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從優選理論分析南王卑南語重疊詞
    (2017) 李俊宏; Lee, Chun-Hong
    本篇論文目的在重新分類南王卑南語重疊詞,並從優選理論分析之。文獻中提到南王卑南語呈現豐富的重疊詞形式,依據前人文獻,卑南語重疊詞可分成七類:詞彙化重疊、第一音節重疊、連續重疊、右向重疊、Ca- 重疊、CVC 重疊與CV.CV重疊。本研究經重新分析語料,認為卑南語重疊詞分類應分為六類:詞彙化重疊、第一音節重疊、連續重疊、完全重疊、Ca- 重疊與右向重疊。此分類認為文獻中提到的CVC重疊應分析成C.CV重疊,且C.CV重疊應與CV.CV重疊共屬右向重疊一類。本文論述優選理論中的標記性制約(markedness constraint)及信實性制約(faithfulness constraint)可為卑南語右向重疊與Ca-重疊提出合理解釋。右向重疊中有一類特殊的重疊詞必須遵守韻腳條件制約,形成CV重疊詞。此外,優選理論中的標記性制約(markedness constraint)可預測 Ca- 重疊中的預設元音(fixed vowel)。最後,本論文採用ROE模型(Rank-Ordering Model of EVAL)解釋牽涉指稱人類複數型的重疊詞時可能產生的變異現象(variation)。ROE模型可預測Ca- 重疊詞與右向重疊詞的使用頻率,後者的頻率高於前者。
  • Item
    蒙古語元音和諧與音韻共存限制研究:徵性集合論觀點
    (2012/08-2013/07) 吳瑾瑋
    本研究計畫將以徵性集合論觀點來分析蒙古語中元音和諧)及輔音共存限制現象,並應用優選理論架構,期以具有相關普遍性制約之排序層級爬梳蒙古語元音和諧及音韻共存限制之機制。蒙古語中的元音和諧現象是代表音韻特色之一。元音和諧是韻律詞裡不相鄰元音的同化歷程,並且要求在某些徵性要一致。又蒙古語中韻律詞衍生音節劃分歷程中有元音加插現象。元音加插的位置及必要性是因為蒙古語對於輔音串的組合有若干限制。徵性集合論將徵性歸納為數個集合,允許音韻規律、限制及制約等等只影響集合內若干徵性,以此說明某些不同類徵性卻經常連袂共存所形成的音韻現象,就如在不同染色體上的基因共同連袂控制某臉部特徵。而此觀點可以應用優選理論中制約可違反性以及最小違反說明衍生歷程。制約層級的高低排序篩選違反制約層級最低,違反次數最少者,是避開顯著結構的優選值。而經由徵性集合論觀點應用優選理論架構,可為蒙古語中元音和諧及輔音共存限制現象提出一貫的解釋。
  • Item
    重疊詞音韻構詞交錯研究---以漢語方言為範圍
    (2009/08-2010/07) 吳瑾瑋
    本篇研究試圖以優選理論制約排序的理論架構來分析漢語方言重疊詞中音 韻和構詞交錯現象。從現代音韻構詞理論來看,將重疊詞的產生視為一種詞綴 化歷程,而重疊複製部份是一韻律單位。而就重疊詞的形式而言,完全重疊者 是音韻構詞成分都相同,部分重疊者則是音韻部分有了變化,如漢語方言中。 如東勢客家語的重疊結構的變調和非重疊詞的連讀變調不同;或如漢語崇明方 言的重疊式,除了連讀變調不同其他詞,聲母也會產生變化。針對這些重疊詞 中構詞和音韻交錯現象,優選理論分析要點是音韻結構制約與照應制約排序不 同所致。重疊部分之形式選擇有限,是因為結構制約排序高,以致以不顯著的 形式出現;而部分重疊或是重疊詞特別的音韻現象,是因為重疊部份和複製詞 幹照應、詞幹和基底形式照應,這兩組的影響力比較大的緣故。 本篇研究初階段以漢語方言為主要分析範圍,除了擴展性的重疊詞外,也 將合音詞的構詞音韻現象納入分析。就優選理論而言,這兩類詞彙的產生均由 上述幾類制約排序而生的。將先行從多年來漢語方言調查的成果中收集相關語 料,建立一資料庫。再按現象分為數種重疊類型,分別從音段音節結構和超音 段聲調變化討論,以為重疊詞之機制提出分析。
  • Item
    Interlanguage Tone Sandhi
    (英語學系, 2001-06-??) Hui-shan Lin
    A rule-based analysis is not very promising in accounting for tone sandhi in Mandarin-Min code-mixing. This paper provides a non-derivational analysis to this tone sandhi phenomenon under the Optimality Theory (Prince & Smolensky 1993). A set of constraints, which includes the EquiDom constraint, the ParseR constraint, the *TMin constraint, the OCP-L constraint, and the IO-Ident constraint, are proposed. With this constraints set, tone sandhi in Mandarin-Min code-mixing is accounted for natura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