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6

一、系所整體發展概念

本系所設立是為了因應當代「國際創意設計產業」趨勢與「台灣創意設計」人才需求,跳脫傳統設計概念之分科教育方式,強調培育具備『設計策略』、『創意設計服務』與『專業職場精神』之跨領域思維的設計專業人才,主要培育方針為:

  • 創新創意之本質
  • 美感美學之品味
  • 專業實務之技能
  • 多元跨界之知識

    二、系所特色

  • 以創意設計之創新思維啟發為重點。
  • 因應創意設計產業之人才需求規畫。
  • 除專業知識技術之外,強調多元跨界知識學習。
  • 輔導學生具有自行規劃主軸專業能力,並專精於自我學習及參與相關活動。
  • 就業領域以擴及不同創意設計產業,培育設計領導管理人才為教學目標。
  • 課程設計將逐步減輕課程時數,使學生能專精學習及參與活動。並加強各課程之專業要求,重視扎實的美感品味基礎。
  • 強調人文藝術素養與拓展國際視野。
  • 特別強調國際化,每年舉辦多次跨國工作坊、研習營、論壇與交流活動。
  • 設置國內外當代藝術與設計雜誌期刊環境,提供學生豐富的學習創意設計思維。

    三、設計系所歷史沿革

    1975 年本校美術系實施大學部三、四年級分為國畫、西畫、設計三組教學。相關設計組教授包括莫大元、王建柱、蘇茂生、王秀雄等名師。
    1981 年美術研究所成立設計組。
    1982 年本校成立工藝學系,之後並成立室內設計組,近期由莊修田教授領軍。
    1998 年設計研究所成立。由康台生、張柏舟、周賢彬、梁桂嘉所長積極發展。
    2004 年美術系碩士班藝術指導組成立。經由林磐聳、施令紅、林達隆、林俊良教授努力經營。
    2005 年美術系學士班實施國畫、西畫、設計三組分組招生。
    2006 年美術系博士班藝術指導組成立。
    2007 年以美術系設計組為基礎,規劃申請籌設視覺設計系。
    2008 年教育部通過視覺設計系成立申請案,並由林磐聳前副校長擔任籌備主任。
    2008 年由林磐聳前副校長設立文化創藝產學中心。
    2009 年視覺設計系成立,歷經林磐聳、李新富、許和捷主任積極發展,並逐年轉移美術系設計組師生。
    2012 年8月1日「設計學系」正式成立,整合視覺設計系、設計研究所與工教系室內設計組的專業資源,發展視覺藝術與媒體傳達設計、產品設計、室內設計等頂尖設計專業,並培養跨設計專業能力之商務型設計師。歷屆主任為許和捷教授(2012.8-2013.7)、林俊良教授(2013.8-2015.7)、梁桂嘉教授(2015.8-2017.7)、現任主任為劉建成教授(2017.8-迄今)。

    四、學士班特色

    本系招收對藝術設計有興趣之學生,分兩類組招生,視覺組需加考術科(第一類組),產品組不須加考術科(第二與第三類組) ,可跨領域修習課程。突破以往傳統單一藝術與設計人才的培育方式,促使不同類型之菁英學生,能在多元跨界的設計領域中相互學習成長。本系另開設室內設計學分學程、生態藝術與科普傳播學分學程,提供有興趣的學生選讀。 透過專業領域的課程分組方式,依學生特質發展主修的專業設計方向,並根據興趣延伸修習其他領域之創意設計知識。

    本系學生的養成,除了有良好的創新創意、美感品味、專業技術與多元跨界知識外,更具備清晰的正確設計服務理念。 本系課程橫跨視覺創意設計、產品創意設計等二大領域之藝術與設計專業。具有精要設計學院之精神,卻無獨立系所間的學習藩籬與障礙,以因應現今創意產業對於跨界領域的實際需求。

    本系特別重視人文藝術之涵養,設計產業精英人才不僅著重設計專業的訓練,更是創意設計專業思維的培養以及職場所需的敬業精神和創新能力。

    五、碩士班特色

    區分視覺設計(平面、書籍、文創、品牌設計、繪本、動態繪本、動態影像、動畫設計與媒體藝術等)、產品設計(商品、文創、產品設計、展場設計、商業空間設計、住宅場辦設計等)領域,課程除了基本的必修與主修課程之外皆可多元跨領域選課。另開放設計創作在職專班,提供業界人士就讀。

    本所師資涵蓋專業教師與業界資深創意指導,提供學生在專業領域更加精進,並學習多元跨界知識,以符合當前國際與社會創意設計產業之高階人才需求,強調實務創作與學術研究並重。

    六、博士班特色

    培育具備國際視野與解讀國際市場資訊能力,以及對創意設計資源掌握與應用能力,並具有整合能力的設計專業高階創作或學術研究人才。

    七、師資特色

    本系凝聚全國創意設計產業領域眾多資深教授,目前14位專任教授。 近20位兼任教師,三分之二為設計業界之創意總監,此一架構為全國相關系所之冠。 位處台北市市中心,每學期固定有另外十餘位產業界資深師資講習。

    八、文化創藝產學中心

    本系設有系級之文化創藝產學中心,每年承接教育部、文化部、經濟部、國科會、與產業界等各種不同專業計畫案,提供學生計畫執行及設計實務之機會。實質推動國內創意設計政策,積極參與國內外各創意設計相關協會之活動,以整合產、官、學、研之交流平台。

  •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以使用者經驗探討語音使用者介面設計:應用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疫之語音助手應用程式為例
      (2021) 張天樸; Chang, Ashley Tempo
      科技演進讓人類與機器間除了能透過觸控,還可以肢體、語音等方式與機器互動。語音使用者介面(voice user interface)是讓人類能夠透過對話和機器互動的橋樑。隨著語音技術進步,未來語音的操作將不再侷限執行單一任務,運用層面應能更多元,因此如何設計良好體驗的語音使用者介面及對話內容將是目前的挑戰。然而目前缺乏從使用者經驗設計師角度的語音使用者介面產品設計流程與相關研究。因此本研究將以使用者經驗為中心探討設計語音使用者介面的過程,最後整合案例分析與研究為設計流程模板,並實際運用該流程發展產品設計進行檢視。而本研究因語音能藉聲音傳達同理及其虛擬角色可以提供安慰與陪伴感、隨叫隨到的特性,選擇以應用於新冠肺炎防疫為例,透過語音互動陪伴居家隔離檢疫者度過隔離14天,讓防疫旅程變得更有溫度、正向。本研究拆分為研究與產品設計階段。研究階段旨在釐清研究背景與動機、文獻回顧與案例分析等。而設計階段將運用研究的語音使用者介面設計流程,完成產品設計並檢核流程。使用者經驗研究階段透過訪談了解居家隔離檢疫者的需求,抓住語音痛點並發想概念。使用者經驗設計階段時定義目標使用者,並以使用者旅程圖洞見與延伸為關鍵用例。透過用例情境及推測角色矩陣圖構想語音系統角色,並以人物誌呈現與以其角度撰寫示例對話,最後描繪為對話流程圖。使用者經驗測試階段進行兩次產品設計的評估,並針對回饋進行迭代,以此貼合需求。第一次測試藉綠野仙蹤法對語音對話流暢、用詞、認知負荷,以及語音對話代理人進行評估。其中語音對話代理人的設計表現最佳,然對話脈絡有待提升,並以此為依據調整,完成第二次測試用原型。第二次測試以評估語音使用者介面的易用性、滿意度為旨,最終在易用性得到 85.83 分,而易用性表現較佳的題向,多與學習使用介面有關,顯示目前的設計無學習瓶頸。在滿意度調查時了解到,與現有機制相比,虛擬語音助手「居米」也讓受試者更願意且放心的告知真實狀況。本研究提供語音使用者介面的設計流程建議,對於未來使用者經驗設計師能夠透過本研究流程進行開發帶來幫助與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