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原: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9

本系成立於民國42年8月,原系名為「家政系」,民國55年改名為「家政教育學系」,以培育國中、高中家政教師師資為主要目標,數十年來已為國家社會培育出無數優秀的家政師資。隨後又於民國71年成立碩士班,85年成立博士班。近年來,我國面臨少子化的趨勢造成師資需求減少,以及高齡化社會的來臨使得家庭內部與外部產生不同的變化與需求,本系在多年前就前瞻性地將課程以人類發展生命歷程(life course)觀點為基礎加以規劃,並於民國91年更名為「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本系更名之後,更積極規劃培育學生學養專長,因此又歷經數次變革,包括分組招生、成立一系多所、大學部有兩組更名、裁撤碩士班中的一組、營養科學與教育組授予理學學士/理學碩士等變遷歷程,詳如附表。

在100學年度,本系大學部、碩士班、博士班皆分為三組,分別為家庭生活教育組、幼兒發展與教育組、營養科學與教育組。本系各專業領域正積極致力朝「教學」、「傳播與推廣」、「研究與管理」三個方向培育人才,以回應社會變遷之迫切需求,並拓展學生生涯發展範圍及就業機會。

本系100學年度第1學期專任教師共21位,包括教授7位,副教授11位,助理教授2位,以及講師1位,另有兼任教師7位。若以分組計算,且將專長跨組之教師每組以0.5計,則「家庭生活教育組7.5人」、「幼兒發展與教育7.5人」、「營養科學與教育組6人」,所有教師均學有專精。本系在師生共同努力之下,畢業生在全國各地的教育崗位及相關產業佔有一席之地,系友在大專院校及中等學校擔任教職者人數眾多,許多人還擔任行政主管,表現出色,其服務精神、態度頗獲各界好評。本系在100學年度第1學期學生人數:大學部學生421人、碩士班學生86人、博士班64人、幼兒教育夜碩專班:12人;當量生師比為38.23、研究生生師比為19.1。

News

更名為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原: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2023080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以痤瘡桿菌刺激單核球細胞為模式探討山苦瓜葉萃取物之區分物抑制IL-8生成
    (2016) 石雅欣; Shih, Ya-Hsin
    痤瘡桿菌(P. acnes),屬於革蘭氏陽性厭氧菌(gram-positive anaerobic bacterium),是存在人類皮膚毛囊、口腔、大腸、結膜的正常菌群之一,為尋常性痤瘡皮膚毛囊中的主要致病菌,也與眼內炎、心內膜炎、角膜炎、前列腺發炎癌化等發炎性疾病相關。痤瘡桿菌活化細胞膜上類鐸受體(TLR),啟動下游MyD88與MAPK等訊息傳遞,增加NF-κB與AP-1等轉錄因子活性,造成促發炎介質的生成。 苦瓜是常見的蔬菜,文獻指出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腫瘤、抗菌、抗發炎等作用,其活性成份也陸續被分離出來,像是類黃酮、酚酸、三萜、共軛次亞麻油酸等。先前研究指出,山苦瓜葉甲醇萃取物能夠抑制THP-1人類單核球細胞受痤瘡桿菌刺激之IL-8 (CXCL8)、TNF-α、IL-1β產生,並能降低細胞核內轉錄因子NF-κB,在動物實驗中亦能減緩ICR小鼠耳朵受痤瘡桿菌刺激所引起之紅腫發炎現象。 本篇研究分析山苦瓜葉之營養成分並接續分離山苦瓜葉甲醇萃取物,以抑制化學趨化激素IL-8為指標,希望找出具有抗發炎活性之山苦瓜葉區分物與成份。 實驗結果顯示,花蓮一號山苦瓜葉含有水份81.22%、粗蛋白6.26%、粗脂肪1.22%、粗纖維1.92%、灰份2.85%、維生素C 1920.14 μg/g drybasis。另外,山苦瓜葉甲醇萃取物之正已烷層區分物Hex-2m能夠顯著抑制痤瘡桿菌誘導之IL-8生成,抑制ERK、JNK、p38蛋白質磷酸化,並且能降低小鼠耳朵受痤瘡桿菌刺激所引起之紅腫發炎現象。透過化學呈色法、NMR、GC-FID、LC-MS分析出山苦瓜葉活性區分物Hex-2m中含有三萜類化合物,脂肪酸部分以α-次亞麻油酸(α-linolenic acid, C18:3 n-3)為主要成份。除此之外,GC-MS資料庫比對到squalene、phytol、維生素K1、維生素E (α-tocopherol、γ-tocopherol)、β-ionone與dihydroactinidiolide等化合物亦是活性區分物Hex-2m中之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