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原: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9

本系成立於民國42年8月,原系名為「家政系」,民國55年改名為「家政教育學系」,以培育國中、高中家政教師師資為主要目標,數十年來已為國家社會培育出無數優秀的家政師資。隨後又於民國71年成立碩士班,85年成立博士班。近年來,我國面臨少子化的趨勢造成師資需求減少,以及高齡化社會的來臨使得家庭內部與外部產生不同的變化與需求,本系在多年前就前瞻性地將課程以人類發展生命歷程(life course)觀點為基礎加以規劃,並於民國91年更名為「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本系更名之後,更積極規劃培育學生學養專長,因此又歷經數次變革,包括分組招生、成立一系多所、大學部有兩組更名、裁撤碩士班中的一組、營養科學與教育組授予理學學士/理學碩士等變遷歷程,詳如附表。

在100學年度,本系大學部、碩士班、博士班皆分為三組,分別為家庭生活教育組、幼兒發展與教育組、營養科學與教育組。本系各專業領域正積極致力朝「教學」、「傳播與推廣」、「研究與管理」三個方向培育人才,以回應社會變遷之迫切需求,並拓展學生生涯發展範圍及就業機會。

本系100學年度第1學期專任教師共21位,包括教授7位,副教授11位,助理教授2位,以及講師1位,另有兼任教師7位。若以分組計算,且將專長跨組之教師每組以0.5計,則「家庭生活教育組7.5人」、「幼兒發展與教育7.5人」、「營養科學與教育組6人」,所有教師均學有專精。本系在師生共同努力之下,畢業生在全國各地的教育崗位及相關產業佔有一席之地,系友在大專院校及中等學校擔任教職者人數眾多,許多人還擔任行政主管,表現出色,其服務精神、態度頗獲各界好評。本系在100學年度第1學期學生人數:大學部學生421人、碩士班學生86人、博士班64人、幼兒教育夜碩專班:12人;當量生師比為38.23、研究生生師比為19.1。

News

更名為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原: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2023080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促進青少年階段親子關係桌遊研發之行動研究 -以「問問祕境」桌遊為例
    (2022) 黃珮甄; Huang, Pei-Chen
    本研究旨在開發能促進青少年階段親子關係之桌遊-「問問祕境」,並評鑑本桌遊之有效性。由於青少年階段的家庭,親、子雙方皆處於變動、不穩定的狀態,青少年面臨自我認同的階段,而中年父母則處於角色認定之時期。這樣的變動期,使得該階段的親子關係容易產生衝突與誤解。基於符號互動論作為研究之核心理論,且發現以桌遊作為於教學、教育媒材正為趨勢,期能在深入了解青少年階段親子特性與困境後,試以桌遊作為親子關係促進的新興媒材。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依循ISD模式五階段:分析、設計、發展、實施以及評鑑,開發「問問祕境」桌遊。經歷三階段的修改與測試後,邀請桌遊專家進行焦點團體,並招募2對青少年階段親子進行體驗與回饋。透過質、量化的資料分析以評估「問問祕境」桌遊成效。主要研究成果如下:一、「問問祕境」桌遊研發成果:(一)桌遊能有效增進青少年階段親子互動,親子關係加溫,進而促進個體發展、(二)融合理論成功彰顯桌遊之家庭教育價值,若要商業化的趣味層次可更精進、(三)以ISD模式作為桌遊研發基礎,能提供系統性且完整的研發歷程與依據。二、「問問祕境」桌遊評估成效:(一)體驗「問問祕境」桌遊,能有效引發親子間正向互動與支持、(二)體驗「問問祕境」桌遊,能使親子間的信任與關係滿足度提升、(三)體驗「問問祕境」桌遊,有助於增進親子間想法與價值之交流、(四)以MEEGA+模型作為評鑑之基礎,助於提供全面且完整的桌遊評鑑、(五)「問問祕境」桌遊適合作為青少年階段親子關係促進之媒介。
  • Item
    青少年家庭生活教育課程對教會青少年親子關係之影響—以「編織幸福家」課程為例
    (2019) 陳怡葦; Chen, Yi-Wei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教會實施青少年家庭教育課程對增進教會青少年親子關係的影響,探討課程實際應用情形,並提供修正,以及從參與課程之學員、協同合作者,以及家長之回應中探討課程的成效,並了解家庭教育課程在教會實施的機會與挑戰。本研究使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發系黃迺毓教授帶領研發、由教育部出版之青少年家庭教育課程「編織幸福家課程」作為研究工具,帶領教會青少年進行為期六週之課程,研究者使用課堂觀察、學習單、課程中及課程結束五個月後之訪談等質性資料進行分析,得到之研究結果如下: 一、 青少年家庭教育課程對青少年勾勒家庭藍圖、理解父母的愛、關心父母的需要、與父母溝通、解決衝突等層面的知能及技能有實際幫助,並於課程後五個月持續有影響力。青少年能帶動親子關係的改變,在關係中產生正向循環,家庭親子衝突較大者,關係上的改善尤其明顯。 二、 青少年家庭教育課程在教會中應用的可行性:教會擁有成熟的社會支持系統、重視家庭的信仰價值觀、加上教會所接觸之青少年、家長、主日學老師等群體對青少年家庭教育課程有強烈需求。教會為一適合推動家庭教育的地方,課程的應用與發展性高。 三、 青少年家庭教育課程在教會實施面臨的挑戰:青少年的信仰背景、家庭情形、個人特殊情況會影響老師分享的課程內容,上課環境、班級秩序,及家長未有相應對的知能和技巧,都會影響到學生吸收程度及應用所學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