行為的意圖。研究對象為臺北市某國中的364位男、女學生,蒐集其有關吸菸行為的信念、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和行為意圖的資料,研究結果則以多元邏輯斯迴歸分析進行分析。 本研究重要分析結果如下: 一、本研究在吸菸行為意圖的關聯強度方面,模式內變項的態度與主觀規範對吸菸行為意圖的關聯強度為26.2%,加入知覺行為控制為第三個模式內變項後,關聯強度提升3.2%,關聯強度為29.4%。 二、態度與行為信念、結果評價之交乘積和達顯著輕微相關,主觀規範與規範信念、依從動機之交乘積和未達顯著相關,知覺行為控制與控制信念、知覺力量之交乘積和達顯著輕度相關。 三、外在變項(父母婚姻狀況、過去吸菸經驗等)無法直接影響吸菸行為意圖。 四、行為信念、規範信念和控制信念與吸菸行為意圖呈顯著相關。 本研究結果可以提供衛生教育者發展相關介入,可進一步探究如何降低國中學生產生吸菸行為之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