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原: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9
本系成立於民國42年8月,原系名為「家政系」,民國55年改名為「家政教育學系」,以培育國中、高中家政教師師資為主要目標,數十年來已為國家社會培育出無數優秀的家政師資。隨後又於民國71年成立碩士班,85年成立博士班。近年來,我國面臨少子化的趨勢造成師資需求減少,以及高齡化社會的來臨使得家庭內部與外部產生不同的變化與需求,本系在多年前就前瞻性地將課程以人類發展生命歷程(life course)觀點為基礎加以規劃,並於民國91年更名為「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本系更名之後,更積極規劃培育學生學養專長,因此又歷經數次變革,包括分組招生、成立一系多所、大學部有兩組更名、裁撤碩士班中的一組、營養科學與教育組授予理學學士/理學碩士等變遷歷程,詳如附表。
在100學年度,本系大學部、碩士班、博士班皆分為三組,分別為家庭生活教育組、幼兒發展與教育組、營養科學與教育組。本系各專業領域正積極致力朝「教學」、「傳播與推廣」、「研究與管理」三個方向培育人才,以回應社會變遷之迫切需求,並拓展學生生涯發展範圍及就業機會。
本系100學年度第1學期專任教師共21位,包括教授7位,副教授11位,助理教授2位,以及講師1位,另有兼任教師7位。若以分組計算,且將專長跨組之教師每組以0.5計,則「家庭生活教育組7.5人」、「幼兒發展與教育7.5人」、「營養科學與教育組6人」,所有教師均學有專精。本系在師生共同努力之下,畢業生在全國各地的教育崗位及相關產業佔有一席之地,系友在大專院校及中等學校擔任教職者人數眾多,許多人還擔任行政主管,表現出色,其服務精神、態度頗獲各界好評。本系在100學年度第1學期學生人數:大學部學生421人、碩士班學生86人、博士班64人、幼兒教育夜碩專班:12人;當量生師比為38.23、研究生生師比為19.1。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Item 山苦瓜萃取物抑制黑色素生成及抗光老化效應的評估(2011) 黃育亭; Yu-Ting Huang黑色素可保護皮膚免於紫外線傷害,但是過多的黑色素生成會造成黑色素沉澱形成色素斑塊。黑色素生合成主要受到酪胺酸酶(tyrosinase)調控。荷爾蒙、壓力和紫外線照射...等因素會促進黑色素生成。光老化(photoaging)為長期暴露在紫外線下造成皮膚提早老化的現象。紫外線誘導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產生會提高皮膚中的氧化壓力、增加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1, collagenases)表現而降低皮膚中type I procollagen含量,亦促進cyclooxygenase (COX), PGE2和 nitric oxide (NO)等生成誘導發炎反應,導致皮膚乾燥形成皺紋。 苦瓜(bitter melon)或山苦瓜(wild bitter melon)的果實不僅當成蔬菜食用,也被認為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腫瘤、抗胃潰瘍、抗瘧、抗發炎及抗氧化等活性。在東南亞,苦瓜的葉子被用來煮汁治療皮膚病。 本研究以in vitro細胞模式評估台灣山苦瓜萃取物對於黑色素生成以及光老化的影響,再以in vivo人體試驗評估山苦瓜萃取物是否具有皮膚保健功效。 研究結果顯示,山苦瓜葉子甲醇萃取物具有良好清除自由基(DPPH, NO, superoxide, and hydroxyl radical)的能力。於in vitro細胞實驗模式中,山苦瓜葉子甲醇萃取物與果實乙酸乙酯萃取物可顯著抑制α-MSH刺激之B16-F10 melanoma細胞的黑色素生成與tyrosinase活性。另觀察UVB誘導人類角質細胞株(HaCaT)的ROS, MMP-1, and COX-2表現,山苦瓜果實萃取物(乙酸乙酯、乙醇、正己烷萃取物)、葉子(甲醇萃取物)或藤(甲醇萃取物)皆可以抑制UVB誘導HaCaT細胞的MMP-1與COX-2 mRNA表現。花蓮1號山苦瓜葉子甲醇萃取物與果實乙酸乙酯萃取物可以抑制UVB誘導HaCaT cells產生的ROS生成和MMP-1與COX-2 之mRNA與蛋白質表現。進一步探討其抑制作用機轉,發現UVB會顯著促進HaCaT cells ERK與JNK的磷酸化,而花蓮1號山苦瓜葉子甲醇萃取物與果實乙酸乙酯萃取物則能抑制此ERK磷酸化情形,故推測山苦瓜萃物經由抑制ROS生成、ERK的磷酸化而降低MMP-1表現。綜合細胞實驗結果,推測山苦瓜萃物應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與預防光老化的潛力。 另外招募29名受試者進行人體試驗,結果發現山苦瓜萃取物不會產生皮膚過敏或不適等症狀,具良好的外用安全性。而且塗抹含山苦瓜萃物乳霜於第8週、第12週均顯著改善斑點與細紋,與細胞實驗結果相符,故本研究已初步證實山苦瓜萃取物的皮膚保健功效。Item 山苦瓜萃取物暨其區分物對於痤瘡桿菌誘導發炎反應的影響(2012) 李宥苡; You-Yi Li痤瘡(acne)俗稱青春痘,其致病因子複雜。過度皮脂生成(sebaceous hyperproduction)、毛囊過度角質化(follicular hyperkeratinization)、痤瘡桿菌增生(Propionibacterium acnes colonization)和發炎反應(periglandular dermal inflammation)是重要的致病因子。其中痤瘡桿菌(P. acnes)被認為在痤瘡發展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P. acnes藉由活化單核球細胞(monocytes)與角質細胞(keratinocytes)的toll-like receptor,啟動下游的訊息傳遞路徑產生發炎介質誘導痤瘡發炎情形;另外P. acnes誘發產生活性氧分子(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與基質金屬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亦參與發炎反應。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萃取物具有抗發炎、抗氧化能力。因此,本研究欲探討台灣山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inn. var. abbreviata Ser.; wild bitter melon)萃取物是否具有抑制P. acnes生長與其誘發之發炎反應的效用。 製備數種山苦瓜萃取物,收集山苦瓜樣品(育種之花蓮1~4號,67-11品系與野生品種)之不同部位(果實、葉、藤),果實以溶劑(乙醇、正己烷、乙酸乙酯和水)進行萃取,而葉以甲醇進行萃取。以broth dilution method實驗的結果發現67-11與野生品種葉、藤甲醇萃物能抑制痤瘡桿菌生長。以P. acnes刺激THP-1 monocytes的模式發現山苦瓜果實乙酸乙酯和乙醇萃取物與葉子甲醇萃物具in vitro抗發炎作用。為進一步探討山苦瓜果實萃取物之區分物(fractions)的抗發炎作用,取得皂化物、非皂化物、oleic acid, linoleic acid, α-linolenic acid, conjugated-linolenic acid, phytol和lutein,結果顯示不皂化物和lutein抑制cytokine和MMP-9表現量,皆具有in vitro抗發炎作用,而長鏈脂肪酸(oleic acid, linoleic acid, α-linolenic acid, CLN)僅降低IL-1β濃度。另發現中鏈脂肪酸(capric acid和lauric acid)能夠減少P. acnes刺激THP-1 monocytes的cytokines產生。在in vivo抗發炎實驗,將P. acnes注射至ICR小鼠耳朵測試樣品的抗發炎能力,結果顯示山苦瓜果實EA萃物、capric acid、山苦瓜葉子甲醇萃物與總多酚萃取物能夠抑制P. acnes誘發的發炎反應與耳朵腫脹情形。 綜合論述,山苦瓜果實EA萃物與葉子甲醇萃物在in vitro and in vivo實驗中顯示具有抑制P. acnes誘發的促發炎介質與小鼠耳朵腫脹情形,而果實EA萃物中含的lutein與葉子中含的總多酚可能是抗發炎的有效成份。Item 山苦瓜萃取物對巨噬細胞發炎反應的影響(2007) 黃湘儒動脈硬化是一種脂質、發炎細胞及結締組織在主動脈壁的堆積且為一長期緩慢的漸進式發炎疾病,而巨噬細胞參與動脈硬化發展的過程。研究顯示山苦瓜能夠降低前發炎因子 PGE2及nitric acid(NO)的分泌。本研究主要探討山苦瓜乙酸乙酯萃取物 (ethyl acetate extract, EAE)、乙酸乙酯萃取物之皂化物 (Saponifiable substances, S)、不皂化物(Non-saponifiable sunstances, NS),對巨噬細胞發炎反應之抑制功效,使用2381及CK兩種山苦瓜的品種,結果分述如下:(一)2381EAE、2381NS及2381S都能減少NO的產生及iNOS的表現。2381EAE濃度達300 μg/ml時可降低TNF-α分泌,但2381NS及S則對TNF-α分泌沒有顯著影響。2381EAE或2381NS對IL-10分泌沒有影響,但2381S濃度達250 μg/ml及300 μg/ml時,IL-10分泌顯著低於僅LPS組。(二)CK-EAE(200~300 μg/ml)及CK-S(150 μg/ml)僅顯著減少NO產生及iNOS表現,而CK-NS 對NO、TNF-α、IL-10分泌及iNOS表現均無顯著影響。為探討苦瓜經體內代謝後,對巨噬細胞的影響,將2381EAE加入chow diet餵食老鼠,並採集血液進行實驗,以EAE-serum或baseline-serum培養巨噬細胞,NO、TNF-α的分泌及iNOS的表現沒有顯著差異,但EAE-Serum使巨噬細胞IL-10分泌顯著高於baseline-serum。先前研究發現苦瓜成分中capric acid可抑制巨噬細胞PGE2生成,conjugated linolenic acid (CLN)可活化PPAR-a,而fenofibrate為合成的PPAR-α配位體,故以此三純化學物進行實驗,與僅用LPS處理的細胞相比,fenofibrate、capric acid及CLN有降低 NO生成量的趨勢,但未達顯著。而iNOS的表現與僅用LPS處理比較皆有減少。對LPS誘發的TNF-α生成,Fenofibrate或 CLN的加入處理並沒有顯著影響,而capric acid則顯著高於僅LPS組。各組間IL-10的分泌沒有顯著差異。本研究結果顯示,山苦瓜萃取物確實能減少巨噬細胞的發炎反應,且經由體內代謝後的血清可以增加巨噬細胞IL-10的分泌。Item 山苦瓜對apoE剔除小鼠動脈硬化的影響(2006) 詹鳳紋; Fong-Wun Jhan動脈硬化是一種發展緩慢且複雜的發炎疾病,由前人研究發現山苦瓜可能有抗發炎效果,因此本研究探討山苦瓜凍乾粉末和山苦瓜乙酸乙酯萃取物對於apoE剔除小鼠發炎與動脈硬化的影響。實驗一將18週大雄C57BL/6J apoE剔除小鼠分為6組,分別餵予一般商業飼料(n=5)、20%高脂飼料(n=10)、20%高脂飼料含5%山苦瓜凍乾粉末(n=10)、或含1%山苦瓜乙酸乙酯萃取物(n=10)、或含0.5%clofibrate(n=5)、或含0.00123%Thiazolidinedione (n=5),餵食18週,犧牲後收集心血管、血液,分析血清黏著分子、發炎因子,並將主動脈封蠟包埋橫切分析內皮增厚程度,結果顯示山苦瓜凍乾粉末和山苦瓜乙酸乙酯萃取物對血清黏著分子、發炎因子並無顯著影響,但胸主動脈內皮增厚程度以餵食山苦瓜乙酸乙酯萃取物組顯著低於高脂組,新生內層與中層面積比率低了57% (p<0.05),顯示山苦瓜乙酸乙酯萃取物可能具有改善動脈硬化的效果。實驗二改用較年輕的小鼠,且主動脈改用縱切觀察脂肪堆積情形,將6-10週大雄C57BL/6J apoE剔除小鼠分為3組分別餵予20%高脂飼料(n=11)、20%高脂飼料含5%山苦瓜凍乾粉末(n=11)、或含1%山苦瓜乙酸乙酯萃取物(n=11),餵食8週,犧牲前一週分析白血球黏著分子Mac-1(CD11b/CD18),犧牲後收集主動脈血管、血液,分析血清發炎因子、8-iso-Prostaglandin F2α和主動脈縱切脂肪堆積,結果顯示山苦瓜凍乾粉末和山苦瓜乙酸乙酯萃取物對血清發炎因子、白血球Mac-1、8-iso-PGF2α並無顯著影響,但山苦瓜乙酸乙酯萃取物組在主動脈縱切脂肪堆積顯著比高脂組低了28%(p<0.05),再次證明山苦瓜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改善動脈硬化的效果。Item 山苦瓜萃取物對人類主動脈內皮細胞表現與分泌細胞黏著分子的影響(2007) 蕭嘉羚白血球在血管壁內皮細胞上的黏附與滾動是動脈粥狀硬化發生的初期現象,因此,血管內皮細胞分泌之黏著分子、趨化物質等在動脈粥狀硬化形成扮演重要的角色。本實驗室先前發現山苦瓜可降低巨噬細胞PGE2生成,及可減少apoE-/- mice動脈硬化之斑塊面積,本研究為了解苦瓜成分對人類主動脈內皮細胞(human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 HAECs)的影響,分別選取兩種品系之山苦瓜,以其乙酸乙酯萃取物(ethyl acetate extract, EAE)、皂化(saponifiable fraction, S)與不皂化(nonsaponifiable fraction, NS)成分與發炎細胞激素-腫瘤壞死因子TNF-α (2 ng/ml) 共同或單獨培養內皮細胞 12 小時,探討山苦瓜對黏著分子 (ICAM-1)、趨化物質 (MCP-1) 、與代表內皮細胞功能的一氧化氮 (NO) 分泌的影響,再與已知苦瓜所含有的純化學成分capric acid、conjugated linolenic acid (CLN)及PPARα ligands藥物fenofibrate相比較,探索苦瓜可能的有效成分。實驗結果發現,山苦瓜乙酸乙酯萃取物均能抑制內皮細胞ICAM-1、MCP-1表現,並減少U937黏附於內皮細胞(p<0.05),但對NO生合成、eNOS之蛋白質與對酵素活化位置Ser1177沒有影響。山苦瓜皂化與不皂化萃取物皆可減少MCP-1表現(p<0.05),但對ICAM-1及NO沒有影響,不皂化萃取物能顯著減少U937的黏附作用(p<0.05)。CLN、capric aicd與fenofibrate可降低MCP-1分泌及單核球黏附作用(p<0.05)。因此推測山苦瓜內含有效成分之一可能為CLN、capric aicd,且除了脂肪酸或脂肪酯化(TG)形式的有效成份之外,應還有其他改善發炎之特殊物質存在於不皂化物萃取物中,這些抗動脈硬化效果可能是透過PPARα調節。整體而言,本研究發現山苦瓜能降低由TNF-α誘導內皮細胞ICAM-1、MCP-1的表現,降低白血球黏結至內皮,此功能與動脈粥狀硬化的降低有關,且此功能並非由苦瓜的單一成分所提供。Item 山苦瓜對apoE剔除鼠脂質代謝之影響(2006) 曾雅旻; Ya-Ming Tseng代謝症候群是指胰島素抗性所引起的葡萄糖不耐症、腹部肥胖、高TG、低HDL與高血壓等症狀,而最終將有可能會轉變為心血管疾病,對健康造成更大的傷害。在印度、中國及拉丁美洲地區,苦瓜被用做改善糖尿病的藥物已有很長久的歷史,但苦瓜對脂質代謝影響的研究則是近幾年才開始發展。本研究以血脂異常且容易產生動脈粥狀硬化之缺乏apoE小鼠為模式,探討苦瓜改善脂質代謝情形。實驗一、18週大缺乏apoE小鼠分為6組,給予不同飼料如下:C組(n = 5)為一般chow diet、HF組(n = 10)含20% fat、BGP組(n = 10)含20% fat加5%山苦瓜凍乾粉末、EAE組(n = 10)含20% fat加1%山苦瓜乙酸乙酯萃物、CF組(n = 5)含20%fat加0.5%clofibrate、TZD組(n = 5)含20%fat加0.00123% rosiglitazone,共餵養18週後犧牲,其間於第4、9、17週時採眼窩血測量血脂變化,並於犧牲後取組織器官進行後續分析。實驗結果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Tukey事後分析進行組間比較。結果BGP組第9及17週血液TC顯著較HF組低25及39% (p<0.05)、第17週血液TG較HF組低38% ( p<0.05)、HDL-C較HF組高55%( p<0.05),EAE組則使血液HDL-C高於HF組39%但未達顯著差異,肝臟脂質各組間無顯著差異。實驗二、改用較年輕缺乏apoE小鼠,並重新萃取山苦瓜乙酸乙酯萃物,分為3組:HF組(n = 11)、BGP組(n = 9)、EAE組(n = 10),飼料成分同前述,餵食8週後,BGP組TC較HF組低28%( p<0.05)、TG下降幅度顯著高於HF組( p<0.05)、血液HDL-C高於HF組25%,但未達顯著差異。血液adiponectin、leptin濃度、肝臟PPAR-α、MTP mRNA表現量,各組間無顯著差異。本研究結果顯示,山苦瓜凍乾粉末對apo E剔除小鼠具有改善血脂功效,可研發為降血脂保健食品。Item 生物活性導向分離鑑定山苦瓜緩解痤瘡丙酸桿菌誘導發炎反應之活性成分(2016) 黃文程; Huang, Wen-Cheng尋常性痤瘡(acne vulgaris)俗稱青春痘,其致病因子複雜。痤瘡丙酸桿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在痤瘡病灶中增殖並活化角質與皮脂腺細胞等釋出過量的促發炎介質(例如interleukin (IL)-8、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或IL-1β),是發炎性痤瘡(inflammatory acne)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山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inn. var. abbreviata Ser.)為台灣坊間常見的一種具醫藥用途的蔬菜。 本研究以P. acnes刺激人類單核球THP-1細胞作為生物活性導向方法,探討山苦瓜中具抑制P. acnes誘導發炎之活性物質,並釐清該活性成分的作用機轉。另外也分析存在於山苦瓜葉甲醇萃取物己烷層的活性物質和存在於苦瓜種子之癸酸(capric acid)對於P. acnes誘導發炎反應的影響。 實驗結果發現山苦瓜葉乙醇/乙酸乙酯萃取物有效抑制P. acnes誘導發炎反應,此萃取物含有多酚類與三萜類化合物。利用液相層析或管柱層析等方法分離並鑑定其組成分,包括酚類化合物(gallic, chlorogenic, caffeic, ferulic, and cinnamic acids, myricetin, quercetin, luteolin, apigenin, and thymol)與葫蘆烷型三萜類化合物(5β,19-epoxycucurbita-6,23-diene-3β,19,25-triol 和3β,7β,25-trihydroxycucurbita-5,23-dien-19-al)。利用GC/MS分析比對發現於山苦瓜葉甲醇萃取物己烷層的活性成分為β-ionone。 山苦瓜葉萃取物之酚類化合物、三萜類化合物、β-ionone與capric acid皆能有效降低促發炎細胞激素生成。這些化合物(如山苦瓜葉萃取物、三萜類化合物與capric acid)可經由抑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APKs)或nuclear factor-kappa B (NF-κB)的活化作用、抑制促發炎細胞激素mRNA表現,因而抑制P. acnes誘導的發炎介質釋出。而葫蘆烷型三萜類化合物和β-ionone另可透過抑制MyD88、caspase-1等訊息傳遞途徑達到降低P. acnes引起之發炎反應。 以P. acnes注射小鼠耳朵誘發腫脹模式的結果顯示,山苦瓜葉乙醇/乙酸乙酯萃取物、葫蘆烷型三萜類化合物、β-ionone與capric acid均能有效降低免疫細胞浸潤現象、緩解耳朵發炎腫脹。除此之外,山苦瓜葉乙醇/乙酸乙酯萃取物、葫蘆烷型三萜類化合物和β-ionone可顯著減少小鼠耳朵發炎病灶IL-1β的生成,而capric acid亦可降低小鼠耳朵P. acnes活菌生長。 綜合上述結果,本研究推論山苦瓜葉萃取物和其活性組成分具有緩解發炎性痤瘡發炎之應用潛力。Item 富含三萜類之山苦瓜葉萃取物對於四氯化碳誘導小鼠肝臟纖維化之保護效應(2018) 林于庭; Lin, Yu-Ting肝臟纖維化是由於慢性肝損傷造成大量的基質蛋白堆積在肝臟組織,為肝臟疾病最後一個可逆的階段,肝纖維化可能導致肝硬化或肝癌。山苦瓜具有多種藥理活性,其活性成分有酚類、黃酮類和三萜類等化合物。但山苦瓜三萜類化合物對於緩解肝纖維化的功效未明,因此本研究探討富含三萜類化合物之山苦瓜葉萃取物對於四氯化碳 (CCl4) 誘導肝纖維化的保護能力。 取得台灣山苦瓜 (花蓮一號) 並製備山苦瓜葉乙醇萃物 (bitter melon leaf extract, BMLE) 和富含三萜類之區分物 (triterpenoid-enriched extract, TEE),以 LC/MS 鑑定 TEE 含有 Kuguacin R、Charantadiol A 以及3β, 7β, 25-trihydroxycucurbita-5, 23-dien-19-al (TCD) 葫蘆烷型三萜類化合物。給予 ICR 小鼠40% CCl4 (1 mL/kg) 和分別餵食 BMLE (100 mg/kg) 或 TEE (100 mg/kg) 八周,由肝臟組織切片結果發現 BMLE 與 TEE 均可減少肝臟細胞壞死、肝細胞氣球樣變性、發炎細胞聚集和膠原纖維蛋白沉積等現象。為進一步探討 TEE 的保護效應,給予 ICR 小鼠40% CCl4 (1 mL/kg) 和分別餵食 TEE (25、50、100、150 mg/kg) 與 silymarin (200 mg/kg) 作為對照組,為期九周,並於注射 CCl4 前一周預先給予 TEE 和 silymarin。 實驗結果顯示餵食 TEE (25、50、100、150 mg/kg) 均顯著降低 CCl4 誘導血清 AST、ALT 和肝脂堆積。肝臟組織染色結果觀察餵食 TEE (100、150 mg/kg) 組的肝臟門脈周邊橋連壞死 (periportal +/- bridging necrosis)、門脈發炎和纖維化的評分值顯著低於 CCl4 組,TEE (150 mg/kg) 組的肝小葉內變性和局部壞死的評分值顯著低於 CCl4 組,且隨著 TEE 劑量增加而抑制 α-SMA 的表現。整體 TEE (100、150 mg/kg) 組的組織學活性指數總評分顯著低於 CCl4組。從西方墨點法的結果觀察餵食 TEE (150 mg/kg) 顯著抑制肝臟纖維化蛋白質的 TGF-β1 和 α-SMA 表現。定量聚合酶連鎖反應的結果觀察餵食 TEE (25、50、100、150 mg/kg) 顯著抑制肝臟發炎的 TLR4 基因表現,TEE (25、50、150 mg/kg) 顯著抑制肝臟纖維化的 TIMP-1 基因表現。此外隨著 TEE 劑量增加而有逐漸減少發炎型 Ly6Chi 單核球聚集的趨勢,具抗發炎潛力。 綜合言之,TEE 具有緩解 CCl4 誘導小鼠肝纖維化之功效、減少肝臟發炎壞死,且隨著 TEE 劑量增加而有提升保護效應的趨勢,顯示富含三萜類化合物之山苦瓜葉萃取物具有抑制肝纖維化的潛力,是值得繼續研究開發的護肝素材。Item 探討苦瓜三萜類化合物對UVB刺激人類皮膚角質細胞的保護作用(2016) 鐘佩紋; Chong Pei Wen人體皮膚是保護身體抵抗外來傷害的第一道屏障,紫外線(UV) B(波長280-315 nm)能穿透皮膚表皮層(epidermis),提高皮膚的氧化壓力與DNA損傷,誘導人類皮膚角質細胞(keratinocytes)產生發炎反應,導致皮膚光損傷(photodamage)及光老化(photoaging)。過度UVB曝露引起皮膚角質細胞大量凋亡而形成曬傷細胞(sunburn cells)可能導致皮膚癌。 山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 var abbreviata Ser.)具有抗糖尿病、抗發炎、抗氧化、抗腫瘤、抗癌等藥理活性。本研究室先前研究發現山苦瓜葉甲醇粗萃物具有抑制酪胺酸酶活性、降低UVB誘導的活性氧物質等作用,因此本研究欲以細胞模式(cell-based assay)探討山苦瓜葉中三萜類化合物(triterpenoids)對於UVB刺激人類皮膚角質細胞(HaCaT細胞株)之保護作用。 本研究製備山苦瓜葉乙醇萃取物並取得5個區分物(fractions),其中fraction 5對於UVB誘導HaCaT傷害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自fraction 5純化得兩種葫蘆烷型(cucurbitane)三萜類化合物,分別為Kuguacin R和3, 7, 25-trihydroxycucurbita-5, 23-dien-19-al (TCD)。實驗結果證實Kuguacin R和TCD顯著提升UVB (20及30 mJ/cm2)照射後HaCaT細胞之存活率。兩種三萜類化合物都能顯著降低UVB誘導之細胞激素IL-1、IL-6、IL-8的生成,抑制MAPK蛋白質磷酸化與NF-κB活化,降低COX-2蛋白質含量並抑制PGE2生成,降低c-Jun蛋白質表現量,而TCD具顯著抑制c-Fos的能力,綜合以上結果,本研究顯示Kuguacin R和TCD具有抑制UVB誘導之發炎反應的功效。此外Kuguacin R和TCD具有抑制caspase-3活化及改善DNA斷裂的現象。另外in vitro經皮輸藥試驗確認Kuguacin R和TCD局部經皮吸收的能力。綜合上述結果,本研究推論Kuguacin R及TCD能減緩UVB造成的皮膚傷害,且有開發應用的潛力。Item 山苦瓜葉組成分抑制牙齦卟啉單胞菌誘導 之發炎反應(2015) 應浩庭; Ying, Hao-Ting牙周病(Periodontal disease)是全球性的主要口腔健康問題。嚴重的牙周病除了會導致成人掉齒,也與心血管疾病、動脈粥狀硬化、類風濕性關節炎、糖尿病等疾病呈正相關。 牙齦卟啉單胞菌(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gingivalis)是造成牙周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P.gingivalis屬於革蘭氏陰性菌,生長環境為厭氧,會潛藏在宿主牙齦下。P.gingivalis會藉由活化宿主細胞膜上的類鐸受體(TLRs)並啟動下游MyD88與MAPK等訊息傳遞,造成促發炎介質的生成。 山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inn. var. abbreviata Ser.)的果實較比苦瓜小,苦味較強,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發炎等作用。本研究以活性導向方式分離山苦瓜葉中具抑制P.gingivalis誘導發炎之成分。首先使用P.gingivalis刺激人類單核球THP-1細胞釋出IL-6和IL-8作為模式,分離山苦瓜葉萃取物、區分物並鑑定其有效成分為葫蘆烷型三萜類5β,19-epoxycucurbita-6,23-diene-3β,19,25-triol、 3β,7β,25-trihydroxycucurbita-5,23-dien-19-al能夠顯著抑制牙齦卟啉單胞菌誘導IL-6、IL-8生成,且顯著抑制MAPK路徑中蛋白質ERK和p38磷酸化。在in vivo,以P.gingivalis刺激小鼠牙齦組織,其組織中發炎介質COX-2、IL-6、TNF-α mRNA表現量顯著上升,給予5β,19-epoxycucurbita-6,23-diene-3β,19,25-triol和3β,7β,25-trihydroxycucurbita-5,23-dien-19-al均顯著抑制COX-2、IL-6、TNF-α基因表現。 故本研究結果證實fra.5211(5β,19-epoxycucurbita-6,23-diene-3β,19,25-triol)和fra.5212(3β,7β,25-trihydroxycucurbita-5,23-dien-19-al)為山苦瓜葉內具有抑制P.gingivalis誘導發炎之成分,未來可望應用於P.gingivalis誘導發炎相關疾病的治療與控制,例如牙周炎、心臟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