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歐陽文粹》編纂之意義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21-12-??) 謝佩芬; HSIEH, PEI- FEN
    《歐陽文粹》乃現今所能得見之最早歐陽脩古文選本,於歐文之傳播、接受,及兩宋古文承變、創作頗具重要性。編選者陳亮稱許歐文「根乎仁義而達之政理,蓋所以翼《六經》而載之萬世者也」,有意以其「通於時文者」「明先王法度」。本文詳察該書各篇內容、筆法,以探求其編纂規準與意義。獲知:所收論、書、箚子、奏狀、序、記、雜著、碑銘、墓銘、墓表非盡為科舉需試文類;內容除論及三代先王政法、六經義理外,亦含涉道文理念、為學、取士、遇合等主題,而各文所涉對象、書寫時空常與慶曆新政相關;寫作筆法則多架構謹嚴,層層推論,紆徐詳密,各有精妙獨到處。尤為重要者,在其分類意識,如「箚子」、「雜著」乃《歐陽文粹》新設類目,且所收「雜著」大抵為題跋文章,頗為單純,與其他宋代文集「雜著」內容較繁雜之情形有別。而此書「雜著」一類,可能對其後呂祖謙《宋文鑑》、周必大《歐陽文忠公文集》之分類編次有所啟發。該書所選篇章,部分為後世共認之歐公佳作,兼為各選集屢收之什,足證其編選眼光穩確。此外,是書亦極可能為最早以「文粹」命名之單一文人選集,其後此類「文粹」書籍迭現,蔚為風潮。版本、文獻價值之外,《歐陽文粹》之編纂意義實不容忽視。
  • Item
    糾繆與示範:論清高宗《御選唐宋文醇》對儲欣《唐宋十大家全集錄》之取捨與古文重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21-06-??) 鍾志偉; CHUNG, CHIH-WEI
    唐宋八大家是古文之典範,隨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鈔》及其賡續選本產生流弊,其價值定位也受挑戰。康熙朝儲欣《唐宋十大家全集錄》首度以十家文為選本發難,翻駁茅本,見重士林,代表清初質疑聲音。清廷如何介入與回應,關乎政策與文學走向,乃重要議題。對此,乾隆帝《御選唐宋文醇》為頗佳觀察對象,弘曆透過改良欣本,矯治選本沉痾,今人鮮少關注。本文首先探究《文醇》生成背景與弘曆之古文價值批評,標舉其綰合經義,有補世用之文學觀。其次,探討《文醇》對《全集錄》取捨與重述,彰顯弘曆選文品味,與唐宋古文之新義。此外,弘曆有意以唐宋文為器,透過推求古人心跡,楷模了良吏與忠臣形象,也坦露人主焦慮於綱紀,借此發揮穩固政統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