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糾繆與示範:論清高宗《御選唐宋文醇》對儲欣《唐宋十大家全集錄》之取捨與古文重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21-06-??) 鍾志偉; CHUNG, CHIH-WEI
    唐宋八大家是古文之典範,隨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鈔》及其賡續選本產生流弊,其價值定位也受挑戰。康熙朝儲欣《唐宋十大家全集錄》首度以十家文為選本發難,翻駁茅本,見重士林,代表清初質疑聲音。清廷如何介入與回應,關乎政策與文學走向,乃重要議題。對此,乾隆帝《御選唐宋文醇》為頗佳觀察對象,弘曆透過改良欣本,矯治選本沉痾,今人鮮少關注。本文首先探究《文醇》生成背景與弘曆之古文價值批評,標舉其綰合經義,有補世用之文學觀。其次,探討《文醇》對《全集錄》取捨與重述,彰顯弘曆選文品味,與唐宋古文之新義。此外,弘曆有意以唐宋文為器,透過推求古人心跡,楷模了良吏與忠臣形象,也坦露人主焦慮於綱紀,借此發揮穩固政統之力量。
  • Item
    依然對猿鶴,無愧北山移?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10-06-??) 鍾志偉
    六朝乃駢文全盛時期,孔稚珪〈北山移文〉是其代表。此文之所以為歷代傳誦,其因有二:一是文學技巧的精工,為後來詩文家所學習;其次為嘲諷假隱士的內容,具有深刻的批判精神。既見浪漫華美,富有想像力之風格,同時表現了現實意義。本文拋卻歷來對〈北山移文〉爭訟的外圍議題,開展另一角度,探討〈北山移文〉在歷代讀者傳誦的接受視域下,文人創作與批評的因革創變。本文首先檢索古代文人對「北山移」文題的直接摘用現象,並針對文人身分與批判面向提出討論;其次,從文辭技巧等形式表現,考察文人在創作對此文的接受偏好;最後,檢索歷代文人同題續作、仿作和變題之情形,凸顯〈北山移文〉在文人之間所形成的「北山移」現象,並確立〈北山移文〉在中國文學史上之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