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資訊專業學院—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2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本校)於民國四十四年成立社會教育學系圖書資訊學組,為臺灣最早成立之圖書資訊學相關科系。為培育知識經濟社會所需之高階圖書資訊服務人才,本校於民國九十一年成立圖書資訊學之獨立研究所(本所),隸屬本校教育學院,招收一般碩士生。

為提供在職圖書資訊服務人員之進修管道,本所於民國九十四年續接社會教育學系(社教系)之「圖書資訊學碩士學位在職專班(週末班)」及「學校圖書館行政碩士在職專班(暑期班)」,以培育具備資訊科技知能之圖書資訊服務人才。

為進一步推動跨領域合作,本所於民國九十五年與本校美術系、歷史系、國文系及產業界專家等共同籌設「數位內容與創新應用學分學程」,以培育兼具數位內容創作與加值應用之人才。因應圖書資訊學研究之變遷與知識服務產業之發展趨勢,本所於民國九十七年奉教育部核准成立博士班,並於民國九十八年招收第一屆博士生,以培育兼具圖書資訊學學術研究與管理領導能力之人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深度討論教學法融入高中國文課之行動研究
    (2024) 葉芷均; Yeh, Chih-Chun
    因應資訊科技時代與新課綱素養教學的需求,高中生應具備高層次思考能力及省思批判力才能擁有面對新時代的核心素養,因此高中國文之教學法應與時俱進,以培養高中學生具備思辨表達力與閱讀理解力,進而將所學連結個人經驗以解決問題。有鑑於此,研究者以深度討論教學法融入高中國文教學,以期解決教育現場之實務問題,同時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本研究為首篇以古文作為深度討論之文本,探究深度討論法融入高中國文課文合宜的教學模式及成效。研究者以個案高中一年級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為期十週的實驗課程,採行動研究法,據「擬訂計畫、行動、觀察、反思」進行反思修正並反覆調整教學策略,實驗課程結束後,研究者進行半結構式訪談,了解受試者對於本實驗課程的想法、感受與建議,並依據深度討論法編碼手冊分析學生於深度討論法中的問題類型及對話內容,統整分析各項研究結果資料,探究以深度討論法融入高中國文課文教學的合宜模式與成效。綜觀實驗歷程,高中學生於實驗課程前期之對話特點只局限於測試型問題及高層次問題類型;後期之對話特點則多為支持性問題,尤以情感型為多,連結型為少。教師於教學前期宜多次引導並具體示範,後期則宜多補充延伸閱讀文本以拓展提問與思辨之深廣度。實驗結果顯示,高中學生對於將深度討論法融入高中國文教學之實驗課程具有正向積極之感受,能以古文作為深度討論的素材並提升學習動機,教師能透過深度討論教學法有效引導高中生結合自我經驗進行反思與成長,發現古文對於自身及當代的價值及意義,於深度討論中提升溝通技巧與表達力,並培養出學術探究精神、批判分析、整合資訊及跨領域思考的能力。
  • Item
    宗教研修學院導入數位典藏工作流程的行動研究
    (2015) 劉寰鑫; Liu, Huan-Hsin
    各宗教研修學院或機構,其保存之文物歷史久遠,種類繁多,裏面蘊藏他們的教義及核心價值,數位典藏正好賦予這些文物新的生命。 數位典藏的成敗在於工作流程的規劃是否完善,執行是否落實,它是許多人力、經費與數位技術的結合。 本研究最主要探討一貫道崇德學院,自民國34年以來搜集來自世界各國的訓文,這些訓文都以紙本文獻方式呈現,所以整個數位化方案採用「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中之「文書檔案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為範本,參酌「法鼓文理學院」的經驗與技術,規劃出屬於「一貫道崇德學院」文獻類的數位化工作流程。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法實作「一貫道崇德學院」文獻數位化工作流程,在行動研究的「計畫」流程中,歸納了「法鼓文理學院」的訪談資料、文獻分析內容、系統開發可行性方案評估,並以此為依據,進行了後續的執行、觀察、反思程序,最後以系統可用性量表,評估數位化成品導入數位典藏系統後的可用性。 數位化最高指導原則為「原稿無失真」,整個數位化工作流程最大的考驗在於「如何能妥善保存已破損不堪且脆化之文獻」,使這些文獻能原稿呈現與延長使用壽限。 最後的研究成果顯示,數位典藏帶給了「一貫道崇德學院」數位化的學術研究工具,賦予了這些紙本文獻新的生命,使之成為雲端寶藏,這些數位化成品可以有效地傳播與應用,而此一「數位化工作流程」可成為範本,提供給有意數位化的宗教研修學院或機構參考使用。 關鍵詞:數位典藏、一貫道崇德學院、法鼓文理學院、行動研究、內容管理系統
  • Item
    朱銘美術館數位典藏系統規劃與建置之行動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2015-04-??) 柯皓仁; 林安平; Hao-Ren Ke,An-Ping Lin
    朱銘美術館長久累積了朱銘先生的許多創作、研究資料及相關藝術文獻等資料,因應數位典藏的趨勢,朱銘美術館乃思考建置數位典藏系統,將物件以數位化的形式典藏,並訂立符合其需求之詮釋資料格式,協助大量典藏資料的管理,使用於朱銘美術館的工作流程之中。本研究中以朱銘美術館為個案,使用行動研究法探討美術館數位典藏系統的規劃與建置,並且參考開放式典藏資訊系統之架構,利用內容管理系統Drupal 進行開發。研究結果如下:(1)朱銘美術館數位典藏系統的藏品資料類型共有七項,分別為作品、園區景觀、活動、書目資料、文獻文物、數位物件、人名權威;(2)朱銘美術館數位典藏系統的藏品詮釋資料分為共同欄位描述資料與資料特色典藏資料兩部分,人名權威詮釋資料分為基本資訊及聯絡資訊兩部分;(3)朱銘美術館數位典藏系統的物件參照關係分為關聯與群組,關聯可以參照不同資料集的物件,群組則是相同資料集物件的參照;(4)朱銘美術館數位典藏系統建置參考OAIS 模式,攝入功能對應欄位模組以及內容匯入模組,典藏儲存庫對應本系統資料庫,資料管理對應文章管理模組,取用對應版面呈現模組,行政管理對應使用者權限模組;(5)朱銘美術館數位典藏系統在發展時遭遇之問題主要為物件關聯設置及雙方溝通。後續發展建議可朝提升文化創意產值,以及推廣教育與學術研究方向進行。
  • Item
    朱銘美術館數位典藏系統規劃與建置之行動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2015-04-??) 柯皓仁; 林安平; Hao-Ren Ke,An-Ping Lin
    朱銘美術館長久累積了朱銘先生的許多創作、研究資料及相關藝術文獻等資料,因應數位典藏的趨勢,朱銘美術館乃思考建置數位典藏系統,將物件以數位化的形式典藏,並訂立符合其需求之詮釋資料格式,協助大量典藏資料的管理,使用於朱銘美術館的工作流程之中。本研究中以朱銘美術館為個案,使用行動研究法探討美術館數位典藏系統的規劃與建置,並且參考開放式典藏資訊系統之架構,利用內容管理系統Drupal 進行開發。研究結果如下:(1)朱銘美術館數位典藏系統的藏品資料類型共有七項,分別為作品、園區景觀、活動、書目資料、文獻文物、數位物件、人名權威;(2)朱銘美術館數位典藏系統的藏品詮釋資料分為共同欄位描述資料與資料特色典藏資料兩部分,人名權威詮釋資料分為基本資訊及聯絡資訊兩部分;(3)朱銘美術館數位典藏系統的物件參照關係分為關聯與群組,關聯可以參照不同資料集的物件,群組則是相同資料集物件的參照;(4)朱銘美術館數位典藏系統建置參考OAIS 模式,攝入功能對應欄位模組以及內容匯入模組,典藏儲存庫對應本系統資料庫,資料管理對應文章管理模組,取用對應版面呈現模組,行政管理對應使用者權限模組;(5)朱銘美術館數位典藏系統在發展時遭遇之問題主要為物件關聯設置及雙方溝通。後續發展建議可朝提升文化創意產值,以及推廣教育與學術研究方向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