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資訊專業學院—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2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本校)於民國四十四年成立社會教育學系圖書資訊學組,為臺灣最早成立之圖書資訊學相關科系。為培育知識經濟社會所需之高階圖書資訊服務人才,本校於民國九十一年成立圖書資訊學之獨立研究所(本所),隸屬本校教育學院,招收一般碩士生。
為提供在職圖書資訊服務人員之進修管道,本所於民國九十四年續接社會教育學系(社教系)之「圖書資訊學碩士學位在職專班(週末班)」及「學校圖書館行政碩士在職專班(暑期班)」,以培育具備資訊科技知能之圖書資訊服務人才。
為進一步推動跨領域合作,本所於民國九十五年與本校美術系、歷史系、國文系及產業界專家等共同籌設「數位內容與創新應用學分學程」,以培育兼具數位內容創作與加值應用之人才。因應圖書資訊學研究之變遷與知識服務產業之發展趨勢,本所於民國九十七年奉教育部核准成立博士班,並於民國九十八年招收第一屆博士生,以培育兼具圖書資訊學學術研究與管理領導能力之人才。
Browse
18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大學圖書館資源利用及服務品質之研究---以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為例(2009) 林育云; Yu-yun Lin隨著時代的轉變,大學圖書館的使用者逐漸將自己視為圖書館的「消費者」,期望獲得優良的服務。而大學圖書館的使用者因為背景因素的不同,在使用圖書館資源的特性上,以及對圖書館服務品質的感受都有所不同。因此,本研究以大學圖書館使用者的身份別作為類型分類,探討教師、博士生、碩士生及大學生等四種類型的使用者,使用實體圖書館資源及數位圖書館資源的頻率、使用原因,及其對圖書館服務品質之重視程度、滿意程度及差異為何,提供大學圖書館在資源分配上及服務改善上的參考。 本研究以臺灣師範大學師生為研究對象,利用問卷調查法及半結構性訪談法進行,問卷主要以國外大學圖書館普遍採用的LibQual+™量表為基礎。在圖書館資源使用的結果顯示,學生使用實體圖書館的頻率高於教師,而使用者對數位圖書館都有一定需求;學生使用圖書館的目的為課業、學術研究及興趣休閒,教師則是課程教學及學術研究;大學生主要使用專業性及休閒性的實體館藏,研究生及教師則使用專業性的實體及電子館藏;實體館藏的使用原因是:紙本館藏無電子版、不瞭解需求或不會操作電子資料庫及紙本特有的便利性;數位館藏的使用原因是:新穎性及電子便利性。在圖書館服務品質評量結果顯示,使用者最重視及最滿意的服務品質構面是圖書館環境空間構面,最不重視及最不滿意電子館藏資源構面;圖書館最亟需改善圖書館紙本館藏構面與圖書館設施構面。另外,研究發現使用者對圖書館服務品質五構面的看法,如使用者與館員的每次接觸都會影響使用者對館員的觀感、資料的可得性及新穎性是決定館藏量是否充足的關鍵等,並綜合使用者的看法及意見,提出研究建議。Item 以平衡計分卡探討大學圖書館管理決策需求(2008) 蔡珮雯大學圖書館管理決策議題多元,管理者在管理決策判斷時,缺乏科學化的資訊。本研究即實地瞭解現今大學圖書館管理決策的考量因素和參考資訊,秉持實證圖書館學的概念,盡可能地記錄圖書館平日作業的內外部資料,大學圖書館管理者將能從中取得有根據的管理決策輔助資料。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即在以平衡計分卡探討大學圖書館管理決策之考量因素與參考資訊。研究首先瞭解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圖書館2001~2007年平衡計分卡的評鑑準則,整理出大學圖書館管理議題。接著,利用深入訪談法針對國內設有圖書資訊學系所之大學圖書館管理者為訪談對象,瞭解他們的管理決策需求。最後,將搜集到的管理需求加上本研究的觀點,整理出圖書館內外部資料、圖書館作業及管理決策議題間的關係。Item 以卡片分類法分析大學圖書館網站: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為例(2007) 丁依玲; Ding, Yi-Ling本研究之目的為透過使用者導向的調查,瞭解現行網站之資訊架構是否符合使用者之認知,並進一步對現行網站架構提出具體建議,作為未來圖書館網站修改時之參考。本研究共採行「網站內容分析法」、「卡片分類法」及「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網站、該校圖書館館員及學生為研究對象,試圖瞭解圖書館員與學生組織網站內容方式之異同,及其對現行網站分類標籤系統合適度之認知。除此之外,更欲進一步瞭解卡片分類法在提高網站內部尋獲度之成效。 研究結果顯示圖書館員與學生在組織網站內容的方式上略有差異,學生傾向將圖書館硬體空間相關項目歸為同類。再者,將卡片分類法研究結果與現行圖書館網站進行比較分析可知受試者分類結果中其他圖書館資源、圖書館場地兩類是現行網站缺少的類別,而在網站導覽(資料導覽)、電子資源類兩類涵蓋的項目則是與現行網站差異較大。在分類標籤系統的調查上,研究結果顯示多數現行網站標籤在受試者的認知中是可理解且具有準確性的,惟在標籤一致性上仍有改善之空間。此外,根據尋獲度問卷調查結果可知卡片分類法所得之群集分析網站架構及因素分析網站架構在尋獲度上之認知高於現行網站架構,顯示卡片分類法所得之網站架構確實符合使用者期待,且在尋獲度上有顯著提升。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現行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網站提出四點建議:一、設計出合乎使用者期待之網站資訊架構;二、建立一致性之分類標籤系統;三、依據不同身份別設計網站;四、加強圖書館推廣服務。Item 大學圖書館員對電子期刊採購決策認知因素之研究(2008) 黃奕真; Huang Yi-Chen近年來伴隨網路科技的發達和電子出版的興盛,電子期刊迅速發展改變了傳統學術傳播的溝通方式。大學圖書館面臨期刊價格高漲的危機,同時電子期刊被大量引進並產生重大的影響。然而圖書館採購預算緊縮,加上電子期刊價格昂貴且計價多樣複雜,對圖書館經費負擔及採購人員作業上都造成極大壓力,如何選擇具效益且符合使用者需求的電子期刊,是大學圖書館採購決策的一大課題。 由於電子期刊選擇種類眾多,廠商推陳出新,藉由客觀的方法進行決策採購是可行的評估方式。本研究將大學圖書館電子期刊採購、電子期刊相關研究以及電子期刊的選擇與評估要素加以綜合分析後,將影響電子期刊採購決策區分為內容主題、檢索利用、使用技術、合約授權、廠商支援與價格模式等六大構面評估項目。問卷發放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採用德菲法,進行兩回合專家問卷提供電子期刊採購決策模式層級架構內容之確認。第二階段採用層級分析法,針對電子期刊採購決策層級之構面及評估準則,進行權重分析及優先次序。 本研究結果發現,在採購決策評估構面中,以價格模式構面所佔權重(0.297)最高,其次是內容主題(0.296)、檢索利用(0.155)、使用技術(0.108)、合約授權(0.08)以及廠商支援(0.064);而採購決策準則優先序中,重要性影響較大前六項,分別是價格模式構面的計算方式與項目(1)、彈性價格政策(3)、聯盟的價格(4),內容主題構面的讀者需求性(2)、收錄期刊內容品質(5),以及檢索利用構面的檢索功能(6)等評估準則,可作為大學圖書館電子期刊採購決策時之考量依據。Item 美國大學圖書館徵才需求分析之研究(2008) 陳瓊后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是希望能探討大學圖書館之職務類型是否會隨時間演化而有所差異?大學圖書館的雇主對其圖書館主管及館員有什麼資格要求?及探討數位時代大學圖書館員應具備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本研究針對1997年至2006年間「Library Journal」所刊登的徵才廣告中關於大學圖書館職務類型及工作資格需求做內容分析。 由研究之分析結果獲知大學圖書館因為面臨數位環境的衝擊而產生新的職務,例如教育訓練館員、遠距教學服務館員、資訊素質教育館員、數位館藏與服務館員等等。因為重視讀者服務和使用者資訊需求而發展出學科館員制度,更因為經費及多元性的因素導致複合類職務的興起,大學圖書館員可以說正朝向全才的方向發展。另外根據分析結果得知大學圖書館主管之資格要求為:MLS-ALA學位是最基本的教育要求、對於相關工作經驗的需求越來越少,最注重管理經驗、對專業知識的要求並不高,比較偏重資源應用、必須具備基礎電腦能力、注重領導能力、鼓勵同仁進修,認可終身學習的意義、擁有溝通能力、良好的人際關係、有願景、及適應變動、多元的環境,大學圖書館希望尋找一個能為圖書館重新定位、發展新方向的管理者。而對其ㄧ般館員之資格需求為:MLS-ALA也是最基本的教育要求,但是學科館員通常會被要求要有第二學科背景、讀者服務類和資訊系統/網路管理類對科技能力的需求高於圖書館專業知識、讀者服務館員必須具備合約的識讀能力和瞭解智慧財產權,隨著外在環境的改變,更加重視與讀者的互動,溝通能力、人際關係技巧已成為大學圖書館員不可或缺的能力。最後分別從「學歷與工作經驗」、「專業能力」、「管理能力」、「其他能力」四大層面來說明大學圖書館員所需具備的專業能力要項,並根據研究分析結果與研究過程中所引發的思考,對圖書資訊學正式課程、繼續教育課程與後續研究者發展相關研究方向提出建議。Item 圖書館期刊館藏支援教師學術研究之探討:以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生命與資源科學院為例(2005) 李淑娟本研究以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生命與資源科學院專任教師及其於2002-2004年間發表之學術期刊論文引用之期刊文獻為研究對象。 主要採用引用文獻分析法,探討教師引用期刊文獻之特性,再以教師引用期刊文獻核對圖書館紙本及全文電子期刊館藏,了解館藏期刊滿足教師撰寫學術期刊論文需求的程度,獲知支援生命科學與海洋資源教師學術研究的核心期刊清單,提供建置符合學術研究需求核心期刊館藏的參考。另外使用訪談法,探討教師之期刊資訊需求,作為改善期刊服務的參考。 研究結果顯示:1.本研究分析教師學術期刊論文著作340篇,共計引用參考文獻10,731筆,平均每篇論文引用參考文獻31.56筆;2、教師學術期刊論文引用的文獻類型以期刊為主,整體而言占84.75 % ;3. 在引用期刊文獻的年代分析方面,以引用1998年以後之文獻所占比例為最高,引用之年代傾向以近10年左右的文獻為主,超過二分之一的引用比例; 4. 生科院6系所教師,三年間發表之學術期刊論文著作共計引用1,851種期刊,其中核心期刊73種,共計引用2,996次;5、若從刊名、卷期、年度三者皆符合的層次來分析館藏支援率,海大整體期刊館藏滿足生科院教師學術期刊論文引用期刊文獻需求之百分比為60.72%,若刊名符合即算可支援,則支援率提升為83.41%;若以排名前10名期刊提供的情形進行分析,刊名、卷期、年度三者皆符合的期刊滿足率為85.73%,若刊名符合即算可支援,則支援率提升為99.19%;6.引用分析研究結果獲得之期刊引用比率、產生之核心期刊與館藏支援程度和教師訪談結果大致相符。Item 學習共享空間面面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 2008-10-??) 吳政叡; Cheng-Juei WuItem 英美大學圖書館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 1999-04-??) 朱碧靜; Pi-Ching ChuItem 西洋圖書館史(Ch. 7-8)(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 1976-10-??) 尹定國譯; Elmer D. Johnson 著Item One-to-One Customization of Library Patron Relationships Using Web-Based Network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n the College or University Campus(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 2000-10-??) Arthur W. Hafner; John J. Keating III; Zi-Yu LinOne-to-One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is a strategy that focuses on the academic library as a point of service. It provides the librarian with a methodology for utilizing currently available technology, which when combined with transaction information that the librarian collects from each differentiated patron interactions, enables the library to offer a range of individual customized services for its best patrons. This strategy is facilitated by the availability of low-cost high-speed computers and sophisticated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tribution that affordable technology makes to the academic library's homepage rapidly becoming a new frontier platform for the promotion, delivery, and utilization of academic resources and services. In addition, the following issues are discussed: opportunities created by the enlarged cyber collections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ollections; the role of privacy to insure patron participation; One-to-One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strategy steps of patron identification, differentiation, interaction, and customization; an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customization in the academic library enviro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