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資訊專業學院—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2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本校)於民國四十四年成立社會教育學系圖書資訊學組,為臺灣最早成立之圖書資訊學相關科系。為培育知識經濟社會所需之高階圖書資訊服務人才,本校於民國九十一年成立圖書資訊學之獨立研究所(本所),隸屬本校教育學院,招收一般碩士生。
為提供在職圖書資訊服務人員之進修管道,本所於民國九十四年續接社會教育學系(社教系)之「圖書資訊學碩士學位在職專班(週末班)」及「學校圖書館行政碩士在職專班(暑期班)」,以培育具備資訊科技知能之圖書資訊服務人才。
為進一步推動跨領域合作,本所於民國九十五年與本校美術系、歷史系、國文系及產業界專家等共同籌設「數位內容與創新應用學分學程」,以培育兼具數位內容創作與加值應用之人才。因應圖書資訊學研究之變遷與知識服務產業之發展趨勢,本所於民國九十七年奉教育部核准成立博士班,並於民國九十八年招收第一屆博士生,以培育兼具圖書資訊學學術研究與管理領導能力之人才。
Browse
1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離島國小教師實施108課綱之資訊需求及資訊尋求行為-以蘭嶼為例(2024) 楊茵庭; Yang, Yin-Ting本研究欲探討在離島蘭嶼鄉國小教師在實施108課綱教學之資訊需求為何,以及為解決資訊需求而引發的資訊尋求行為,並且瞭解面臨的困難以及解決方式。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半結構訪談法,以九名國小導師為訪談對象,並以類屬分析形式進行訪談資料分析。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結論如下:一、蘭嶼鄉國小教師實施108課綱之資訊需求目的為加強教學技巧、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或能力、師生互動及成長、培養學生為終身學習者。部定課程國語、數學、社會、藝文等科目需要額外尋找教學資訊。校訂課程為雅美族重點知識及文化學習活動,受到文化差異、資訊不對稱、教學設計跟課程目標訂定、增能課程不足影響,故全部的課程皆需要找教學資訊。二、蘭嶼鄉國小教師實施108課綱之資訊尋求行為,線上資源為部定課程最常搜尋資訊的管道,考量因素為透過教學資源共享平台、網路社群觀摩他人教學設計,選擇教學資訊的考量因素為學生程度、課程任務易達成、內容易理解以及資訊的新穎性、多元豐富性。校訂課程以人際網路為主要尋求管道,考量因素為資料正確性,選擇教學資訊的考量因素為資料是否一致、與學生生活相關、工作需要及個人興趣。三、蘭嶼鄉國小教師實施108課綱之困難:教學專業成長機會有限、學生間明顯有知識落差、親師認知存在落差難以形成共識、課綱內容不具體、校訂課程銜接性不佳、教學資源取得困難,解決的方式為:尋求其他教師協助、增加學生社會參與的機會、請學校行政訂定校訂課程完整指引、參與研習增能。四、針對學校教育機關提出建議為:提供教師持續的專業成長和資源、提供部訂課程各領域主題的教材、教學資訊設備和學校場域、明確訂定校訂課程主題及完善的行政配套措施、成立教師社群鼓勵合作與共享。對未來研究建議為可以以量化方式進行或將研究對象設定蘭嶼鄉不同學習階段之教師。Item 臺灣大專院校女學生之減重瘦身資訊需求與資訊行為(2021) 孫立馨; Sun, Li-Hsin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的發達,不僅給人們帶來生活上的便利之外,亦間接影響人們的生活飲食起居,在每天可見的電視中或社群媒體的廣告中,可看見美麗動人的模特或明星代言著各式各樣的商品,尤其近年在減重瘦身的議題上更是日漸直上,人們對於女性身材標準「瘦即是美」的觀念根深蒂固在大眾的心中,從而使得眾多男女性,不論是為了達到社會所給的標準或是健康問題,亦或是對於自我的控管,而規劃與進行減重瘦身的計畫,但適當的減重瘦身計畫並非一朝一夕便能擁有,需透過相當多的管道進行資訊的搜尋與判別才能避免造成身體不可抹滅的損害,本研究為幫助想要或正在進行減重瘦身的女學生,能在不傷自身健康的前提之下,更加準確地掌握適合自己的減重瘦身資訊,因此,藉由探討促成大專院校女學生減重瘦身動機的因素,以及在規劃減重瘦身計畫的過程中所需的資訊種類、尋求管道及資訊選擇因素等作為日後傳遞正確的減重瘦身資訊及使用資訊管道的參考。本研究以線上招募方式進行立意取樣15位大專院校女學生為訪談對象進行半結構式深入訪談,根據研究結果,促成大專院校女學生減重瘦身動機的因素,主要來自於「追求自我」的個人因素與「特殊時機」的情境因素,資訊的類型則以運動與飲食資訊為主,資訊來源管道依照所提及的次數排序為搜尋引擎、影音平台、社群媒體及紙本書籍,而選擇資訊的重要因素以「時間的調配與金錢的考量」、「成效預估與執行的可能性」為主,在資訊正確性上依「資訊的權威性」「資訊的交叉驗證」「資訊的更新頻率及新穎性」進行判斷,在資訊的使用行為上則以「儲存閱讀,但未必實踐」、「直接實踐」、「彙整資訊後再實行」為多數,而在資訊尋求過程中曾遭遇「資訊正確性難以判斷」「搜尋結果不理想」「資訊量過大」「金錢與時間成本過高」等困難。根據以上研究結果,提出相應的建議給資訊提供者、資訊尋求者與未來可行之研究建議:一、對資訊提供者的建議:政府官方網站資訊更新頻率應再快速且新穎,網站在設計與規劃時,也應將「闢謠」特別規劃出區域,以便瀏覽者更快速找到資料。個人資訊提供者則在分享資訊或經驗時,應多加檢視真實性與權威性,以避免造成他人身體危害。二、對於資訊尋求者的建議:在尋求網路減重瘦身資訊者,可參照本研究結果進行網路文章與資訊正確性判斷,同時也可參與學校所舉辦的相關減重瘦身課程,利用課後之於詢問專業教職人員所尋到之網路資訊。三、未來研究建議: (一)探討在不同資訊尋求管道進行減重瘦身資訊搜尋之信賴度量化研究; (二)探討規劃期與執行期的減重瘦身資訊行為差別。Item 醫療器材產業行銷人員之資訊行為研究(2021) 黃鳳嬌; Huang, Feng-Chiao醫療器材產業與民眾就醫品質關係密切,為因應日益擴大的市場需求,醫療器材在科技快速的發展下不斷推陳出,投入經營的企業與就業人口不斷增加,但國內對醫療器材行銷人員之資訊行為研究相當匱乏。研究採質性研究方法,以半結構訪談方式進行資料蒐集,探討醫療器材產業行銷人員在處理任務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資訊需求、資訊尋求來源管道和資訊尋求行為。本研究對11位醫療器材產業行銷人員進行訪談。研究發現,醫療器材產業行銷人員在處理不同任務時資訊需求有五大類型,包括:產品相關、技術相關、學術文獻、財稅相關與營建相關等。資訊尋求來源管道包括:網際網路、人際網絡、自己整理的檔案、醫院、廠商、資料庫、政府機構與外部單位。資訊尋求過程中遭遇困難有時間緊迫、找不到資料、沒有合適解決方案、資料不齊全與資料的可信度不足,解決的方式有換關鍵字搜尋、尋求其他管道、換其他方法尋找最終仍然無法找到想要的資訊會選擇放棄搜尋。本研究對醫療器材產業行銷人員之資訊行為的結論:醫療器材產業行銷人員之任務不同資訊需求有所差異、醫療器材產業行銷人員之任務愈無法預期,資訊需求愈多元、網際網路是醫療器材產業行銷人員資訊尋求最常利用管道、原廠是醫療器材產業行銷人員重要資訊的來源、醫療器材產業行銷人員重視資訊來源的權威性、良好的人際網絡能加快醫療器材產業行銷人員的資訊尋求。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對醫療器材產業及醫療器材產業行銷人員提出建議,並建議後續研究可以生物技術產業為範疇或以量化方式進行研究。Item 探索數位原住民和數位移民的資訊搜尋行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2020-10-??) 吳美美; Mei-Mei Wu數位原住民和數位移民生活在同一個環境中。他們可能是同事、夥伴和家人。探索他們的資訊行為不僅可以增進彼此的了解,還可以增進同事、工作主管、學生,以及教師等代間的彼此理解。本研究旨在了解數位原住民和數位移民在工作場所和日常生活的資訊搜尋行為,藉由目的和滾雪球取樣方法,招募共20 位受訪者(數位原住民和數位移民各10 名),研究採半結構訪談和V-R 地圖工具收集資料,轉錄訪談語料並進行質性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在資訊需求方面,數位原住民(DN)和數位移民(DI)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同的資訊需求,但是在工作/學習環境中的資訊需求,主要是視角色而定;在資訊使用方面,不論在工作/學習環境和日常生活中,數位移民似乎較數位原住民更依賴於物理人際網絡;在資訊搜尋方面數位原住民和數位移民都嚴重依賴搜尋引擎和社交網絡,忽略圖書館所提供的許多高品質且有組織完善的數位資源,顯示圖書館和各級學校教育,需加強在各級學校和終身教育制度中,提供資訊素養教育計劃。Item 由社會性問答網站探求個人投資理財資訊需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2019-04-??) 葉乃禎; 黃元鶴; Nai-Chen Yeh, Yuan-Ho Huang本研究旨在由社會性問答網站探索投資理財資訊之資訊需求,透過分析投資理財類提問資料之問題類型與資訊需求特徵,以瞭解國人投資理財之資訊需求與趨勢。本研究以內容分析法,分析Yahoo!奇摩知識+「儲蓄」、「股票」、「保險」與「房地產」四項知識類別之提問問題,每項知識類別各抽取200 筆,共計800 筆提問資料為研究樣本。研究結果顯示四項知識類別提問之問題類型可歸納為事實型、建議型、確認型、品質型、指示型與其他型六類,其中以面臨事實型問題為居多,表示客觀的資訊為投資理財者較需要的資訊種類。問題階段可分為資訊釐清期、評估期與決策期三階段,其中以資訊釐清期占最多,顯示投資理財者剛開始接觸投資理財的議題時,最容易面臨問題。四項知識類別提問之問題特徵分為行動、認知與情感三項構面,各知識類別之問題構面要素均不相同,整體而言,各知識類別之提問特徵皆以提出行動構面為最多,其次為認知構面、情感構面。於行動構面,投資理財者面臨儲蓄問題時,較常以直接提出疑問來表達其資訊需求,而面臨保險問題時,投資理財者最常提供自己的相關資訊,如年齡、職業、薪資與病史等資料,以利得到最合適的答案;認知構面中,投資理財者於股票類別,較需要分析性之資訊,而房地產類別,投資理財者對事實型的資訊需求度較高;於情感構面,房地產類別次數較多,但股票類之情感種類最多元,正負面情緒類型多樣化。Item 社會性問答服務之健康資訊提問分析研究(2014) 吳寂絹; Chi-Chuan Wu隨著網路的普及發展,上網搜尋健康醫療資訊的消費者日益增加,但一般消費者上網檢索健康資訊時,通常無法透過搜尋引擎簡短的檢索詞獲得滿意的結果。社會性問答服務(Social Q&A)興起後,提供人們透過自己的語言發問,從網友提供的資訊獲得解答,加上匿名討論的特性,使得消費者樂意轉向社會性問答服務網站,取代透過搜尋引擎在網路上檢索之方式,尋求所需之健康資訊。 本研究透過言語行為理論論證健康資訊消費者於社會性問答服務網站中提問的行為,為健康資訊消費者的一種資訊尋求行為,提問的內容則視為消費者的健康資訊需求。因此,為了探索健康資訊消費者於社會性問答服務中,健康資訊尋求行為之特徵,本研究蒐集Yahoo!奇摩知識+「醫療保健」類別中1,150則健康資訊尋求階段與健康資訊類別的問題文本進行分析,經由前導研究後確認分析構面分為五部分,分別為提問策略、行動、認知及情感之資訊尋求行為特徵;問題本身的清楚性、急迫性、篇幅長度之語意表達及結構性特徵;身分揭露、問題類型的提問需求特徵;八個健康資訊尋求階段,以及十五個健康資訊類別。為顧及研究的周延性與連貫性,研究設計分為二大面向,每一面向以二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採取質化研究取向,依循紮根理論的精神及步驟建構編碼類目,建構的同時並以紮根理論的方式發掘分析框架以外的構面,第二階段以內容分析法賦予每則問題範疇化意義後再進行量化統計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無論是八個健康資訊尋求階段或十五個健康資訊類別,在語意表達及結構性特徵、提問需求與資訊尋求行為特徵上,分別具有時間敏感性及健康資訊類別差異性之特性。消費者健康資訊尋求行為具有多元化的特性,當面臨一種健康資訊需求時,所採取的行動並非僅是提出疑問,尚包含描述症狀、宣洩情緒或表達問題情境等多元化行為,由此亦可反映搜尋引擎無法滿足健康資訊消費者的需求,進而促使社會性問答服務盛行的緣故。在提問需求上,健康資訊消費者對於「疾病」與「醫療處置」具大量需求,最常被提問的問題類型為關於疾病治療的問題,其次為醫療處置的問題,而醫療處置的問題中最常詢問的是手術治療相關的問題。此外,社會性問答服務問題表徵之消費者健康資訊需求具清楚性、少急迫性且自我提問之特徵,此意謂著社會性問答服務中,多數健康資訊消費者當面臨健康資訊需求時,了解清楚表達問題所在的重要性,且因無法確保網友回應的時效,故需要立即性回應的問題較少透過社會性問答服務提問;而匿名性的特性則可提供提問者隱私的基本保障,即使攸關自身相當私密的問題,亦勇於線上提問以尋求網友協助。 本研究除了建構社會性問答服務消費者健康資訊尋求行為之分析架構外,亦發現社會性問答提問消費者之健康資訊尋求行為確實具有階段性及類別差異特徵,研究結果除提供社會性問答服務健康資訊消費者之提問建議外,亦可作為社會性問答服務系統介面修改、政府單位衛教宣導及醫療從業人員醫療諮詢之參考。Item 災害防救人員資訊行為之研究(2011) 張雅君; Chang Ya Chun本論文採量化方法,以問卷調查探討災害防救人員資訊行為,期望藉由此研究,瞭解影響災害防救人員資訊行為的因素,剖析災害防救人員所需要的資訊服務,以提供更適切的資訊服務協助解決其業務需求。茲將本研究之發現分述如下: 一、 災害防救人員資訊需求方面:(一)執行「減災」職務是促發資訊需求的主要情境;(二)災害防救人員使用資料類型以網頁資訊為主,對於常用資料語言習慣以中文資料為主,英文與日文為輔;(三)單位內部資訊是資訊來源機構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資訊。 二、 災害防救人員資訊尋求方面:(一)資訊尋求依循「省力原則」;(二)圖書館或資料中心是災害防救人員找尋資訊的重要管道之一;(三)資訊尋求時,缺乏整合查詢工具、無法即時取得、缺乏獲取最新資訊管道。 三、 災害防救人員資訊使用方面:(一)選擇工作相關資訊時以資料精確性等品質因素為主要考量點;(二)資訊使用主要以報告撰寫、充實專業能力為主。 四、 災害防救人員人口特徵對其資訊行為的影響有:(一)所屬研究單位是影響災害防救人員資訊行為最重要之變數;(二)災害防救人員年資越深,人際脈絡管道使用越高;(三)災害防救人員教育程度越低,易在資訊尋求上遭遇困難;(四)資訊需求與使用受所屬學科領域影響。 針對研究結果以使用者角度為觀點,對災害防救單位之資源及服務提出以下建議:一、網路資源檢索之學習;二、圖書館或資訊中心之利用;三、加強關鍵資訊收集,並建立整合查詢平台;四、知識庫建立,加強推廣組織知識分享;五、災害防救專家人才庫建立與更新;六、定期進行使用者需求調查。Item 自然史博物館策展人員資訊行為之研究(2011) 陳瑩本論文採用質性研究取向,以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法蒐集資料,整理分析自然史博物館策展人員的資訊需求及特性、資訊尋求行為及影響行為之因素,以及其資訊使用之情況;最後歸納出自然史博物館策展人員的資訊行為模式。期望藉由本研究,可以對自然史博物館策展人在規劃展覽時的資訊行為有更進一步的瞭解與掌握。茲將本研究之結果歸納如下。 在自然史博物館策展人員的資訊需求方面:(一)資訊需求與工作任務之相關性高:策展人的資訊需求由策展工作而產生,透過其主觀認知來完整呈現展場的整體設計規劃,用以解決處理工作相關問題;(二)策展人的資訊需求因展示個案之主題與目的性而異(三)影響策展人資訊需求特性之因素複雜:策展人的資訊需求因人口資料特性、展覽主題複雜性、策展頻率、可預測性、展示籌劃時間、目標觀眾等複雜因素影響而有所改變;(四)策展人的資訊需求可能持續變動直到展示完成。 在自然史博物館策展人員的資訊尋求方面:(一)策展人尋求的資訊管道具多重性,個人知識和人際管道是重要來源:策展人的資訊管道可歸納為個人知識、人際管道、其他博物館與機構、圖書館、學會/協會與組織、研討會、網際網路、電視頻道等九種,以個人知識和人際管道是為重要;(二)策展人尋求資訊的類型多樣化;(三)影響策展人資訊選用之要素:策展人最重視資料的正確性,同時要求資料的可用性、適用性及品質,資訊的可得性、及時性與費用也是評估的要素。 在自然史博物館策展人員的資訊使用方面:(一)展覽是最重要的資訊產出:資訊產出內容包含展場內所有的展示物件,還有展覽相關出版品以及展覽網頁、解說導覽訓練與科學教育活動,展覽是策展人資訊使用的具體結果;(二)投稿與出版專書是最常見的資訊再利用方式:策展人因為策展需求所取得的資料,除了直接使用在展覽上,最常見的再利用方式就是投稿與出版。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對自然史博物館及自然史博物館附屬圖書館(室)提出以下幾項建議:一、對自然史博物館博物館:(一)給予充裕的展覽籌備時間;(二)建立自然史博物館館際共享之藏品資料庫;(三)提供專業策展訓練。二、對自然史博物館附屬圖書館(室)的建議:(一)定期進行使用者需求調查;(二)加強圖書館(室)資源及服務宣導;(三)建置自然史專業領域文獻資料庫。Item 外國學生學業資訊需求之研究(2010) 邱香瑜大學圖書館是提供研究與獲取學術資源與服務的主要場域,大學圖書館所提供的服務應考量多樣化使用者的需求,避免以資訊人員角度來進行資訊服務。近年來外國學生不斷地逐年增加,國內大學書館幾乎以同一種標準模式來服務所有的使用者,但是使用者的背景或使用的目的等不同,會有不同的需求產生,大學圖書館應站在使用者立場思考如何提供有效的資源與服務,並採取應變的對策與重新檢視圖書館所提供的資源與服務是否符合外國學生的需求。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方法,探討外國學生在學業方面所需要的資訊並從外國學生接觸相關資訊的過程中,瞭解外國學生資訊的使用因素。本研究以十位具有正式學籍之外國學生為研究對象,以深入訪談法與小型問卷蒐集研究資料。研究結果發現,外國學生面臨的問題包括修課前、修課中與修課後三個面向;外國學生需要的資訊偏向提昇語言能力與支援課程學習的資訊;獲取所需資訊的管道主要以網際網路、人際管道與圖書館;最常利用的圖書館資源與服務,分別依序是使用線上館藏目錄、課程指定參考資料與紙本資源;影響外國學生資訊的使用包含個人因素、訊息因素以及訊息來源因素;使用圖書館經驗因來自不同地區國家而有所差異。綜合以上結論並結合使用者的看法及意見,提出研究建議,期望研究結果有助於圖書館做為日後規劃設計資訊服務的參考。Item 女性路跑運動參與者的資訊需求與資訊行為研究(2018) 吳柏瑩; Wu, Po-Ying路跑運動是目前民眾最常從事的休閒運動,為深度休閒活動的一種,其中女性路跑人口亦逐漸成長是值得注意之趨勢,但國內對休閒資訊行為的相關研究仍屬少數。研究採質性研究方法,以半結構式訪談進行資料蒐集,探討女性路跑運動參與者在參與路跑運動的過程中的可能產生的資訊需求、資訊尋求管道、資訊尋求過程中的困難及解決方式和資訊使用行為。 本研究對12位女性路跑運動參與者進行訪談。研究發現,女性路跑運動參與者的資訊需求有路跑知識資訊、運動傷害與預防資訊、賽事資訊、路跑裝備資訊、練習場地資訊、經驗心得資訊等六種。其資訊尋求管道有網際網路、人際網絡、路跑課程或講座及書籍。女性路跑運動參與者資訊尋求過程中遭遇的困難有檢索結果不精確、資訊深度不足、無法尋獲資訊、無法判斷資訊正確性,以大量閱讀或尋求其他管道的方式解決資訊尋求過程中的困難。對資訊的使用行為有身體實踐、資訊分享行為及擬定訓練計畫,並以資訊權威性、資訊多方確認及自身的經驗或知識來辨識資訊的正確性,選擇所需的資訊。 本研究對女性路跑運動參與者之資訊需求與資訊行為的結論:資訊需求著重於路跑知識資訊的獲取、網際網路為主要的資訊尋求管道、資訊尋求管道的選擇受資訊和個人方面因素影響、資訊尋求過程遭遇困難時,以大量閱讀或尋求其他管道來解決、資訊的使用以身體實踐為主、以資訊權威性、資訊多方確認及自身的經驗或知識來辨識資訊的正確性、女性路跑運動參與者具有深度休閒特質、路跑深度休閒的資訊行為著重於路跑知識、技能與經驗的獲取。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對女性路跑運動參與者、資訊提供者、推廣女性路跑運動方面提出實務建議,並建議未來研究可以特定路跑社群為研究對象或以量化方式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