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傳播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7

「臺師大大傳所」於民國86年成立,為臺灣傳播學界頗富盛名之傳播科系所。本所為教育能符合時代需求、掌握時代趨勢之傳播人才,由早期之行銷傳播逐步轉向含括當代資訊科技傳播,以「新傳播科技與數位內容」、「新媒體之社會、政經與文化研究」及「新聞/傳播基本技能」三軸線為綱,期望訓練出既有科技技能,又有新傳播分析決策能力之時代菁英。

「新傳播科技與數位內容」面向-我們的課程方向包括:
數位內容設計、多媒體製作、數位平台經營、互動廣告與行銷、數位公關廣告策略、社群行銷、大數據分析、網路新聞學、資訊傳播、網路傳播資訊設計、電訊傳播與新傳播資訊科技等。

「新媒體之社會、政經與文化研究」面向-我們的課程方向包括:
網路文化與傳播、傳播社會文化基礎、資訊素養、資訊經濟、新傳播科技與社會、傳播政治經濟學、文化經濟、消費文化、流行文化、文化產業與文化勞動者、新媒體與螢幕文化、明星名人、文化政治與娛樂產業、迷研究、全球化研究等。

「新聞/傳播基本技能」面向-我們的課程方向包括:
傳播與資訊理論、研究方法、質性研究、傳播應用統計、敘事分析、批判話語分析、口語傳播、新聞採訪與寫作、非虛構紀實創作、媒體經營管理、傳播產業研究、媒體素養等。

在知識、邏輯分析與新科技技能三方面訓練下,我們期待臺師大大傳所的學生成為:
(一) 跨越科技、國界與文化之跨界人才
(二) 開創新媒體、新思維與新批判之新時代人才
(三) 掌握網路資訊社會脈動、領先趨勢思維之前瞻人才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重大災難期間政府危機溝通策略之研究-以八八風災為例
    (2010) 李雅琳
      八八風災重創南臺灣,這場百年洪災轉變為政災的過程,提醒我們重視危機溝通的重要性。政府平日除了應有完善的危機預防機制,並在危機發生時將實際災害降到最低之外,還必須透過良好的危機溝通能力來維護與修護政府形象。   由於傳播在危機管理過程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在危機傳播研究的領域正朝向兩個方向發展,分別是「公共關係」與「語藝批判」。本研究採用量化之內容分析法,以危機溝通策略、Benoit(1997)之形象修復策略與黃懿慧(2001)形象修復策略之增補,作為本研究之理論基礎,分析總統府、行政院與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發布之新聞稿,進一步與媒體報導呈現出的危機溝通策略相互比對;策略效果方面,則以吳宜蓁(2005)之媒體效能指標檢視中央政府所採用的危機溝通策略效果,最後檢討政府應如何加強公關及語藝方面的積極應對。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包括: 1. 中央政府第一時間掌握評估危機的資源不足,對外溝通採取保守之公共資訊模式,未利用公關新聞稿與輿論達成動態互動。 2. 中央政府在媒體上呈現出「提供事實資訊」、「減少外界攻擊」與「規避責任」的形象修護策略,在自我檢討的「修正策略」上比例不高。 3. 權責單位缺乏足夠的整合,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在媒體報導未佔據發言位置。 4. 政府危機溝通與形象修護策略成效不佳,媒體評論以負面立場為主。 5. 政府危機溝通作業應以更積極的態度建立規範,針對此權責作一區隔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