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1

系所簡介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鑑於當時尚無正式之工業職業師資培育機構,乃在美國國際合作總署之資助下,於民國42年由當時的台灣省立師範學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前身)設立工業教育學系,從事培育工業職業學校師資及中等學校工藝教師之工作,為台灣第一所正式之技職教育師資培育機構。

  

民國65年8月,本系成立研究所碩士班;民國81年8月,成立博士班,為我國第一所成立之工業教育博士班,不僅為本系發展之重要里程碑,亦是我國工業教育發展之大事紀。

  

本系培育多元工業教育師資,為求學術專業發展與研究精進,本系各組陸續獨立發展成專業系所。工技組於民國71年獨立成立工藝學系,民國85年圖文傳播組成立圖文傳播學系。民國91年本系機械組機械、鑄造、製圖、板金等四個專長轉型成立機電科技研究所,並於93年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民國93年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年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

  

本系目前設有學士班,培育技術型高中之動力機械群與電機與電子群師資;碩士班設有技職教育、能源應用、車輛技術及科技應用管理四個教學分組;博士班以提供技職教育組課程為主;在職專班著重於培養技職教育行政及科技管理應用專才。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科技創新意識與線上會議認知彈性、自我效能及工作績效之相關研究:以COVID-19之使用視訊會議為例
    (2021) 陳姿穎; CHEN, Tzu-Ying
    本研究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為發展背景及不確定性管理理論作為研究框架。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視視訊會議是一種難得的體驗,如果沒有準備,大多數人無法立即適應,這不僅是因為工作方式的改變,還因為身體和心理健康問題而增加。在這項研究中,本研究探討了個人於在COVID-19封鎖下之科技創新意識、認知彈性、疫情感染焦慮、線上會議人機互動自我效能、線上會議內容自我效能與工作績效之間的相關性。本研究採用滾雪球抽樣調查,共回收557名辦公人員,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和結構方程模型,並對502名數據進行了驗證。研究結果表明。(1)科技創新意識與疫情感染焦慮負相關;(2)認知彈性與被感染焦慮負相關;(3)疫情感染焦慮與線上會議內容自我效能和線上會議人機互動自我效能負相關;(4)線上會議內容自我效能和線上會議人機互動自我效能與工作績效正相關;(5)疫情感染焦慮與工作績效負相關,由兩種類型的自我效能感所中介的結果。期望,本研究的結果可以應用於那些試圖通過促進員工的科技創新意識和認知彈性來提高在線會議有效性的管理者。
  • Item
    以科技接受模式的觀點探討技能競賽即時評分系統
    (2016) 陳世新; Chen, Shih-Sin
    技能競賽即時評分系統是透過與以往不同的評分方式來進行評分,將即時評分系統在一歷史悠久的技能競賽中實施,往往都難以被使用者們所接受,因此,本研究以科技接受模式的觀點來探討技能競賽即時評分系統,透過使用者的科技創新意識、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使用態度以及使用意圖五個向度的程度,來分析使用者對於即時評分系統之使用性狀況。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透過發放140份問卷,回收與有效問卷為119份,可用率85%,來進行考驗與分析,發現科技創新意識對知覺易用性呈現正向影響、知覺有用性對使用態度呈現正向影響、知覺易用性對使用態度呈現正向影響、而使用態度對使用意圖也呈現正向影響。 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中發現,不同的技能競賽即時評分系統使用者在知覺易用性與使用意圖上有顯著的差異,使用者中「裁判」對技能競賽即時評分系統的知覺易用性比「指導老師」的知覺易用性程度來的高,而在使用意圖的部分,「裁判」對即時評分系統的使用意圖也比「指導老師」的使用意圖高,所以未來在即時評分系統開發設計上要朝向簡易化「指導老師」所使用之介面,並且針對「指導老師」來給予系統的操作之講習與實作,來提升「指導老師」的知覺易用性與其使用意圖。 關鍵字:科技接受模式、即時評分系統、技能競賽、科技創新意識
  • Item
    通路應用服務型機器人接受度研究-以Pepper為例
    (2017) 楊涵淩; Yang, Han-Ling
    機器人的應用逐漸廣泛,隨著技術的演進,能夠滿足人類需求的服務型機器人已經躍升為新科技的發展主流。從早期的工業型機器人到現今進化演變愈來愈多元化的服務型機器人,開始進入消費者的生活中。 服務型機器人Pepper風靡日本,2016年十月也在市場千呼萬喚下,正式來台上工,目前僅鎖定B2B市場,現Pepper已成功進駐金融、零售、交通、飯店、百貨等不同業別,儼然成為接待賓客的利器。本研究旨在於探討消費大眾對於實體通路應用服務型機器人-Pepper進行接待者角色的接受度。 本研究針對年滿20歲,與服務型機器人有互動過的消費大眾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以科技接受模式結合體驗價值理論進行研究。研究結果發現:(1)科技創新意識對於趣味價值、功能價值、探索價值有顯著影響;(2)趣味價值、探索價值對於態度有顯著影響,而功能價值對於態度為負向影響,推論原因其可能為目前服務型機器人的功能尚不足,消費者因功能不夠符合需求而不滿意;(3)使用態度對持續意圖有顯著影響。機器人應用服務將成為人類生活中的一環,終將是輔助人類的機器,在觀察服務型機器人的發展動態時,期能提出讓消費大眾接受之建議,進而好好的使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