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國中教材文言文課次文意梳理與教學設計—以翰林版為討論核心
    (2022) 王雅旻; Wang, Ya-Min
    本研究為國中教材文言文課次文意梳理與教學設計—以翰林版為討論核心,透過文獻探討法、觀察法、評估研究,質量並重地呈現筆者所任教的班級學生,於七年級至九年級的文言文教學,針對文言文課次的文意梳理及教學設計,而所呈現的學習成效。文言文課次梳理的部分,主要著重於詞彙及文意的梳理,結合文獻資料的補充、教師同儕的共備,給予學生加深加廣的文言文學習課程;教學設計的部分,則是學習單題目的再設計,配合新興議題的融入、教師教學創新與精進,培養學生對於文言文的學習,能有學習新知、重新解構文言文課次的多元思辨能力。本論文研究對象為筆者所任教的班級,為1071班及1074班,而扣除四位學輔班學生、一位中輟生,三年全程參與課程的學生,兩班共有42位學生。因疫情因素,表單及訪談的方式以線上表單及線上會議為主,表單題目分為四部分:「課堂上文言文教學」、「學習單題目再設計」、「創新議題融入學習單」、「文言文課次整體學習」共有20題,其中第20題為線上訪談的簡答題。透過線上表單的量化統計及質性訪談結論,近七成學生認同且同意這三年文言文教學的學習是有所進步及助益的。而於教學研究操作完成後,筆者以「教師調整教學歷程」及「學生課堂自我覺察」兩部分,論述「教」與「學」的歷程,並撰寫研究結論,同時闡述未來展望。本論文研究結論: 一、「教師調整教學歷程」的部分,主要針對四點說明: (一) 透過教師鷹架與教學創新,顯著提升學生文言文篇章的學習動機。 (二) 經由課前預習之問題用語,引導學生逐一釐清文言文課次之脈絡。 (三) 執行「世界咖啡館匯談」方法,師生共同梳理文言文詞彙及文意。 (四) 理解教學策略便是提問力與閱讀力,也啟動學生探究思考的關鍵。 二、「學生課堂自我覺察」的部分,主要針對兩點說明: (一) 文言文課次的詞彙及文意梳理,師生培養「系統思考」能力。 (二) 文言文的學習單題目創新設計,策勵師生能夠「走出課本」。 最後,統整本研究之未來展望,則以下列三點說明: 一、 教學過程可讓學生設計教學內容。 二、 文言文學習可結合康乃爾筆記法。 三、 以終為始:理念著重思辨力建立。
  • Item
    國中歷史課堂的導言設計
    (2010) 盧雨芯
    歷史課常被認為枯燥無味,或僅是年代的背誦,尤其國中階段的學生,正處於青春期,對於周遭事物開始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愛惡分明,常因對某學科的喜惡而左右了學習成效。有鑑於此,本研究擬將焦點鎖定在國中歷史教學的「導言設計」部份,也就是歷史課堂教學的第一步---「引起動機」,探討其理論根據、設計類型,期能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本研究分別從理論與實務兩方面進行探討。首先從「學習動機理論」以及「導言設計原理」的理論切入,嘗試從心理學、教育學等理論方面確定導言設計在教學中的重要性,也證實導言不應是天馬行空,任意而為,而應有其明確的目的、時間的規範。其次,根據課堂教學的實務經驗,本研究將歷史課堂的導言系統化地分為「實體直觀類」、「影音鑑賞類」及「活動討論類」三大類型,其下再細分十三種次類型,如「實體直觀類」之下的「漫畫」、「照片或圖像」、「紀念品或模型」;「影視音響類」之下的「流行歌曲」、「改編歌詞」、「時尚電影」、「電玩遊戲」;「活動討論類」之下的「時事分析」、「猜謎遊戲」、「歷史趣事」、「心得分享」、「創意思考」及「引起疑問」。每一主要類型均以國中歷史教科書教材內容為例,提供教案與導言設計實例。 為評估歷史課堂的導言設計成效,本研究實施「國中歷史課堂導言設計成效評估問卷」,並利用「教師教學日誌」進行分析統計。研究結果發現,歷史課堂上的導言,的確能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且越貼近學生生活的導言設計,越能引起學生共鳴。
  • Item
    引起學習動機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09-12-??) 盧雨芯
    歷史課常被認為枯燥無味,或是年代的背誦,尤其國中階段的學生,正處於青春期,對於周遭事物開始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愛惡分明,常因對某學科的喜惡而左右了學習成效。有鑑於此,本文擬將焦點鎖定在國中歷史教學的「導言設計」部份,也就是歷史課堂教學的第一步─「引起動機」,探討其理論根據、設計類型,期能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本文分為理論方面與實務方面。理論方面,探討導言設計與歷史教學的相關理論,包括了「學習動機理論」以及「導言設計理論」,嘗試從心理學、教育學等理論方面的探討與建構,使導言設計的重要性加以彰顯。也更加確定,導言設計在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並且設計導言不應是天馬行空、天外飛來一筆,而是有其應注意事項、有明確的目的、有時間的規範等。實務方面,將歷史課堂的導言加以系統化地分為「實體直觀類」、「影音鑑賞類」及「活動討論類」三大類型,且以國中歷史教科書教材內容為例,列舉教案與導言設計方式。期盼本文能讓國中歷史教師在設計導言時加以參考,並且有助於國中歷史教師了解「如何引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進而使歷史教學的成效更為彰顯。
  • Item
    引起學習動機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09-12-??) 盧雨芯
    歷史課常被認為枯燥無味,或是年代的背誦,尤其國中階段的學生,正處於青春期,對於周遭事物開始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愛惡分明,常因對某學科的喜惡而左右了學習成效。有鑑於此,本文擬將焦點鎖定在國中歷史教學的「導言設計」部份,也就是歷史課堂教學的第一步─「引起動機」,探討其理論根據、設計類型,期能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本文分為理論方面與實務方面。理論方面,探討導言設計與歷史教學的相關理論,包括了「學習動機理論」以及「導言設計理論」,嘗試從心理學、教育學等理論方面的探討與建構,使導言設計的重要性加以彰顯。也更加確定,導言設計在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並且設計導言不應是天馬行空、天外飛來一筆,而是有其應注意事項、有明確的目的、有時間的規範等。實務方面,將歷史課堂的導言加以系統化地分為「實體直觀類」、「影音鑑賞類」及「活動討論類」三大類型,且以國中歷史教科書教材內容為例,列舉教案與導言設計方式。期盼本文能讓國中歷史教師在設計導言時加以參考,並且有助於國中歷史教師了解「如何引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進而使歷史教學的成效更為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