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蕭颯小說中的「外遇現象」研究
    (2022) 徐鈴茹; Hsu, Ling-Ju
    蕭颯是臺灣八○年代蜚聲文壇的女作家,她擅以冷靜寫實的筆觸描繪當時代人們在五光十色的臺北都會生活下,所面臨的內在掙扎與精神寂寞。八○年代的臺灣受到工業化的影響,逐漸成為高度消費的工商掛帥社會,而在此一社會轉型期中,價值觀的遽變使家庭型態與人際關係受到了直接的衝擊,「外遇」成為了備受矚目的社會問題。古繼堂以「擅寫外遇的蕭颯」為標題、陳碧月以「外遇殺手」稱呼蕭颯,均點出了蕭颯對於「外遇」題材的高度關注;劉紹銘則以「時代的抽樣」評論了蕭颯小說的內在意涵與價值。本研究遂聚焦於蕭颯小說中涉及「外遇現象」的文本,分別從「場域設定」、「人物形象」、「內在桎梏」及「現實意義」等面向來探析其側重於「外遇現象」題材創作所展現的深刻內涵。蕭颯在外遇事件的場域設定上以「職場」高居首位,正反映了當時受到了社會的經濟重心從農業社會轉型為工商業化的影響,「職場」上劃分了權力階層後的人際互動模式背後所潛藏的問題,而蕭颯再藉由「外遇者」、「受傷伴侶」者、「第三者」及「旁觀者」的人物外在形象及內在心靈桎梏的刻畫,進一步揭露了潛伏在外遇事件下所深藏的社會共相--人們在高度慾望主宰的精神荒原中迷失茫然,無法找到自我的價值與心靈安適的歸鄉。而後,本研究將蕭颯個人遭遇婚變的生命經驗與其在小說中對外遇現象的創作表現相互觀照,以此探析婚變事故是否對作家的創作造成影響,發現確實對她的創作意識造成了鮮明的改變,此時,蕭颯對於外遇題材的敘寫已從反映現實生活中社會問題的流行題材昇化成對內在生命經驗的體現,以此,更全面地探究蕭颯小說中高度關注外遇現象所存有的社會關懷與時代意義。
  • Item
    清代臺灣原住民女性人物與形象研究
    (2017) 杜曉梅; Tu, Hsiao-Mei
    近年來,與臺灣原住民相關的研究受到學界普遍重視,主題也相當多元,從地權轉移、人口遷徒、文化習俗,到原漢之間的交流與對抗,透過研究都得以逐一拼湊出臺灣原住民在不同歷史階段的生活樣貌。回顧臺灣原住民史的研究成果,女性一直是較被忽略的群體,清代的原住民女性更鮮少研究,遑論個別人物的深入瞭解。不過,現今已有一些研究,或藉由文本重建客觀的原住民女性集體特質、生活場域和傳統習俗,或聚焦於書寫者的主體意識、他者觀點,但共同的不足是缺少個體的角度、人物的案例。 本文的研究重心,在爬梳各類清代文獻檔案後,先指出原住民女性在文獻中的樣貌,充滿書寫者在文化、性別、種族、階級上的偏見, 虛實參半的內容,致使她們的形象遭到扭曲或貶抑,真實面貌無法呈現。繼而,強調這些文本仍能偶見原住民女性的碎片記載,她們的故事只是不曾清楚描述,以致不為人知。因此,本文以人物為切入點,透過進一步的史料解讀,將這些原住民女性人物從歷史中一一挖掘出來,釐清史料的虛與實,在歷史文化脈絡下重新建構她們的人生故事,冀以補足清代臺灣原住民女性史的部分闕漏。
  • Item
    論兩岸中學歷史教科書對於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的評價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 1993-06-??) 王仲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