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資訊專業學院—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2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本校)於民國四十四年成立社會教育學系圖書資訊學組,為臺灣最早成立之圖書資訊學相關科系。為培育知識經濟社會所需之高階圖書資訊服務人才,本校於民國九十一年成立圖書資訊學之獨立研究所(本所),隸屬本校教育學院,招收一般碩士生。
為提供在職圖書資訊服務人員之進修管道,本所於民國九十四年續接社會教育學系(社教系)之「圖書資訊學碩士學位在職專班(週末班)」及「學校圖書館行政碩士在職專班(暑期班)」,以培育具備資訊科技知能之圖書資訊服務人才。
為進一步推動跨領域合作,本所於民國九十五年與本校美術系、歷史系、國文系及產業界專家等共同籌設「數位內容與創新應用學分學程」,以培育兼具數位內容創作與加值應用之人才。因應圖書資訊學研究之變遷與知識服務產業之發展趨勢,本所於民國九十七年奉教育部核准成立博士班,並於民國九十八年招收第一屆博士生,以培育兼具圖書資訊學學術研究與管理領導能力之人才。
Browse
8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圖書館匿名社群內容分析研究:以FACEBOOK匿名版「靠北圖書館」為例(2020) 李佳恩; Lee, Jia-En社群媒體的普及改變了人們彼此溝通與瞭解世界的方式,匿名社群媒體透過匿名特性的優勢,減輕使用者貼文時的阻力,成了部分群眾對主題發表意見的重要管道,Facebook匿名版是現今社會中受到歡迎同時也具有爭議性的匿名社群媒體之一。 本研究以圖書館匿名社群—Facebook匿名版「靠北圖書館」上的1080則貼文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內容分析,以「貼文迴響」、「發文者身分揭露」、「貼文包含目的」、「抱怨對象身分揭露」、「圖書館員抱怨圖書館員對象身分揭露」、「場所揭露方式」五大觀察項目之框架進行編碼,對匿名版中的活動情形與匿名版中不同發文者的貼文目的與特性提出見解,藉此了解圖書館場域之內外部人士發文呈現在匿名版中的樣貌,進一步清晰圖書館匿名版社群中的特性並瞭解圖書館場域中正面臨到的挑戰。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了未來對於匿名版與圖書館人力資源研究可能性的建議,期望匿名社群媒體能夠被視為組織了解各組織關係者的管道,並提醒組織的管理者應更加注意匿名社群媒體中可能顯示出的潛在危機。Item 網路藥物諮詢問題內容分析研究(2017) 朱凱纓; Chu, Kai-Ying由於網路科技的發展,網路諮詢的形式成為消費者尋求醫療資訊的另一參考來源。藥物網路諮詢為醫療諮詢的一項,藥物治療在照護病人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遵從醫囑使用藥物則可改善健康,依照不同的人口特徵差異,對醫囑的需求也各有不同,因此本研究以臺灣網路E院提供之性別、年齡作為人口特徵變項,分析網路藥物諮詢提問者之尋求表達與行為特徵。研究對象為臺灣網路E院之藥物諮詢相關提問共1302則,逐篇分析其內容,以期提供藥物資訊提供者了解民眾對藥物資訊之需求。 研究發現,在語意表達及問題結構上,性別對身份表達揭露性影響較大,女性在藥物諮詢的問題中比起男性更願意提供較多的個人資訊,年齡層則對表達及問題結構較不具影響。在提問需求的分析上,女性提問者所提出之問題較男性多樣化,但兩性之間針對藥物資訊諮詢的重點仍在藥物副作用及處理、適應症、用法上,是為多數人對藥物諮詢的重點類別,各年齡層所關注的問題類別也大同小異,惟次之關注的類別有稍許的不同,13-25歲年齡層與36歲年齡層的人對藥物副作用及處理類別的提問較26-35歲多,26-35歲年齡層較其他年齡層關心藥物分級之問題。 本研究透過網路藥物諮詢提問,挖掘各個族群針對藥物諮詢的表達特徵及所需之藥物資訊。本研究之結果能提供給線上藥物諮詢服務之使用者、專業醫療人員以及藥物資訊供給者作為參考。Item 網路營養資訊的使用詞彙與可讀性分析-以初次懷孕婦女為例(2016) 張家翎; Chang, Chia-Lin現今的社會中人們可以藉由網際網路為途徑,方便且快速的獲取大量營養與健康資訊但是資訊是否可靠值得重視,可信度較高的網站所提供的文本,通常是由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士如醫師、營養師等所寫出,但是專業人士所寫出的文本,難度通常需要高中以上閱讀能力,因此對於一般大眾來說,要閱讀專業人士所寫的文本是有一定的困難的,閱讀理解能力上的落差由此而生。為了降低這個落差並使本研究有最大的效益,本研究以初次懷孕婦女做為研究對象,如果這些懷孕婦女在需求最高的時候沒有辦法得到資訊上的滿足,或是因為獲得的資訊過於艱澀而無法理解,都可能對他未來扮演家中重要食物決策的角色產生負面影響。希望研究成果產出後能夠在各管道產生效應,使得健康資訊的產出能夠簡化,讓這些新手媽媽們受益。 本研究分三階段,第一階段是對網路營養資訊進行內容分析,第二階段是對58位受試者進行營養詞彙測驗,測驗分數代表這些受試者對這104個營養專業詞彙的自我認知與實際認知程度,也同時代表對於詞彙的真實認知。第三階段共計有115位受試者,並有109個有效統計樣本,這群受試者隨機被分配在兩組,基本能力以簡易營養詞彙測驗與簡易健康知能測驗共同代表,兩組的差別在於分配不同設計的閱讀文本,受試者閱讀完畢之後會進行與內容有關的閱讀理解測驗,其分數結果表示文章的可理解性也就是此文本的可讀性分數。 研究結果發現政府建構網站專業詞彙出現比率較高,孕產婦關懷網所使用的專有名詞比例6.8%(379中有26個)相較於媽媽寶寶網站1.4%(763中有11個),在使用的專有名詞以及專有名詞的使用率上的確有明顯的差異,政府建構的網站專有名詞使用率高於消費者健康主題網站。而初次懷孕婦女對營養專業詞彙認知程度接近中間值,受試者的自我認知和概念認知的表現息息相關,但是也有許多受試者錯估自我認知的情況造成自我與概念認知的差異,根據這些差異可以將詞彙分成「被熟悉詞彙」、「艱澀詞彙」、「自我認知高估詞彙」與「低自信詞彙」,根據不同的分類未來專業人士在寫作時應有不同的應對方式。最後,改變使用詞彙與加入註解對初次懷孕婦女探求之營養資訊可讀性沒有顯著的幫助,原因主要是因為題目有些部份設計不良而導致。本研究所設計之研究流程是可以操作的,但是詞彙測驗的設計與閱讀測驗的設計都有很多地方需要更加改進。不應採用單一詞庫進行專業名詞判斷,應該還要在加入更多詞庫或是個人專業判斷確保詞庫的完整,並以功能化、實用化的方向來設計選項。另外雖然改變使用詞彙與加入註解對於受試者的閱讀理解程度整體上並沒有顯著提升,但還是有所幫助,不顯著主要是因為實驗與問卷的設計有所瑕疵。因此有更多資訊提供還是好的,但是敘述的方式與給予幫助的方式未來需要改進。Item 表演藝術團體網站內容分析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 2010-08-01) 林芳伶; 柯皓仁表演藝術展現了美學創意與人文意涵,欣賞表演藝術更可提升藝文涵養與促進情感交流。網際網路已成為傳播的主要媒介之一,各類型團體無不以此做為行銷以及與訴求對象對話的管道,表演藝術團體自不例外。為瞭解表演藝術團體透過網際網路傳播的現況與建置數位典藏的情形,本研究針對國內外36家表演藝術網站進行內容分析,共分為(1)消息來源;(2)表演藝術團體資訊;(3)表演藝術團體作品資訊;(4)會員專區與個人化服務;(5)社交網路;(6)數位典藏與加值應用;以及(7)其他等七大類分析類目;最後並對表演藝術網站之功能項目提出建議。研究結果顯示表演藝術團體基本上已具備消息來源、表演藝術團體資訊、作品資訊、連結線上售票系統、購票說明與指引的功能,但僅有少數幾家架設數位典藏系統,建議未來可朝向數位典藏的方向努力。Item 機構典藏網站功能研究與實作(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2010-03-01) 羅淑美; 柯皓仁本文透過以內容分析法觀察目前國內外大學機構典藏網站的發展現況,作為初期建構機構典藏系統平台時所需具備之基礎功能項目。本文發現機構典藏系統平台著重之基本功能項目重點都放在典藏內容資料檢索、權限設定、統計分析、長久保存,以及和其它系統之互通性等功能面。在系統實作部份,透過內容分析結果增修系統程式與功能,提升系統效能與後端管理,進行中文化及客製化程式修改、Metadata著錄欄位、擬訂相關作業文件、蒐集機構內學術著作、查核與授權、開放OAI-PMH等管理流程。Item 兒童身心障礙之Facebook社群內容分析研究(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 2013-04-01) 邱銘心; 莊曼君Item 網路讀者書評文類分析研究(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 2010-12-01) 林家儀; 邱銘心由於資訊科技及網路的發展,充斥於網路上各種形式的讀者書評成為讀者選書的另一參考來源。書評之於科學普及類圖書又尤為重要,因為書評身為科學傳播的入口途徑。本研究分析網路讀者書評之結構與格式、網路文類特徵與寫作內容特性。研究對象為aNobii網路閱讀社群網站之讀者書評共897篇,逐篇分析且歸納書評之內容,以期提供圖書館、出版社、閱讀推廣等單位瞭解網路讀者書評,拓展其應用範圍。Item Metadata在數位博物館之發展與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 2001-10-??) 陳亞寧; 陳淑君; Ya-Ning Chen; Shu-Jiun Chen本文旨在針對數位博物館Metadata進行探討,共採取了文獻探討、比較分析與個案研究三種研究方法,分別就數位博物館計畫Metadata相關名詞暨標準的發展與應用現況進行研議、標準對照與分析,以及國家典藏數位計晝的個案研究。本研究發現:(l) 數位博物館計童Metadata發展的理念與重心各有不同,但實際應用上存有互補性;(2) 會有相對應的相關Metadata格式、詞彙典、資訊模式為輔,讓Metadata的應用更臻於完善;(3) Metadata提供的資源描述類目在詳簡程度與深度結構上具有相當大的差異,實際應用時可視需求而有所選擇。此外,以國家典藏數位計劃為個案研究,也提出四項研究發現:(1) 數位典藏品metadata面臨的環境與挑戰;(2) 建立metadata生命週期作業模式;(3) 發展metadata內涵分析的方法論;(4) 建構metadata互通層次架構。最後,本文針對metadata的採用標準、特質、面向、層次、品質保證與不同metadata間關係等六大議題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