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資訊專業學院—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2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本校)於民國四十四年成立社會教育學系圖書資訊學組,為臺灣最早成立之圖書資訊學相關科系。為培育知識經濟社會所需之高階圖書資訊服務人才,本校於民國九十一年成立圖書資訊學之獨立研究所(本所),隸屬本校教育學院,招收一般碩士生。

為提供在職圖書資訊服務人員之進修管道,本所於民國九十四年續接社會教育學系(社教系)之「圖書資訊學碩士學位在職專班(週末班)」及「學校圖書館行政碩士在職專班(暑期班)」,以培育具備資訊科技知能之圖書資訊服務人才。

為進一步推動跨領域合作,本所於民國九十五年與本校美術系、歷史系、國文系及產業界專家等共同籌設「數位內容與創新應用學分學程」,以培育兼具數位內容創作與加值應用之人才。因應圖書資訊學研究之變遷與知識服務產業之發展趨勢,本所於民國九十七年奉教育部核准成立博士班,並於民國九十八年招收第一屆博士生,以培育兼具圖書資訊學學術研究與管理領導能力之人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52
  • Item
    臺灣公共圖書館與國民小學合作服務之研究
    (2012) 温晏
    公共圖書館與國民小學的合作服務,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機構發揮彼此專業,整合資源,提供更完善多元的服務,讓學生有更豐富的學習資源,教師有更多元的教學資源。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公共圖書館與國民小學合作服務之情況,包含合作原因、合作方式、合作項目、合作成功與困難因素,以及合作所帶來的影響。 本研究首先探討美國與其他國家之公共圖書館與學校圖書館合作服務的實例;其次透過半結構式深度訪談進行資料蒐集,訪談24位受訪者,包含15位公共圖書館館員及9位小學教師。研究發現:(1)合作方式有配合申請政府推廣計畫及自行推行合作服務兩種情形;(2)合作項目以借閱證服務和閱讀推廣活動最多;(3)運作方式為公共圖書館主動提供服務給國民小學及國民小學主動向公共圖書館提出資源需求;(4)合作成功的主要因素為工作人員和相關人員的支持;(5)合作遇到的困難以中央政府推行計畫不延續、公共圖書館人力不足與不穩定為主;(6) 對公共圖書館及館員的主要影響為提升借閱率、提升圖書館形象及促成與教師共同規劃活動;(7)對國小教師及學生的主要影響為有助閱讀推廣及提升學生對公共圖書館 的認識。 根據研究發現,本研究分別針對中央政府、輔導機關、地方政府、公共圖書館及國民小學提出建議。在中央政府方面,建議推行長期專案計畫、增加公共圖書館正式編制人員、小學圖書館設置專任館員或圖書教師、成立小學圖書館館員協會及中小學圖書館輔導團;在輔導機關方面,建議建立推廣公共圖書館與國民小學合作服務之團隊、建立合作服務資訊分享平台、開設相關專業知能培訓課程;在地方政府方面,應投入更多資源於公共圖書館之經營;在公共圖書館方面,與地方政府和社區團體建立良好關係、由小規模至大規模合作、組成合作服務之團隊、加強媒體宣傳;在國民小學方面,主動爭取公共圖書館的資源、提供合作的聯絡窗口、共享資源給公共圖書館、提供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所需資源清單。
  • Item
    銀髮族讀書會推廣和營運-臺北市立圖書館之個案研究
    (2011) 王尤敏; Wang, Yu Min
    銀髮族的社會和生活品質議題在邁入高齡化社會之後,日漸受到重視。為了解公共圖書館如何有效推動銀髮族讀書會,本研究希望透過了解臺北市立圖書館推廣銀髮族讀書會的運作情況、銀髮族參與讀書會之動機、銀髮族讀書會目前所遭遇的困難及有待努力的方向,分析其特色,以資做為公共圖書館未來推動銀髮族讀書會之參考。 本研究以質化研究方法為研究取向,以臺北市立圖書館所支援的三個銀髮族讀書會作為研究場域,研究對象包括銀髮族讀書會成員、銀髮族讀書會帶領老師及圖書館銀髮族讀書會承辦館員。研究設計包括觀察法、半結構訪談法、焦點訪談法,並以質化分析方法,整理分析資料。 依據資料分析之結果,本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一、臺北市立圖書館提供銀髮族讀書會的協助有:提供場地與設備租借、邀請專業老師帶領讀書會,利用圖書館海報、網站、電台招募及宣傳銀髮族讀書會。 二、臺北市立圖書館銀髮族讀書會的運作流程主要分為三個階段:(一)暖身活動;(二)討論活動;(三)結束活動,且運作時間以上午為主,以圖書館為討論場所,討論時間以兩個小時為原則。 三、銀髮族讀書會老師帶領討論之方式為:先進行導讀,再進行討論,由帶領老師針對議題先行發問,以營造成員間討論氛圍。 四、臺北市立圖書館推動銀髮族讀書會所遭遇的困難主要為:場地與設備的不足、閱讀材料未滿足成員需求、圖書館推廣銀髮族讀書會方式欠缺多元管道、銀髮族讀書會帶領老師仍十分缺乏。 五、銀髮族讀書會之成員以女性較多,年齡集中在60-65歲,退休前職業以公務人員占較大比例。 六、銀髮族讀書會之成員參與動機為:喜愛閱讀、拓展人際關係、增廣見聞、興趣、對銀髮族讀書會感到好奇。 七、臺北市立圖書館銀髮族讀書會成員得知訊息的管道,以圖書館海報、文宣為主。 八、多數成員的閱讀習慣在參加讀書會後並無太大改變。 基於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針對公共圖書館、銀髮族讀書會成員,以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期盼對公共圖書館銀髮族讀書會的運作及成效更為顯著。
  • Item
    都會區銀髮族對公共圖書館空間需求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
    (2009) 賴郁秀; Lai, Yu-Hsiu
    由於銀髮族為圖書館重要使用族群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討都會區銀髮族使用圖書館之原因、於圖書館內活動情形、圖書館現況與使用圖書館內各項設施及設備之情形以及銀髮族對圖書館環境之需求。 本研究主要透過法規比較及實地觀察訪談以瞭解銀髮族與圖書館空間之關係。針對規範圖書館一般及特有設備及設施與美、英、日、新加坡、香港等地區之殘障法規、其它相關法規及標準相比較,以瞭解圖書館環境之現況。以臺北市立圖書館(簡稱北市圖)之總館、文山分館、萬華分館及西湖分館為研究地點,透過實地非參與式觀察法及半結構式訪談法蒐集資料,將觀察內容加以整理分析,並透過訪談57 位65歲以上銀髮族,瞭解其利用圖書館之原因與、實際利用情形及其對圖書館空間之需求。 研究發現銀髮族使用圖書館原因主要以瞭解時事及增長知識為主;圖書館選擇考量則以距離遠近為主;在圖書館中從事的活動以閱讀報章雜誌為主,因此主要活動區域亦以期刊報紙閱讀區為主。北市圖的空間環境現況多數符合現行法規標準,其中尤以總館符合度最高;實際使用上,多數銀髮族對於圖書館現有各項設施及設備感到滿意;在環境需求方面,銀髮族之生理及心理特性會對其利用圖書館造成影響,銀髮族因其利用圖書館之經驗豐富,會將北市圖與其它圖書館相比較,進而影響其對於圖書館環境之需求。 本研究最後提出關於銀髮族對圖書館空間需求之綜合建議為:閱覽區與兒童區應清楚區隔,以避免相互干擾;雜誌、報紙及字辭典可一同擺放,以利閱讀時參照;門及櫃台位置與入口方向一致,以簡化動線;而關於銀髮族對設施及設備需求之建議為:應有適當照明角度及高度以利閱讀;提供多樣式的桌椅以滿足不同需求;為便於使用,電梯按鈕材質及形狀應慎選且燈光應足夠;書架高度及架間距離應適當,以利書籍取用;為求明確辨識,標示宜採對比色且放置於適當位置。
  • Item
    顧客關係管理模式應用於公共圖書館書香宅急便服務之可行性研究--以台北市立圖書館為例
    (2006) 何佩凌
    公共圖書館面對多元化的資訊傳播媒體,如何在這競爭激烈的時代佔有一席之地,以滿足讀者多樣化的需求,是一直以來持續努力的目標。因此本研究汲取企業界顧客關係管理的理論,探討其實施顧客關係管理之成功因素及過程規劃,並選擇公共圖書館近幾年來所提供的創新服務-書香宅急便服務為研究範圍,深入探討將顧客關係管理模式應用於公共圖書館的書香宅急便服務是否可行,並進一步建議實施顧客關係管理的相關作法及規劃,以提升讀者的忠誠度及滿意度,進而創造公共圖書館的競爭優勢。 本研究以台北市立圖書館為研究個案,深度訪談台北市立圖書館處理「書香宅急便」業務的館員兩位,以瞭解目前書香宅急便服務的實施現況;並以立意抽樣的方式選擇頻繁的使用者九位,以瞭解讀者的使用經驗及潛在需求。研究結果發現,此服務實施後,會員使用的情況卻不如預期,150位會員中,使用過此服務的人數僅103人,使用過此服務達三次以上者所佔比例更低,僅有22人;而館員目前所遭遇的最大困難則在於處理宅配圖書的速度明顯變慢。分析使用者之特質,發現多數使用者居住於台北縣市,然而使用量較大的讀者則為離台北縣市中心較偏遠之地方,所借閱的圖書主題則以「兒童讀物」類居多,「文學類」其次。大多數使用者對於書香宅急便服務都有不錯的評價,卻也有許多期許及潛在需求,包括書香宅急便的作業流程及收費方面、館藏目錄系統方面、館藏借閱政策方面,以及館員服務方面。此外,研究也發現,館員與使用者意見產生了些許的認知落差值得注意。 評估將顧客關係管理導入書香宅急便服務的可行性,對圖書館及讀者而言,雖然需要耗費一些金錢、時間及人力成本,然而雙方卻都能獲得許多利益,因此可行性極高。然而依據訪談結果,若目前要將顧客關係管理模式運用於書香宅急便服務,仍有許多的努力空間。 最後本研究從顧客關係管理的角度出發,考量目前北市圖書香宅急便服務現況,針對資訊系統、組織作業流程管理以及館員方面提出具體建議,作為圖書館未來在改善書香宅急便服務或實施顧客關係管理的參考。
  • Item
    日常生活中的公共圖書館─以東石鄉鄉鎮圖書館為例
    (2006) 李佳融; Li, Chia-Jung
    本研究旨在了解社區居民日常生活的行動,及其與社區機構的關係,最重要的,公共圖書館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執此研究旨趣,本研究採取民族誌的研究取向,以嘉義縣東石鄉為研究場域,進行為期三個月的田野工作,透過參與觀察與訪談蒐集資料,並且將所蒐集到的資料經過分析之後,得出以下研究結果: 一、村民在各種時空中的活動,形成日常生活的動線; 二、這些動線與社區中的環境和機構是依據村民的需求而產生互動,村民在滿足他們需求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其特有的資訊行為; 三、鄉鎮中的公共圖書館在村民日常生活中是一個被邊緣化的時空; 四、掌握開啟公共圖書館時空鑰匙,且有求於公共圖書館的人,才會進入公共圖書館; 五、沒有掌握開啟公共圖書館時空鑰匙,雖然可能有需求,但不易進入; 六、村民日常生活的動線決定各種時空的關係,也劃定各種時空的界線,相對地各種時空也會影響村民日常生活的動線。 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提出鄉鎮中的公共圖書館如何轉型的具體建議,以供公共圖書館主管機關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 Item
    公共圖書館合作提供多元文化服務
    (2011) 劉仁翔
    公共圖書館所提供的服務,不因為種族、國籍、年齡、性別、宗教、語言、身心障礙、經濟狀況及教育程度等不同而服務有所差別。臺灣與其他歐美國家相同,因為社會變遷,移民人口逐漸增多,而漸漸形成一個多元文化社會。因此,公共圖書館如何透過合作的方式進行多元文化服務的提供,是目前國內外公共圖書館所積極推動的。 本研究目的旨在:(1)了解國內公共圖書館推行多元文化服務的困境;(2)分析國內外公共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發展政策;(3)探討國外公共圖書館之合作提供多元文化服務及發展館藏之機制;(4)藉由探討國外合作之模式,提出國內公共圖書館合作提供多元文化服務之策略及方案。 本論文採用立意抽樣法,進行深度訪談。訪談人員依層級分類,包含大型公共圖書館、縣市文化局圖書館,以及鄉鎮圖書館,並訪談有多元文化館藏徵集經驗之書商,瞭解其進行情形及困難之處。研究結果顯示:國內公共圖書館進行多元文化服務所遭遇之困難,計有三大類:(1)新移民本身背景因素 (2)圖書館本身服務能力因素 (3)影響新移民族群利用圖書館的因素。而進行多元文化服務急需之協助,計四大項:(1)更多資源的挹注 (2)使用調查研究之進行 (3)成立統籌單位,進行整體性之規劃(4)中央有一貫性政策,地方積極支持。 根據研究結果,並參考國外合作之經驗,本研究除針對合作採訪/編目、館際互借、館藏巡迴及其他合作方式提出具體建議方案外,並分別針對建議公共圖書館之主管機關教育部、位居公共圖書館輔導任務之機關,及圖書館相關學會等提出建議。
  • Item
    臺北市立圖書館及上海圖書館館員教育訓練之比較研究
    (2011) 張秀蓮; CHANG, HSIU-LIEN
    圖書館專業人才的培育,是發展圖書館事業不可或缺的要件之一。隨著時代變遷及社會環境變動,公共圖書館的經營理念和服務型態亦隨之改變,因應圖書館服務之變化,館員面對各項資訊與讀者之需求,在專業知能上應有更進一步之提升,故館員教育訓練益顯重要。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臺北市立圖書館及上海圖書館二所公共圖書館對於館員教育訓練之比較。為達到研究之目的,首先蒐集有關文獻及理論以作為研究架構之參考,再以訪談法瞭解公共圖書館對於館員訓練的規劃、實施方式並經由「公共圖書館館員參與教育訓練之意見調查問卷」蒐集及分析館員對於參與訓練的看法與需求,最後提出研究發現及研究建議,以期提供其他公共圖書館辦理館員教育訓練之參考及後續研究之方向。 研究結果摘錄如下: (一)教育訓練均有制定訓練計畫,並定期進行檢討修正。惟在人員訓練時數之規定及實際參訓時數部分各有不同。 (二)有專責單位或人員負責館員教育訓練之規劃。 (三)在訓練的動機方面,二館分別以「因業務需要」及「提高個人知能」比例最高。 (四)教育訓練課程結束後,均透過問卷方式進行意見調查。 (五)在館員參加教育訓練的方式方面,均以實體課程比例最高。 (六)在參加教育訓練成效的看法部分,在「改善工作技能」、「績效會更高」及「滿足個人的求知慾」北市圖贊同度較高;在「培養及發現個人才能」、「館內的地位會提升」及「獲得升遷的機會上有助益」上圖贊同度較高。
  • Item
    台灣公共圖書館運用新聞媒體關係之研究
    (2009) 劉鳳秋; LIU FENG CHIU
    中文摘要: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係在以新聞媒體所形成的主流文化和社會價值觀中,探討公共圖書館如何運用新聞媒體關係的影響力,提升公共圖書館的正向能見度,促進知識社會運作得更完備。根據研究目的,完成以下問題之研究: 一、有關公共圖書館部分 (一)組織內是否設有負責新聞媒體關係的部門和專職人員?運作機制如何? (二)如何運用新聞媒體關係?是否有業務標準作業流程和進行效益評估? (三)如何經營新聞媒體關係?有何困難及需要提升之處? (四)如何處理新聞危機? (五)未來有何機制與新聞媒體更多合作? 二、有關新聞媒體部分 (一)新聞媒體報導公共圖書館新聞之主要面向為何? (二)如何提升公共圖書館新聞的見報率? (三)對公共圖書館新聞較感興趣之議題為何? (四)對公共圖書館的認知及有何需要協助? (五)未來有何機制與公共圖書館更多合作? 本研究以聯合報系聯合知識庫做為研究資料庫,並以隸屬於教育部的國立中 央圖書館台灣分館、國立台中圖書館;院轄市圖書館(都會型圖書館)的台北市立 圖書館、高雄市立圖書館;及屬於縣市政府的三級機構(獨立的圖書館)的台北縣 立圖書館、台南市立圖書館等6個公共圖書館做為研究樣本。透過文獻的探討、 內容分析法的實作、實際對9位圖書館工作者和7位新聞媒體工作者進行深度訪 談之後,予以分析歸納。 獲致結論如下: 一、公共圖書館新聞內容主題的量與質不受重視且失於均衡。 二、 6個研究樣本在運用新聞媒體關係之策略和組織上,以單向傳播(缺乏業務 標準作業程序、工作手冊、偏向推廣活動)、命令式授權(由館長或副館長擔任對 外發言人,並沒有專門負責部門的編制和預算;實際負責新聞媒體工作的都是兼 職人員)為主。 三、對運用新聞媒體關係的傳播管道上,主要著重於文字和館方網頁傳播。 四、公共圖書館員與新聞媒體工作者的關係疏離不密切;新聞媒體記者對於公共 圖書館工作職務的認知相當有限,看法傾向負面。 五、公共圖書館在運用新聞媒體關係效益評估上,以基本的量的統計為主。 六、公共圖書館在新聞危機管理的機制上有一定的流程,卻多為被動處理、事後 補救的模式,失之於新聞危機管理制敵機先的優勢。 七、公共圖書館和新聞媒體之間存在著外在溝通障礙、彼此之間的認知與態度和 互動關係存在著實際落差等現況。
  • Item
    新北市公共運輸場站行動圖書館服務品質探究
    (2014) 林怡君; Lin, I-Chun
      行動圖書館為裝載著書架及工作人員的車輛或其他交通工具型式,具流動性或可移動性,在特定日期以分館模式服務於缺乏圖書館資源的社區。國內行動圖書館多為服務偏鄉地區居民,然新北市立圖書館為服務通勤族和及擴大圖書館服務對象,自2012年起以巴士為載體之行動圖書館,開往捷運站及火車站等公共運輸場站,提供辦證、借閱服務,讓民眾能利用通勤、外出搭乘交通工具的機會接觸圖書館的服務。   為了解新北市公共運輸場站行動圖書館服務品質,了解服務優勢及劣勢,助其鎖定目標客群,本研究除以分析自動化流通系統中行動圖書館利用狀況統計資料,並以文獻探討、輔以現場觀察歸納讀者問卷以探究讀者使用習慣、服務品質、讀者需求、個人資料等四部份,其中服務品質量表係使用ServQUAL量表修改而成,包含實際感受值及期待程度值兩個部份。   本研究結論共12項:1.讀者造訪目的多為瀏覽及借、還書籍,造訪時段一般於晚間6時後,並以造訪頻率低者佔多數;2.樹林火車站整體利用狀況最佳,鶯歌火車站最不理想;3.讀者借閱書籍主題偏好為兒童書籍、語言文學類及應用科學類;4.讀者對於服務品質各構面期待程度及實際感受均達滿意,有形性構面之實際感受值及期待程度值皆為各構面最高;5.讀者對於服務品質各構面實際感受皆未達期待程度標準,關懷性構面服務缺口最大;6.服務品質重要表現程度分析結果可得有形性構面、確實性構面、反應性構面為需繼續保持構面;保證性構面、關懷性構面為為低優先順序構面;7.讀者以女性及都會返家途經通勤族群為主;8. 讀者居住地多臨近該服務設置地點,且多數為自行發現;9.不同背景讀者之服務品質感受整體不具顯著差異;10.讀者對於文學、休閒類讀物及童書需求較大,資料類型偏好工具書、有聲書及漫畫,並重視館藏新穎度、更新頻率及數量多寡;11.逾半數讀者希冀該服務能增加閱讀桌椅及提供各類型藝文資訊;12.多數讀者有成年家人也閱讀借回書籍。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10項建議:1.調整服務巡迴頻率及地點以增加使用效益;2.調整服務時間以符合讀者之需求;3.館藏選擇應更貼近讀者及其家人之需求;4.注意館藏更換頻率及新穎度;5.加強書籍陳列方式;6.閱覽規則應更加彈性以符合該服務讀者使用習慣;7.改善車體視覺吸引力以及停靠地點;8.服務人員應更加積極主動推廣該服務;9.加強現場燈光照明及增加閱讀桌椅設備;10.定期進行服務品質評估及業務統計資料分析。
  • Item
    樂齡讀者對公共圖書館樂齡學習中心服務環境偏好研究
    (2018) 林芷君; Lin, Chih-Chun
    公共圖書館為地方的知識門戶,並提供個人及社群終身學習、獨立判斷及文化發展的環境,旨在滿足教育與資訊的需求,而圖書館館舍建物是公共圖書館服務裡非常重要的一環,其設計應反應圖書館服務的功能,為社區成員利用,並能靈活適應服務工作的興革。我國自1993年即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教育部亦於2006年制定《邁向高齡社會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因此圖書館樂齡專屬區域的服務環境設計更顯重要。本研究以臺北市立圖書館內之6所樂齡學習中心為研究場域,並以其所屬樂齡讀者為研究對象,選擇照片引談法為資料蒐集方法,藉此透過照片及訪談探討樂齡讀者使用圖書館樂齡中心時所偏重的服務環境因素,希望能作為未來公共圖書館樂齡專屬區域規劃之參考。 本研究共訪談24位受訪者,徵集到285張照片,研究結果發現:(一)樂齡讀者於樂齡中心之使用需求包括資訊需求、學習需求、休閒需求及社交需求;(二)知覺構面中,最吸引樂齡讀者注意的是視覺因素;(三)設計構面中,樂齡讀者較在意指引、設備與桌椅;(四)社會構面中,服務環境的互動氛圍影響樂齡讀者的使用感受甚鉅;(五)服務環境三大構面中,樂齡讀者最偏重功能設計類項;(六)功能設計及社會構面對樂齡讀者造成的負面內在反應會導致規避行為,知覺構面則無造成規避行為,三者讓樂齡讀者衍生的正面內在反應皆可產生趨近行為;(七)照片引談法有助樂齡讀者審視服務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