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資訊專業學院—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2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本校)於民國四十四年成立社會教育學系圖書資訊學組,為臺灣最早成立之圖書資訊學相關科系。為培育知識經濟社會所需之高階圖書資訊服務人才,本校於民國九十一年成立圖書資訊學之獨立研究所(本所),隸屬本校教育學院,招收一般碩士生。

為提供在職圖書資訊服務人員之進修管道,本所於民國九十四年續接社會教育學系(社教系)之「圖書資訊學碩士學位在職專班(週末班)」及「學校圖書館行政碩士在職專班(暑期班)」,以培育具備資訊科技知能之圖書資訊服務人才。

為進一步推動跨領域合作,本所於民國九十五年與本校美術系、歷史系、國文系及產業界專家等共同籌設「數位內容與創新應用學分學程」,以培育兼具數位內容創作與加值應用之人才。因應圖書資訊學研究之變遷與知識服務產業之發展趨勢,本所於民國九十七年奉教育部核准成立博士班,並於民國九十八年招收第一屆博士生,以培育兼具圖書資訊學學術研究與管理領導能力之人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朱銘美術館數位典藏系統規劃與建置之行動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2015-04-??) 柯皓仁; 林安平; Hao-Ren Ke,An-Ping Lin
    朱銘美術館長久累積了朱銘先生的許多創作、研究資料及相關藝術文獻等資料,因應數位典藏的趨勢,朱銘美術館乃思考建置數位典藏系統,將物件以數位化的形式典藏,並訂立符合其需求之詮釋資料格式,協助大量典藏資料的管理,使用於朱銘美術館的工作流程之中。本研究中以朱銘美術館為個案,使用行動研究法探討美術館數位典藏系統的規劃與建置,並且參考開放式典藏資訊系統之架構,利用內容管理系統Drupal 進行開發。研究結果如下:(1)朱銘美術館數位典藏系統的藏品資料類型共有七項,分別為作品、園區景觀、活動、書目資料、文獻文物、數位物件、人名權威;(2)朱銘美術館數位典藏系統的藏品詮釋資料分為共同欄位描述資料與資料特色典藏資料兩部分,人名權威詮釋資料分為基本資訊及聯絡資訊兩部分;(3)朱銘美術館數位典藏系統的物件參照關係分為關聯與群組,關聯可以參照不同資料集的物件,群組則是相同資料集物件的參照;(4)朱銘美術館數位典藏系統建置參考OAIS 模式,攝入功能對應欄位模組以及內容匯入模組,典藏儲存庫對應本系統資料庫,資料管理對應文章管理模組,取用對應版面呈現模組,行政管理對應使用者權限模組;(5)朱銘美術館數位典藏系統在發展時遭遇之問題主要為物件關聯設置及雙方溝通。後續發展建議可朝提升文化創意產值,以及推廣教育與學術研究方向進行。
  • Item
    朱銘美術館數位典藏系統規劃與建置之行動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2015-04-??) 柯皓仁; 林安平; Hao-Ren Ke,An-Ping Lin
    朱銘美術館長久累積了朱銘先生的許多創作、研究資料及相關藝術文獻等資料,因應數位典藏的趨勢,朱銘美術館乃思考建置數位典藏系統,將物件以數位化的形式典藏,並訂立符合其需求之詮釋資料格式,協助大量典藏資料的管理,使用於朱銘美術館的工作流程之中。本研究中以朱銘美術館為個案,使用行動研究法探討美術館數位典藏系統的規劃與建置,並且參考開放式典藏資訊系統之架構,利用內容管理系統Drupal 進行開發。研究結果如下:(1)朱銘美術館數位典藏系統的藏品資料類型共有七項,分別為作品、園區景觀、活動、書目資料、文獻文物、數位物件、人名權威;(2)朱銘美術館數位典藏系統的藏品詮釋資料分為共同欄位描述資料與資料特色典藏資料兩部分,人名權威詮釋資料分為基本資訊及聯絡資訊兩部分;(3)朱銘美術館數位典藏系統的物件參照關係分為關聯與群組,關聯可以參照不同資料集的物件,群組則是相同資料集物件的參照;(4)朱銘美術館數位典藏系統建置參考OAIS 模式,攝入功能對應欄位模組以及內容匯入模組,典藏儲存庫對應本系統資料庫,資料管理對應文章管理模組,取用對應版面呈現模組,行政管理對應使用者權限模組;(5)朱銘美術館數位典藏系統在發展時遭遇之問題主要為物件關聯設置及雙方溝通。後續發展建議可朝提升文化創意產值,以及推廣教育與學術研究方向進行。
  • Item
    表演藝術團體導入數位典藏之研究
    (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 2012-10-01) 林芳伶; 柯皓仁
    表演藝術孕育了豐富的文化資產,表演藝術團體運用有限的資源保存其作品,若表演藝術團體導入數位化,進行數位典藏,將能讓表演藝術此一豐富的文化資產得以長久保存。本研究採用質化研究方法,以半結構式深度訪談進行資料蒐集,共訪問十位受訪者,其中包含七家表演藝術團體、兩家學術單位與一家文化機構。本研究旨在探究已實施數位典藏之表演藝術團體的經驗,包括導入動機、導入前後工作流程與組織之差異及面臨之困難、後續效益與加值應用;對於未實施數位典藏表演藝術團體,則瞭解其未導入的原因及導入意願;對於曾與表演藝術團體合作數位典藏的學界或文化機構,則瞭解其與表演藝術團體合作數位典藏之方式。
  • Item
    表演藝術團體網站內容分析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 2010-08-01) 林芳伶; 柯皓仁
    表演藝術展現了美學創意與人文意涵,欣賞表演藝術更可提升藝文涵養與促進情感交流。網際網路已成為傳播的主要媒介之一,各類型團體無不以此做為行銷以及與訴求對象對話的管道,表演藝術團體自不例外。為瞭解表演藝術團體透過網際網路傳播的現況與建置數位典藏的情形,本研究針對國內外36家表演藝術網站進行內容分析,共分為(1)消息來源;(2)表演藝術團體資訊;(3)表演藝術團體作品資訊;(4)會員專區與個人化服務;(5)社交網路;(6)數位典藏與加值應用;以及(7)其他等七大類分析類目;最後並對表演藝術網站之功能項目提出建議。研究結果顯示表演藝術團體基本上已具備消息來源、表演藝術團體資訊、作品資訊、連結線上售票系統、購票說明與指引的功能,但僅有少數幾家架設數位典藏系統,建議未來可朝向數位典藏的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