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原: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9

本系成立於民國42年8月,原系名為「家政系」,民國55年改名為「家政教育學系」,以培育國中、高中家政教師師資為主要目標,數十年來已為國家社會培育出無數優秀的家政師資。隨後又於民國71年成立碩士班,85年成立博士班。近年來,我國面臨少子化的趨勢造成師資需求減少,以及高齡化社會的來臨使得家庭內部與外部產生不同的變化與需求,本系在多年前就前瞻性地將課程以人類發展生命歷程(life course)觀點為基礎加以規劃,並於民國91年更名為「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本系更名之後,更積極規劃培育學生學養專長,因此又歷經數次變革,包括分組招生、成立一系多所、大學部有兩組更名、裁撤碩士班中的一組、營養科學與教育組授予理學學士/理學碩士等變遷歷程,詳如附表。

在100學年度,本系大學部、碩士班、博士班皆分為三組,分別為家庭生活教育組、幼兒發展與教育組、營養科學與教育組。本系各專業領域正積極致力朝「教學」、「傳播與推廣」、「研究與管理」三個方向培育人才,以回應社會變遷之迫切需求,並拓展學生生涯發展範圍及就業機會。

本系100學年度第1學期專任教師共21位,包括教授7位,副教授11位,助理教授2位,以及講師1位,另有兼任教師7位。若以分組計算,且將專長跨組之教師每組以0.5計,則「家庭生活教育組7.5人」、「幼兒發展與教育7.5人」、「營養科學與教育組6人」,所有教師均學有專精。本系在師生共同努力之下,畢業生在全國各地的教育崗位及相關產業佔有一席之地,系友在大專院校及中等學校擔任教職者人數眾多,許多人還擔任行政主管,表現出色,其服務精神、態度頗獲各界好評。本系在100學年度第1學期學生人數:大學部學生421人、碩士班學生86人、博士班64人、幼兒教育夜碩專班:12人;當量生師比為38.23、研究生生師比為19.1。

News

更名為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原: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2023080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8 of 8
  • Item
    高齡者飲食習慣與規律運動對其身體組成及血液、尿液生化指標相關性之探討
    (2004) 鄭小嵐; Hsiao-Lan Cheng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高齡者飲食攝取與規律運動習慣,對於身體組成及生理代謝之影響。研究對象為台北市大安區60歲(含)以上,有自主意識及運動能力的居民56人。依性別、運動習慣分為高運動男性13人、低運動男性13人、高運動女性16人、低運動女性14人,共四組。資料收集包括:問卷調查、脈搏、血壓測量、身體組成分析、跟骨廣頻超音波衰減率、握力與腳力之測量,血液及尿液生化分析。所得數據進行差異性測試、相關迴歸及分析。結果顯示高運動男性每日熱量攝取、蛋、豆、魚、肉類攝取量、右手握力及左腳睜眼單腳站立時間顯著高於低運動男性 (p< .05) ,而兩組女性則無顯著差異。同性別之高、低運動組的身體組成、雙腳跟骨廣頻超音波衰減率、尿中排泄物及尿液酸鹼值均無顯著差異 (p > .05) 。高運動男性之血漿支鏈胺基酸濃度顯著低於低運動男性者 (p < .05) ,兩組女性則無顯著差異 (p > .05) 。身體質量指數分別與體脂肪重百分比 (r = .605, p < .0001) 、腰臀比 (r = .795, p < .0001) 、三頭肌皮脂厚 (r = .692, p < .0001) 呈正相關;體脂肪重百分比與腰臀比 (r = .714, p < .0001)、 三頭肌皮脂厚 (r = .973, p < .0001) 亦呈正相關。高齡者之蛋白質攝取量分別與肌肉量百分比 (r = .284, p = .0337)、血漿支鏈胺基酸濃度 (r = .320, p = .0174) 呈現正相關,與尿中三甲基組胺酸濃度則呈負相關 (r = -.311, p = .0196) 。而高運動組之蛋白質攝取量與左 (r = .532, p = .0030) 、右 (r = .470, p = .0100) 手握力呈正相關;低運動組則無此相關。尿鈣排泄量與高齡者之骨量 (r = -.433, p = .0009) 、右腳跟骨廣頻超音波衰減率分別呈現負相關(r = -.307, p = .0212),與尿中羥基脯胺酸濃度則呈正相關 (r = .389, p = .0030) 。骨量與左 (r = .687 , p = .0001)、右(r = .722, p = .0001) 腳跟骨廣頻超音波衰減率均為正相關。而高運動組之骨量與左 (r = .535, p = .0028) 、右 (r = .404, p = .0300) 腳站立時間呈正相關;低運動組則無此相關。因此,建議高齡者應攝取足夠之能量與營養素,並配合規律運動,才能有效地增進握力及腳力、維持骨骼之健全,進而提升生命之品質。
  • Item
    以病例對照研究探討痛風之飲食及生活型態危險因子
    (1998-08-01) 盧立卿
    此項研究以營養流行病學研究法,針對國人痛風之生活形態病因探討的病例對照研究設計。研究於民國八十七年十一月至八十八年七月間,在台北市立和平醫院痛風門診招募痛風患者,並在同一醫院招募或經由患者人際網絡招募相同種族、性別及年齡層之非痛風患者為控制組。志願者為年齡30-60歲、居住於台北縣市、中等社經地位及家中有電話可聯絡者。研究者以直接面對面訪談方式(約90分鐘),收集了231位志願者的飲食歷史(包括食物頻率問卷及24小時回憶法)、活動量及型態(包括工作、休閒及家務活動)、抽煙歷史、疾病歷史、家族病史、用藥情形、體重歷史等標準化資料,並對志願者做血壓、皮脂厚度及體圍之測量。本研究的主要假說為:高脂、高蛋白的飲食型態為導致痛風病因的主要飲食因子,而肥胖歷史及運動型態可能為重要的痛風危險因子。初步分析72位患者及72位非患者資料顯示︰痛風病例組有較低的教育程度、水果和蔬菜攝取頻率較低、吃魚時會連皮吃的頻率較高(P<0.05)。此外、病例組比對照組血壓較高、腰圍、臀圍、三頭肌皮脂厚度皆較高(P<0.05)。由24小時回憶法所獲得的營養素攝取量顯示,植物性蛋白質、膳食纖維、葉酸、鈣及鐵質在對照組攝取量比病例組高。由食物頻率問卷所得每千大卡長期營養素攝取量發現痛風組攝取較低的葉酸、較高的酒精。由對數回歸分析發現提高攝取膳食纖維(OR=0.63,CI=0.38-1.05)、鐵質(OR=0.51,CI=0.30-0.87)、維生素C(OR=0.55,CI=0.33-0.93)、維生素A(OR=0.63,CI=0.38-1.05)、維生素B2 (OR=0.59,CI=0.35-0.99)、及葉酸(OR=0.54,CI=0.32-0.90)可降低罹患痛風的危險。針對研究主要假說及各變相交互作用之分析將會繼續進行。
  • Item
    高密度脂蛋白之影響因素-飲食、體能及荷爾蒙(上篇:飲食)
    (臺灣營養學會, 1999-09-01) Lyu L-C, Lai Y-C, Wu W-H
    高密度脂蛋白(HDL)為蛋白質含量最高,密度最大,循環在血液中之脂蛋白(lipoprotein)。HDL在反轉膽固醇運輸機制中扮演主要之角色,因為它會與血中游離的膽固醇以及與周邊組織代謝的膽固醇結合,將其運送到肝臟代謝,減少粥狀動脈硬化之危險,所以俗稱為好的脂蛋白。美國在1988及1993年的國家膽固醇教育計畫(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NCEP)中,增加了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35mg/dL,列為與糖尿病、高血壓等危險因數同樣重要的主要導致冠狀動脈心臟病危險因數之一。所以需不需要提高HDL-C?如何提高HDL-C?是營養從業人員常被詢問的問題。本篇針對飲食對高密度脂蛋白之影響作一文獻回顧。一般而言,飲食中醣類攝取與HDL-C多呈負相關,而膽固醇及總脂肪攝取量與HDL-C多呈正相關,脂肪的飽和度及雙鍵位置也可能HDL-C有所影響,蛋白質種類及攝取量對HDL-C影響不大。酒精攝取量是飲食中影響高密度脂蛋白濃度最明顯之因素。
  • Item
    飲食對血液脂蛋白之影響
    (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1999-06-01) Lai Y-C, Lyu L-C
    去年所公佈的第三次國民飲食調查發現臺灣地區年輕一代的飲食習慣逐漸趨向西化,而與飲食攝取習慣習習相關的粥狀動脈硬化及心血管疾病也一直高居國人前十大死因中;所以經由了解飲食與血中脂蛋白濃度之相關性,有助於降低粥狀動脈硬化及其相關慢性疾病的發生,並可提供國人飲食習慣的參考建議。由文獻中可見,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飲食可降低血中脂蛋白濃度;而飲食中膽固醇、總脂肪含量、飽和脂肪酸與酒精等的攝取量增加,會使血中不論是高密度脂蛋白或低密度脂蛋白濃度均會隨著上升;飲食中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量則有助於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濃度。除了飲食因素的控制之外,適度的維持理想體重和持之以恆的運動習慣也有助於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及提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的濃度,增加身體對粥狀動脈硬化及其相關慢性疾病的保護機制。
  • Item
    國中生飲食消費影響因素之探討研究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1990-02-??) 許美瑞; 洪久賢
  • Item
    營養完全流質飲食對健康大專學生氮平衡的影響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1984-01-??) 洪久賢
  • Item
    學童飲食消費行為影響因素之研究(一)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1987-08-??) 許美瑞; 洪久賢
  • Item
    學童飲食消費行為影響因素之研究(二)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1988-02-??) 許美瑞; 洪久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