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原: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9

本系成立於民國42年8月,原系名為「家政系」,民國55年改名為「家政教育學系」,以培育國中、高中家政教師師資為主要目標,數十年來已為國家社會培育出無數優秀的家政師資。隨後又於民國71年成立碩士班,85年成立博士班。近年來,我國面臨少子化的趨勢造成師資需求減少,以及高齡化社會的來臨使得家庭內部與外部產生不同的變化與需求,本系在多年前就前瞻性地將課程以人類發展生命歷程(life course)觀點為基礎加以規劃,並於民國91年更名為「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本系更名之後,更積極規劃培育學生學養專長,因此又歷經數次變革,包括分組招生、成立一系多所、大學部有兩組更名、裁撤碩士班中的一組、營養科學與教育組授予理學學士/理學碩士等變遷歷程,詳如附表。

在100學年度,本系大學部、碩士班、博士班皆分為三組,分別為家庭生活教育組、幼兒發展與教育組、營養科學與教育組。本系各專業領域正積極致力朝「教學」、「傳播與推廣」、「研究與管理」三個方向培育人才,以回應社會變遷之迫切需求,並拓展學生生涯發展範圍及就業機會。

本系100學年度第1學期專任教師共21位,包括教授7位,副教授11位,助理教授2位,以及講師1位,另有兼任教師7位。若以分組計算,且將專長跨組之教師每組以0.5計,則「家庭生活教育組7.5人」、「幼兒發展與教育7.5人」、「營養科學與教育組6人」,所有教師均學有專精。本系在師生共同努力之下,畢業生在全國各地的教育崗位及相關產業佔有一席之地,系友在大專院校及中等學校擔任教職者人數眾多,許多人還擔任行政主管,表現出色,其服務精神、態度頗獲各界好評。本系在100學年度第1學期學生人數:大學部學生421人、碩士班學生86人、博士班64人、幼兒教育夜碩專班:12人;當量生師比為38.23、研究生生師比為19.1。

News

更名為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原: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2023080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以計畫行為理論探討臺灣父親申請育嬰假之行為意圖
    (2023) 吳亞蓓; Wu, Ya-Pei
    現今的臺灣政府提供符合申請資格的勞工,不論是父親還是母親皆能在孩子三歲前申請最多兩年的育嬰留職停薪假,並可以領取最多六個月的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其額度為投保薪資的八成。有了部分經濟保障,也許正是原申請率低迷的男性,近年有較大幅度上升的原因。本研究將運用計畫行為理論的架構,了解國內具有資格申請育嬰假的父親,為何選擇申請或不申請育嬰假。本研究於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止,經由立意及便利取樣,共收到396份有效問卷。分析結果發現:(1)過去申請過育嬰假的父親與未申請過育嬰假的父親,在未來申請育嬰假的行為意圖、態度及知覺行為控制得分上有顯著差異。(2)父親對於育嬰假的了解程度(r = .149,p<.01)與其申請育嬰假的意圖有顯著相關。(3)父親的態度(r = .353,p<.001)、主觀規範(r = .360,p <.001)和知覺行為控制(r = .600,p <.001)與其申請育嬰假的行為意圖有顯著相關。(4)整體模型能解釋父親申請育嬰假之意圖40.1%的變異,其中擁有最高解釋力的變項為知覺行為控制,其可解釋14%的父親申請育嬰假之行為意圖的變異。 本研究的發現有助了解男性申請育嬰假的需求與現況,作為政府在制定相關政策的參考。對於日益優化與便利的育嬰假新政,家長不一定能第一時間了解可以如何運用,若能加強宣導相關的育嬰假權益,也許能促進父親申請育嬰假的機會。期望政府藉由鼓勵實施友善家庭政策的企業與機構,打造對於育兒家庭更為友善的就業環境。
  • Item
    飲食節慶遊客行為模式建立之研究
    (2009) 蘇靖淑; CHING-SHU SU
    節慶活動在結合觀光發展下,一直以來都是各國發展觀光的重要資源,越來越多地區運用節慶活動為推廣觀光及提升地方經濟的工具(Felsenstein& Fleischer, 2003)。Kivela and Crotts (2005)指出美食觀光是一種富有意義且可能有高忠誠度的市場區塊,美食體驗對於行銷旅遊目的地來說是效力非常大的行銷工具;而飲食節慶對於美食觀光客是最受矚目的,通常是美食觀光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Smith & Xiao, 2008)。然而,針對飲食節慶遊客行為的瞭解仍有待探究。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為以計劃行為理論為基礎,建立飲食節慶遊客之行為模式;並透過生活型態進行樣本分群,探討不同生活型態遊客之行為模式的差異。本研究採取量化研究取向,以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透過文獻探討,發展出計劃行為理論之量表及生活型態量表。以便利抽樣方式對「2008第八屆澳門美食節」遊客進行問卷施測,有效問卷共回收244份,並運用結構方程模式(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進行模式配適與驗證。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一、 計劃行為理論部分解釋解釋飲食節慶遊客之行為模式; 二、 生活型態與計劃行為理論的結合有助於形成良好的行為模式; 三、 不同生活型態遊客的知覺行為控制對於行為意圖有不同的影響。根據實證研究結果,本研究對於飲食節慶的舉辦與經營提出實務上之建議;同時,亦提出理論之意涵,期望對於未來學術理論之發展有所貢獻。最後,本研究提出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方向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