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原: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9
本系成立於民國42年8月,原系名為「家政系」,民國55年改名為「家政教育學系」,以培育國中、高中家政教師師資為主要目標,數十年來已為國家社會培育出無數優秀的家政師資。隨後又於民國71年成立碩士班,85年成立博士班。近年來,我國面臨少子化的趨勢造成師資需求減少,以及高齡化社會的來臨使得家庭內部與外部產生不同的變化與需求,本系在多年前就前瞻性地將課程以人類發展生命歷程(life course)觀點為基礎加以規劃,並於民國91年更名為「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本系更名之後,更積極規劃培育學生學養專長,因此又歷經數次變革,包括分組招生、成立一系多所、大學部有兩組更名、裁撤碩士班中的一組、營養科學與教育組授予理學學士/理學碩士等變遷歷程,詳如附表。
在100學年度,本系大學部、碩士班、博士班皆分為三組,分別為家庭生活教育組、幼兒發展與教育組、營養科學與教育組。本系各專業領域正積極致力朝「教學」、「傳播與推廣」、「研究與管理」三個方向培育人才,以回應社會變遷之迫切需求,並拓展學生生涯發展範圍及就業機會。
本系100學年度第1學期專任教師共21位,包括教授7位,副教授11位,助理教授2位,以及講師1位,另有兼任教師7位。若以分組計算,且將專長跨組之教師每組以0.5計,則「家庭生活教育組7.5人」、「幼兒發展與教育7.5人」、「營養科學與教育組6人」,所有教師均學有專精。本系在師生共同努力之下,畢業生在全國各地的教育崗位及相關產業佔有一席之地,系友在大專院校及中等學校擔任教職者人數眾多,許多人還擔任行政主管,表現出色,其服務精神、態度頗獲各界好評。本系在100學年度第1學期學生人數:大學部學生421人、碩士班學生86人、博士班64人、幼兒教育夜碩專班:12人;當量生師比為38.23、研究生生師比為19.1。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Item 探討香料萃取物抑制痤瘡桿菌生長與抗發炎之作用與機轉(2010) 連聰蓉; Tsung-Jung Lien尋常性痤瘡(acne vulgaris)俗稱青春痘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皮膚疾病,好發年紀除了青春期的青少年外,在成年人也常見。痤瘡的致病機轉牽涉到非常多的因素,包括不正常的過度角質化、皮脂分泌增加、荷爾蒙、免疫反應、皮膚內微生物特別是痤瘡桿菌。常見的治療方式是使用抗生素,但是現行資料顯示人體皮膚內的痤瘡桿菌對於常用抗生素有越來越多抗藥性的情形出現,因此開發非抗生素類的治療藥物是一個漸受重視的議題。本研究的目的為篩選出具有抗菌作用能夠抑制痤瘡桿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的生長,或具有抗發炎作用的天然食材能夠抑制由P. acnes 所誘發的發炎反應以緩解尋常性痤瘡。 首先進行預實驗,以抗菌能力作為篩選標的,得知4種香料(culinary spices)的乙醇萃取物具有抑制痤瘡桿菌生長的作用。這4種香料為迷迭香、百里香、丁香和奧勒岡,其最低抑菌濃度(MIC)分別為4 , 8, 8, 16 mg/mL。接著進行本研究, 將這4種香料以不同溶劑(乙醇、乙酸乙酯、水)萃取,分析項目有(1)抑制P. acnes與表皮葡萄球菌(S. epidermidis)生長的能力,(2)抗發炎活性:抑制P. acnes刺激單核球細胞THP-1細胞產生促發炎細胞激素的能力,(3)探討其抗發炎作用的可能機制。 本研究結果發現,在乙醇萃取物中,抑制P. acnes 和S. epidermidis生長效果最好的是迷迭香,百里香與奧勒岡次之,丁香最差;乙酸乙酯萃取物抑制P. acnes生長的效果以奧勒岡最好,抑制S. epidermidis生長的效果以迷迭香效果最好,而丁香乙酸乙酯萃取物於本實驗條件下,對於兩株菌皆無抗菌的效果;在水萃取物的部份,抑制P. acnes和S. epidermidis生長的效果以丁香效果最好,迷迭香和百里香於本實驗的條件下,不具有抑菌的效果。在抗發炎活性方面,以不影響細胞存活率的萃取物濃度與THP-1細胞共培養,發現迷迭香、丁香與奧勒岡的乙醇萃取物均能夠抑制P. acnes刺激THP-1細胞產生促發炎細胞激素 (TNF-α, IL-8 and IL-1β)的分泌與mRNA基因表現量。然而這些香料的乙酸乙酯與水萃取物卻有促發炎的現象。由於已知P. acnes活化toll-like receptor 2(TLR2)以及下游的訊息傳遞路徑,活化轉錄因子NFκB,進而調控促發炎細胞激素的表現。所以我們進一步探討其抗發炎機制是否經由TLR2和NFκB路徑。結果發現P. acnes顯著的誘導THP-1細胞的NFκB活化情形以及TLR2的mRNA表現,而這些活化路徑均能被迷迭香、丁香與奧勒岡乙醇萃取物所抑制。所以綜合上述實驗結果,我們推測這3種香料乙醇萃取物的抗發炎機制是能透過減弱單核球細胞膜上的TLR2的表現以及轉錄因子NFκB的活化,進而降低促發炎細胞激素的分泌與基因表現。 綜合而論,迷迭香、丁香與奧勒岡的乙醇萃取物具有抑制痤瘡致病菌的生長以及所引起的發炎反應,推測迷迭香、丁香與奧勒岡的乙醇萃取物含有活性成分,因而具有緩解痤瘡發炎之功效。Item 生物活性導向分離鑑定山苦瓜緩解痤瘡丙酸桿菌誘導發炎反應之活性成分(2016) 黃文程; Huang, Wen-Cheng尋常性痤瘡(acne vulgaris)俗稱青春痘,其致病因子複雜。痤瘡丙酸桿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在痤瘡病灶中增殖並活化角質與皮脂腺細胞等釋出過量的促發炎介質(例如interleukin (IL)-8、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或IL-1β),是發炎性痤瘡(inflammatory acne)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山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inn. var. abbreviata Ser.)為台灣坊間常見的一種具醫藥用途的蔬菜。 本研究以P. acnes刺激人類單核球THP-1細胞作為生物活性導向方法,探討山苦瓜中具抑制P. acnes誘導發炎之活性物質,並釐清該活性成分的作用機轉。另外也分析存在於山苦瓜葉甲醇萃取物己烷層的活性物質和存在於苦瓜種子之癸酸(capric acid)對於P. acnes誘導發炎反應的影響。 實驗結果發現山苦瓜葉乙醇/乙酸乙酯萃取物有效抑制P. acnes誘導發炎反應,此萃取物含有多酚類與三萜類化合物。利用液相層析或管柱層析等方法分離並鑑定其組成分,包括酚類化合物(gallic, chlorogenic, caffeic, ferulic, and cinnamic acids, myricetin, quercetin, luteolin, apigenin, and thymol)與葫蘆烷型三萜類化合物(5β,19-epoxycucurbita-6,23-diene-3β,19,25-triol 和3β,7β,25-trihydroxycucurbita-5,23-dien-19-al)。利用GC/MS分析比對發現於山苦瓜葉甲醇萃取物己烷層的活性成分為β-ionone。 山苦瓜葉萃取物之酚類化合物、三萜類化合物、β-ionone與capric acid皆能有效降低促發炎細胞激素生成。這些化合物(如山苦瓜葉萃取物、三萜類化合物與capric acid)可經由抑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APKs)或nuclear factor-kappa B (NF-κB)的活化作用、抑制促發炎細胞激素mRNA表現,因而抑制P. acnes誘導的發炎介質釋出。而葫蘆烷型三萜類化合物和β-ionone另可透過抑制MyD88、caspase-1等訊息傳遞途徑達到降低P. acnes引起之發炎反應。 以P. acnes注射小鼠耳朵誘發腫脹模式的結果顯示,山苦瓜葉乙醇/乙酸乙酯萃取物、葫蘆烷型三萜類化合物、β-ionone與capric acid均能有效降低免疫細胞浸潤現象、緩解耳朵發炎腫脹。除此之外,山苦瓜葉乙醇/乙酸乙酯萃取物、葫蘆烷型三萜類化合物和β-ionone可顯著減少小鼠耳朵發炎病灶IL-1β的生成,而capric acid亦可降低小鼠耳朵P. acnes活菌生長。 綜合上述結果,本研究推論山苦瓜葉萃取物和其活性組成分具有緩解發炎性痤瘡發炎之應用潛力。Item 探討苦瓜三萜類化合物對UVB刺激人類皮膚角質細胞的保護作用(2016) 鐘佩紋; Chong Pei Wen人體皮膚是保護身體抵抗外來傷害的第一道屏障,紫外線(UV) B(波長280-315 nm)能穿透皮膚表皮層(epidermis),提高皮膚的氧化壓力與DNA損傷,誘導人類皮膚角質細胞(keratinocytes)產生發炎反應,導致皮膚光損傷(photodamage)及光老化(photoaging)。過度UVB曝露引起皮膚角質細胞大量凋亡而形成曬傷細胞(sunburn cells)可能導致皮膚癌。 山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 var abbreviata Ser.)具有抗糖尿病、抗發炎、抗氧化、抗腫瘤、抗癌等藥理活性。本研究室先前研究發現山苦瓜葉甲醇粗萃物具有抑制酪胺酸酶活性、降低UVB誘導的活性氧物質等作用,因此本研究欲以細胞模式(cell-based assay)探討山苦瓜葉中三萜類化合物(triterpenoids)對於UVB刺激人類皮膚角質細胞(HaCaT細胞株)之保護作用。 本研究製備山苦瓜葉乙醇萃取物並取得5個區分物(fractions),其中fraction 5對於UVB誘導HaCaT傷害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自fraction 5純化得兩種葫蘆烷型(cucurbitane)三萜類化合物,分別為Kuguacin R和3, 7, 25-trihydroxycucurbita-5, 23-dien-19-al (TCD)。實驗結果證實Kuguacin R和TCD顯著提升UVB (20及30 mJ/cm2)照射後HaCaT細胞之存活率。兩種三萜類化合物都能顯著降低UVB誘導之細胞激素IL-1、IL-6、IL-8的生成,抑制MAPK蛋白質磷酸化與NF-κB活化,降低COX-2蛋白質含量並抑制PGE2生成,降低c-Jun蛋白質表現量,而TCD具顯著抑制c-Fos的能力,綜合以上結果,本研究顯示Kuguacin R和TCD具有抑制UVB誘導之發炎反應的功效。此外Kuguacin R和TCD具有抑制caspase-3活化及改善DNA斷裂的現象。另外in vitro經皮輸藥試驗確認Kuguacin R和TCD局部經皮吸收的能力。綜合上述結果,本研究推論Kuguacin R及TCD能減緩UVB造成的皮膚傷害,且有開發應用的潛力。Item 松子油酸與其加長產物對於巴豆醇-12-十四烷酸酯-13-乙酸酯誘導皮膚炎的影響(2016) 沈虹均; Shen, Hung-Jiun皮膚炎主要為接觸性皮膚炎,由過敏源和刺激物引起。其中,刺激物引起的皮膚病佔接觸性皮膚炎病例的百分之八十。本研究利用巴豆醇-12-十四烷酸酯-13-乙酸酯(12-O-tetradecanoylphorbol-13-acetate; TPA) 誘導小鼠耳朵腫脹以及背部皮膚發炎,而使皮膚產生紅、腫的發炎反應。Pinolenic acid (PNA; 5,9,12–18:3)以及其代謝產物7-Eicosatrienoic acid (7-ETrA; 7,11,14–20:3),在細胞實驗中的抗發炎功效是本研究的基礎。我們以注射方式給予小鼠耳朵PNA與Δ7-ETrA,在不影響小鼠本身脂肪酸組成的情形下,具有顯著抑制耳朵紅腫的效果。PNA組耳朵厚度比TPA-alone組降低百分之十六,Δ7-ETrA組耳朵厚度則降低了百分之二十九ㄤ; PNA組耳朵重量比TPA-alone組降低了百分之十五,Δ7-ETrA組則降低了百分之二十二(p<0.05)‧除此之外,環氧合酶-2 (cyclooxygenase-2; COX-2)之蛋白質表現量亦受抑制,且白血球、嗜中性球及巨噬細胞也因PNA與Δ7-ETrA而顯著降低至少百分之六十七。另外我們將TPA塗抹於背部皮膚,發現PNA與Δ7-ETrA可以抑制介白素-6(interleukin-6; IL-6)、介白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以及前列腺素E2 (prostaglandin E2; PGE2)的生成,以及抑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路徑之JNK及P38磷酸化,但ERK 磷酸化無抑制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PNA與Δ7-ETrA具有抑制急性皮膚發炎之功效,為預防發炎疾病開一扇窗。Item 黃芩萃取物及其組成分抑制痤瘡丙酸桿菌誘導之發炎反應(2015) 謝鳴綺; Hsieh, Ming-Chi痤瘡桿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是痤瘡等發炎疾病的重要因子,會刺激單核球等細胞分泌大量促發炎細胞激素IL-1β、IL-8,造成發炎反應。黃芩是一種傳統中草藥,在中醫合併其他藥物用來治療痤瘡,其主要活性成分有Baicalin、baicalein、wogonin和oroxylin A,具有抗發炎、抑制腫瘤生成等效果。 本研究以痤瘡桿菌刺激人類單核球細胞(THP-1)為發炎模式,先測試黃芩正丁醇、乙酸乙酯(EtOAc)粗萃物的抗發炎效果,發現黃芩EtOAc粗萃物及其所含有的七種黃酮類化合物oroxylin A、wogonin、7-O-methylwogonin、skullcapflavone II、5,7, 4'-trihydroxy-8-methoxyflavone、5,6,2'-trihydroxy-7,8-dimethoxyflavone 和ganhuangenin,均可顯著抑制IL-1β和IL-8分泌。其中wogonin效果最佳,抑制IL-1β和IL-8分泌之IC50分別為4.9μM、8.7μM,其次為5,7,4'-trihydroxy-8-methoxyflavone抑制IL-1β和IL-8分泌之IC50為11.3μM和10.2μM。之後以小鼠耳朵注射痤瘡桿菌模式,檢測耳朵厚度和組織均質液IL-1β、IL-6和TNF-α濃度,發現七個化合物皆可抑制耳朵發炎和腫脹現象且抑制三種細胞激素的分泌。 綜合而論,黃芩萃取物和其活性成分能有效抑制痤瘡桿菌引起的發炎反應,具改善痤瘡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