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資訊專業學院—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2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本校)於民國四十四年成立社會教育學系圖書資訊學組,為臺灣最早成立之圖書資訊學相關科系。為培育知識經濟社會所需之高階圖書資訊服務人才,本校於民國九十一年成立圖書資訊學之獨立研究所(本所),隸屬本校教育學院,招收一般碩士生。

為提供在職圖書資訊服務人員之進修管道,本所於民國九十四年續接社會教育學系(社教系)之「圖書資訊學碩士學位在職專班(週末班)」及「學校圖書館行政碩士在職專班(暑期班)」,以培育具備資訊科技知能之圖書資訊服務人才。

為進一步推動跨領域合作,本所於民國九十五年與本校美術系、歷史系、國文系及產業界專家等共同籌設「數位內容與創新應用學分學程」,以培育兼具數位內容創作與加值應用之人才。因應圖書資訊學研究之變遷與知識服務產業之發展趨勢,本所於民國九十七年奉教育部核准成立博士班,並於民國九十八年招收第一屆博士生,以培育兼具圖書資訊學學術研究與管理領導能力之人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Developing Library Resources for Cyberspace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 2002-10-??) Anjana H. Bhatt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effe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on Indian academic libraries and traces the phenomenal growth of the IT industry and the Internet in India. Resource sharing and library automation activities of networking organizations like DELNET, CALIBNET, and INFLIBNET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A brief review of thirteen Indian academic library web sites indicates that preliminary efforts are being made to incorporate technology and provide extended access to usual web-based services. Finally, the article provides suggestions and examples for including hyperlinks to ready-reference shelves on the Internet, introducing digital reference services, providing personalized electronic resource consultations, and creat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tutorials.
  • Item
    數位圖書館使用者研究趨勢之考察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 2006-10-??) 林珊如
    本文的目的在考察數位圖書館使用者研究之發展。基於文獻與學術交流觀察發現,廣義的數位圖書館分為三大類型,包含商業系統、研究性之雛形系統、及大學圖書 館之延伸服務系統。本文以美國經驗為例,論述數位圖書館研究發展至今,經歷三個階段,主要有三種研究取向,最終指向以使用者情境為中心的五大研究發展方 向。
  • Item
    台灣地區國小鄉土教育教師資訊需求與搜尋行為之探討: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 2004-10-??) 林珊如; Shan-Ju L. Chang
    本文為一系列研究報導之一,本研究採取質的訪談,探索從事臺灣鄉土教學的國小老師於其專業活動中資訊需求、搜尋與使用的行為,企圖了解並描述中土教學的工作內容與目標,接觸資源的動機與行為情境,利用特定文獻資源的種類,以樂水解研究對象利用網際網路教學實際遭遇之困難。此研究結果亦作為後續問卷調查研究之依據,以建立更廣泛性的瞭解,其最終目標乃希望協助本土化數位圖書館與博物館之建置與應用。
  • Item
    電子圖書館的整合檢索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 1998-04-??) 陳昭珍; Chao-Chen Chen
    Meta-searcher, including Lycos, Yahoo and so on, is the main method for heterogeneous information search in Internet. But these mechanisms do not satisfy the demands for precision and recall of distributed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mpatibility and interoperability among digital libraries and other information systerns is an important issue. This article explains architecture of digital libraries and models of distributed searching, specially, those models designed with metadata and Z39.50, which are the most common searching modes nowadays.
  • Item
    Content Protection and Tracking for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in Digital Libraries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 2007-04-??) 王正豪; Jenq-Haur Wang
    數位圖書館一般採用存取控制與數位浮水印等方式來保護數位內容,然而這些方式有其限制。首先,經過身份驗證與授權之合法使用者可以輕易將內容再次傳播出 去。其次,數位浮水印的方法大多無法有效抵擋各種影像處理的攻擊。因此,如何在數位內容傳播至合法使用者後仍能保護其合法使用是目前相當重要的挑戰與議 題。數位版權管理系統是目前常見的解決方法之一。然而此類系統只能在受保護的可靠環境 (trusted environment),根據一致的權利政策,提供完整的內容保護。因此有其實用的困難。在本文中,我們提出一個整合式內容保護與追蹤架構,並結合了靜 態的權利控管與動態的內容追蹤,目標在有效偵測網路上非法的侵權行為。首先,我們介紹一種wrapper-based權利控管方法,整合了數位浮水印,密 碼學,資訊保護技術,及權利模型(rights model)。其次,我們也提出了一個多媒體內容近似複製的偵測追蹤技術,作為內容保護的第二道防線。在受wrapper保護的環境中,透過監控各種內容 播放程式,數位內容唯有在符合使用規則的情形下才能被存取。更重要的是,我們所提的架構可以很容易與現有的內容播放程式及DRM系統整合。實驗結果展示了 此架構的有效性與複製偵測的準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