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原: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9

本系成立於民國42年8月,原系名為「家政系」,民國55年改名為「家政教育學系」,以培育國中、高中家政教師師資為主要目標,數十年來已為國家社會培育出無數優秀的家政師資。隨後又於民國71年成立碩士班,85年成立博士班。近年來,我國面臨少子化的趨勢造成師資需求減少,以及高齡化社會的來臨使得家庭內部與外部產生不同的變化與需求,本系在多年前就前瞻性地將課程以人類發展生命歷程(life course)觀點為基礎加以規劃,並於民國91年更名為「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本系更名之後,更積極規劃培育學生學養專長,因此又歷經數次變革,包括分組招生、成立一系多所、大學部有兩組更名、裁撤碩士班中的一組、營養科學與教育組授予理學學士/理學碩士等變遷歷程,詳如附表。

在100學年度,本系大學部、碩士班、博士班皆分為三組,分別為家庭生活教育組、幼兒發展與教育組、營養科學與教育組。本系各專業領域正積極致力朝「教學」、「傳播與推廣」、「研究與管理」三個方向培育人才,以回應社會變遷之迫切需求,並拓展學生生涯發展範圍及就業機會。

本系100學年度第1學期專任教師共21位,包括教授7位,副教授11位,助理教授2位,以及講師1位,另有兼任教師7位。若以分組計算,且將專長跨組之教師每組以0.5計,則「家庭生活教育組7.5人」、「幼兒發展與教育7.5人」、「營養科學與教育組6人」,所有教師均學有專精。本系在師生共同努力之下,畢業生在全國各地的教育崗位及相關產業佔有一席之地,系友在大專院校及中等學校擔任教職者人數眾多,許多人還擔任行政主管,表現出色,其服務精神、態度頗獲各界好評。本系在100學年度第1學期學生人數:大學部學生421人、碩士班學生86人、博士班64人、幼兒教育夜碩專班:12人;當量生師比為38.23、研究生生師比為19.1。

News

更名為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原: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2023080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班級角落中幼兒學習之研究
    (2006) 陳淑琦
    摘要 本研究旨在了解幼兒園班級角落中幼兒學習的現況、意涵與問題,希望能對幼兒在角落中的學習有更清楚的認識。本研究是以一幼兒園的中大混齡班(葉子班)的六位焦點幼兒為例,從2001/1/31至2001/7/31,透過觀察,以及對幼兒、兩位老師及園長的訪談、文件分析及家長問卷等方式進行研究。 研究結果發現:幼兒在班級角落中的學習,並沒有固定儀式讓幼兒選角或做計畫,但由於幼兒可以自由選擇;故選角的時機不同,策略及理由也可能不同。而在完成所選的活動上,則因幼兒本身的能力、興趣、需求及生活經驗,與其從角落選出的個人性或社會性的教具、素材及活動,交織出與物、與同儕或與老師的互動、認知建構層次、學習意涵、問題與影響因素。另在角落後的分享上,幼兒有分享的意願,且可依老師的提問分享,但是否分享及分享的時間是由老師決定。故本研究的結論為:在班級角落中,幼兒雖是主動的學習者,也擁有自由選擇權,但其學習意涵與認知建構層次,卻是由幼兒本身與班級角落的脈絡,如:幼兒園所認定的教學型態、老師對角落的規劃與運作(各角落內擺放的個人性或社會性活動、實施流程、對與幼兒互動,或幼兒與同儕互動的態度等)互動而成,亦即角落提供給幼兒的並不只是物理環境,更是社會情境脈絡,且是形成知識建構的一環。而當中老師對角落的規劃與運作又與幼兒園理念、處境、老師本身的思考模式、專業背景、職前教育、實習經驗、同事的討論及幼兒的反應相互影響。為此,本研究針對幼兒角落中的學習、老師對角落的規劃與實踐,幼兒園、幼師培育者及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期能有助於老師對角落活動的規劃與運作,進而提升幼兒在角落中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