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健康促進學校家庭夥伴關係之建立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以國民小學為例
    (2012) 牛玉珍; Yu-Zhen Niu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於瞭解國小健康促進學校主要承辦人背景因素、素質因素、增強因素及使能因素對學校家庭夥伴關係建立的影響。方法:本研究以99學年度全國2675個國民小學健康促進學校主要承辦人為研究對象,採橫斷性研究設計,以縣市分區與學校規模作分層隨機抽樣,共收集584位,有效問卷391份,達67%有效回收率。以結構式問卷包括背景資料、素質因素、增強因素、使能因素及學校家庭夥伴關係建立收集資料。收集的資料以描述性、階層迴歸分析及結構方程模式進行統計分析,P<.05為具統計顯著意義。以PRECEDE- PROCEED Model理論架構模式為本研究之主要研究架構。結果: 1.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年數、行動研究學校、素質因素、增強因素、使能因素可以解釋學校家庭夥伴關係建立43.3%的總變異量,在控制了背景因素的影響下,素質因素、增強因素、使能因素能對學校家庭夥伴關係建立產生顯著的影響,解釋力為39.4%。其中以素質因素的影響性最大(β=.366)。2.增強因素、素質因素、使能因素均能對學校家庭夥伴關係建立產生顯著的總效果值,各為.48、.37及.16。3.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年數、行動研究學校亦能透過素質因素、增強因素、使能因素之中介變項產生顯著的總效果值,各為.14及.11。結論: 健康促進學校主要承辦人知覺推動家庭夥伴關係的重要性,應扮演的角色及具備推動的能力(素質因素),最能增進學校推動家庭夥伴關係;如果加上學校校長、同仁及家長的支持(增強因素);資源的幫助,主管的重視(使能因素)可加強學校家庭夥伴關係的建立,亦即使同仁間有更好的團隊結盟,學校家長間有更多的參與合作。
  • Item
    以RE-AIM模式評價健康促進學校計畫之執行情形
    (2010) 林蕙王亭; Hui-Ting Lin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是要瞭解健康促進學校之執行情形現況,運用RE-AIM模式為研究架構,探討HPS主要推動人員個人和學校背景因素與HPS執行情形的關係及解釋力。本研究採量性研究為主,質性研究為輔。量性研究部分以2008年參與健康促進學校教育訓練研習之HPS主要推動人員為研究對象,於研習會後發放自填式結構問卷進行現場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848份。質性訪談以4所HPS「績優學校」和4所HPS「一般學校」,共計16位HPS主要推動人員為訪談對象。 研究結果顯示,在「接觸面」面向,HPS主要推動人員為男性、任教(職)年資越高、在校職務越高和非健康與體育領域者,HPS推動成效較佳;在「有效面」面向,HPS主要推動人員在校職務越高者,HPS推動成效較佳;在「採納面」面向,HPS主要推動人員為男性、任教(職)年資越高、在校職務越高者,HPS推動成效較佳;在「實施面」面向,HPS主要推動人員在校職務越高者,HPS推動成效較佳;在「維持面」面向,HPS主要推動人員的任教(職)年資越高、在校職務越高、且為非健康與體育領域之HPS主要推動人員推動成效較佳;在HPS整體推動成效而言,HPS主要推動人員為男性、任教(職)年資越高、在校職務越高,且為非健康與體育領域之HPS主要推動人員推動成效較佳。HPS主要推動人員之學校背景因素對於HPS之執行情形影響力較大;HPS主要推動人員之個人背景因素對於HPS之執行情形的總解釋量為5.1%,其中僅有在校職務有顯著預測力;加入HPS主要推動人員之學校背景因素可增加的解釋量為6.5%。在HPS主要推動人員之學校背景因素中的國民所得、教育水準、縣市城鄉分類和外籍配偶子女就讀國中小比率對於HPS之執行情形(REAIM總得分) 有顯著預測力。 最後,依據本研究之結果提供建議,以做為未來推動HPS計畫推動過程及評估之參考依據。
  • Item
    國民小學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團隊推動現況及團體效能影響因素之探討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9-06-??) 晏涵文; 劉潔心; 牛玉珍; 邱詩揚
    目標: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國民小學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團隊對團體效能影響之因素。方法: 採橫斷性調查,以96年度參與健康促進學校之518所國民小學的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團隊為母群體,依據區域與班級數大小進行分層隨機抽樣,共計發出26 所,497份問卷,共回收468份有效問卷進行分析,有效回收率達86.32%。結果:經ANOVA分析結果顯示,「94或95年度核定為健康促進學 校」、「成員參與程度高」與「各校推動成員數在21-30人」之研究對象,其在個人因素、組織因素、資源因素、互動過程及團體效能上均有較高的平均值且達 顯著差異(p<.001)。輸入因素(個人因素、組織因素、資源因素)對於依變項團體效能產生直接的影響,解釋力為52.8%,加入過程因素(團體 互動過程)其對於依變項的解釋力增加至67.3%(F=179.318, p=.000),均達顯著水準。結論: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團隊的組織因素及資源因素透過團體互動過程對團體效能產生顯著的影響。未來在推動健康促進學校團體 效能的成效輔導或介入上,應以團體互動過程為主軸,並加入組織因素及資源因素之內容,以達健康促進學校團隊之整體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