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北台灣青少年自覺壓力與手機成癮之關係:以憂鬱情緒作為中介因子
    (2023) 徐靜怡; Xu, Jing-Yi
    研究目的:瞭解北臺灣青少年早期自覺壓力與後期手機成癮之間的關係,並詳細了解憂鬱情緒是否為自覺壓力與手機成癮之間的中介因子。研究方法:本研究採取縱貫性研究,研究對象為新北市及桃園市108學年度的國高中職一年級生,每學期調查一次,進行三學期的追蹤,共762名學生參與完整三波調查。本研究以PROCESS模式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研究樣本的第一波自覺壓力與第三波的手機成癮行為呈現直接正相關。在控制第一波手機成癮情況下,第二波憂鬱情緒在第一波自覺壓力與第三波手機成癮之間,作為部分中介因子。表示自覺壓力較高者,下一時點之憂鬱情緒亦較高,且可顯著預測第三波的手機成癮程度。研究結論:青少年承受的壓力,會導致憂鬱情緒,且提高手機成癮的程度。建議未來在研擬預防青少年手機成癮的策略時,應考慮其壓力程度與憂鬱狀況。
  • Item
    身體活動量與青少年攻擊行為之關係-以同儕連結作為中介或調節因子
    (2022) 林品翰; Lin, Pin-Han
    攻擊行為跟身體活動會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因此是重大的公共衛生議題。研究證實身體活動與攻擊行為間有相關性,但兩者間機制仍不明確。另外同儕連結可能透過中介或調節作用影響兩者間的相關性。本研究主要探討新北市與桃園市國高中生攻擊行為的現況,及瞭解個人背景因素、身體活動及同儕連結與攻擊行為的相關性,以及在身體活動與攻擊行為間同儕連結扮演的角色。使用「堅毅理論之跨文化比較:青少年攻擊行為、物質使用及心理困擾之研究」中台灣地區第三波的資料(2020年九月至2021年一月),共1362位學生為研究對象。運用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構方程模式和複迴歸之交互作用項,進行次級資料分析。研究結果重點如下:一、 男性在肢體攻擊行為、非肢體攻擊行為、身體活動三個分項得分、身體活動總分,及負向同儕連結之平均值,均顯著高於女性。女性之正向同儕連結的平均值顯著高於男性。二、 身體活動三個分項得分與總分均與肢體攻擊行為有顯著正相關,負向同儕連結與肢體攻擊行為及非肢體攻擊行為都有正相關。三、 在控制其他條件下,負向同儕連結會同時作為非肢體攻擊及肢體攻擊行為的危險因子。身體活動與正向同儕連結會分別作為非肢體攻擊與肢體攻擊的保護因子。而男性的肢體攻擊行為也會較女性III 顯著的高。 四、 就同儕連結對身體活動與攻擊行為間的調節效果方面,對非肢體攻擊行為及肢體攻擊行為來說,隨著負向同儕連結的增加,身體活動總分與非肢體攻擊或肢體攻擊行為的關係會減弱。 五、 就同儕連結對身體活動與攻擊行為間的中介效果而言,費力身體活動會提高負向同儕連結,進而提高非肢體攻擊與肢體攻擊行為的頻率。對於肢體攻擊行為來說,正向的同儕連結可以做為保護因子。 身體活動可能透過提高負向同儕連結,進而增加攻擊行為的發生,而正向的同儕連結能作為此機制中的保護因子。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供相關影響因素之建議及未來研究之改進,以減低國高中校園內的攻擊事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