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痛經婦女使用行動應用程式進行自我照護監測意圖及其相關因素研究:科技接受模式之應用
    (2016) 楊麗淑; Yang, Li-Shu
    本研究目的是在瞭解痛經婦女持續使用自我照護監測行動應用程式(APP)的使用意圖,以科技接受模式(TAM)為理論基礎,探討影響痛經婦女自我照護監測APP的持續使用意圖之相關因素。 本研究以目前在中醫門診就診的痛經婦女為主要研究對象,研究者提供個案自我照護監測APP,採用問卷調查法,共回收135分問卷。調查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結構方程式(SEM)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本研究對象對於APP的持續使用意圖是正向的;無論是在知覺易用性、知覺有用性與滿意度上,平均得分都在4分以上(問卷採五等量表計分)。本研究結果支持科技接受模式,知覺易用性、知覺有用性對於滿意度有直接影響力;知覺有用性與滿意度對於持續使用意圖有直接影響力,而知覺易用性對於持續使用意圖雖無直接影響,卻可透過滿意度或知覺有用性間接影響持續使用意圖。經期不適症狀之嚴重度並不會影響APP持續使用意圖。 結果支持TAM適合於探討婦女APP持續使用意圖,強化婦女對於APP的知覺有用性,將可提升利用APP進行自我照護監測。
  • Item
    臺北市某醫院中醫門診初診病人滿意度及相關因素之研究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1988-03-??) 曾淑貞
  • Item
    非侵入性檢查之醫病溝通與病患滿意度關係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1-06-??) 廖婕妤; 鄭廷瑋; 葉怡君; 陳凱倫; 林于荻; 陳龍
    良好的醫病互動以及有效的醫病溝通可以提高病人或家屬的滿意度。故本研究欲瞭解醫病間的溝通行為與病患滿意度之評價,並探討相關之影響因素。本研究為橫斷性調查,採立意抽樣,透過結構式問卷收集相關資訊。其收案期間為 2009 年 3 月中旬至 4 月底,以台北縣某醫學中心接受頸動脈超音波患者為研究對象,有效問卷共 252人。研究結果顯示出,醫病間之溝通行為與病患滿意度尚有改進之空間。在病患對醫病溝通評價中,結果發現不同開單醫師年資,在醫病溝通評價上具有統計顯著差異,開單醫師年資6-10年之醫師,其醫病溝通評價分數顯著高於5年以下以及11年以上之醫師。在病患滿意度方面,女性對於檢查之評價較為滿意,開單醫師年資不同,其病患滿意度亦具統計顯著差異,其中開單醫師年資在6-10年,其醫病溝通評價分數顯著高於5年以下以及11年以上之醫師。在控制其他干擾因素後,醫病溝通評價與病患滿意度之統計上具有顯著正相關性,代表病患對於開單醫師溝通評價與檢查人員溝通評價會影響病患滿意度的狀況,然而病患對於其自主溝通評價,則不會影響其對於滿意度之評價。未來應深入探究年資與滿意度的相關性並針對資淺及資深的醫師加強醫病溝通的訓練,以改善病患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