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6

一、系所整體發展概念

本系所設立是為了因應當代「國際創意設計產業」趨勢與「台灣創意設計」人才需求,跳脫傳統設計概念之分科教育方式,強調培育具備『設計策略』、『創意設計服務』與『專業職場精神』之跨領域思維的設計專業人才,主要培育方針為:

  • 創新創意之本質
  • 美感美學之品味
  • 專業實務之技能
  • 多元跨界之知識

    二、系所特色

  • 以創意設計之創新思維啟發為重點。
  • 因應創意設計產業之人才需求規畫。
  • 除專業知識技術之外,強調多元跨界知識學習。
  • 輔導學生具有自行規劃主軸專業能力,並專精於自我學習及參與相關活動。
  • 就業領域以擴及不同創意設計產業,培育設計領導管理人才為教學目標。
  • 課程設計將逐步減輕課程時數,使學生能專精學習及參與活動。並加強各課程之專業要求,重視扎實的美感品味基礎。
  • 強調人文藝術素養與拓展國際視野。
  • 特別強調國際化,每年舉辦多次跨國工作坊、研習營、論壇與交流活動。
  • 設置國內外當代藝術與設計雜誌期刊環境,提供學生豐富的學習創意設計思維。

    三、設計系所歷史沿革

    1975 年本校美術系實施大學部三、四年級分為國畫、西畫、設計三組教學。相關設計組教授包括莫大元、王建柱、蘇茂生、王秀雄等名師。
    1981 年美術研究所成立設計組。
    1982 年本校成立工藝學系,之後並成立室內設計組,近期由莊修田教授領軍。
    1998 年設計研究所成立。由康台生、張柏舟、周賢彬、梁桂嘉所長積極發展。
    2004 年美術系碩士班藝術指導組成立。經由林磐聳、施令紅、林達隆、林俊良教授努力經營。
    2005 年美術系學士班實施國畫、西畫、設計三組分組招生。
    2006 年美術系博士班藝術指導組成立。
    2007 年以美術系設計組為基礎,規劃申請籌設視覺設計系。
    2008 年教育部通過視覺設計系成立申請案,並由林磐聳前副校長擔任籌備主任。
    2008 年由林磐聳前副校長設立文化創藝產學中心。
    2009 年視覺設計系成立,歷經林磐聳、李新富、許和捷主任積極發展,並逐年轉移美術系設計組師生。
    2012 年8月1日「設計學系」正式成立,整合視覺設計系、設計研究所與工教系室內設計組的專業資源,發展視覺藝術與媒體傳達設計、產品設計、室內設計等頂尖設計專業,並培養跨設計專業能力之商務型設計師。歷屆主任為許和捷教授(2012.8-2013.7)、林俊良教授(2013.8-2015.7)、梁桂嘉教授(2015.8-2017.7)、現任主任為劉建成教授(2017.8-迄今)。

    四、學士班特色

    本系招收對藝術設計有興趣之學生,分兩類組招生,視覺組需加考術科(第一類組),產品組不須加考術科(第二與第三類組) ,可跨領域修習課程。突破以往傳統單一藝術與設計人才的培育方式,促使不同類型之菁英學生,能在多元跨界的設計領域中相互學習成長。本系另開設室內設計學分學程、生態藝術與科普傳播學分學程,提供有興趣的學生選讀。 透過專業領域的課程分組方式,依學生特質發展主修的專業設計方向,並根據興趣延伸修習其他領域之創意設計知識。

    本系學生的養成,除了有良好的創新創意、美感品味、專業技術與多元跨界知識外,更具備清晰的正確設計服務理念。 本系課程橫跨視覺創意設計、產品創意設計等二大領域之藝術與設計專業。具有精要設計學院之精神,卻無獨立系所間的學習藩籬與障礙,以因應現今創意產業對於跨界領域的實際需求。

    本系特別重視人文藝術之涵養,設計產業精英人才不僅著重設計專業的訓練,更是創意設計專業思維的培養以及職場所需的敬業精神和創新能力。

    五、碩士班特色

    區分視覺設計(平面、書籍、文創、品牌設計、繪本、動態繪本、動態影像、動畫設計與媒體藝術等)、產品設計(商品、文創、產品設計、展場設計、商業空間設計、住宅場辦設計等)領域,課程除了基本的必修與主修課程之外皆可多元跨領域選課。另開放設計創作在職專班,提供業界人士就讀。

    本所師資涵蓋專業教師與業界資深創意指導,提供學生在專業領域更加精進,並學習多元跨界知識,以符合當前國際與社會創意設計產業之高階人才需求,強調實務創作與學術研究並重。

    六、博士班特色

    培育具備國際視野與解讀國際市場資訊能力,以及對創意設計資源掌握與應用能力,並具有整合能力的設計專業高階創作或學術研究人才。

    七、師資特色

    本系凝聚全國創意設計產業領域眾多資深教授,目前14位專任教授。 近20位兼任教師,三分之二為設計業界之創意總監,此一架構為全國相關系所之冠。 位處台北市市中心,每學期固定有另外十餘位產業界資深師資講習。

    八、文化創藝產學中心

    本系設有系級之文化創藝產學中心,每年承接教育部、文化部、經濟部、國科會、與產業界等各種不同專業計畫案,提供學生計畫執行及設計實務之機會。實質推動國內創意設計政策,積極參與國內外各創意設計相關協會之活動,以整合產、官、學、研之交流平台。

  •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運用光固化半浮雕技術於文具商品設計研究-以新藝術女性風格為例
      (2023) 張雅茹; Chang, Ya-Ju
      新藝術 Art nouveau 為1890年至1910興起的裝飾藝術運動,涉及到歐美各國以及部分亞洲地區,在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名稱,其風格也有些許不同。新藝術以自然風格為主要裝飾動機,設計喜好以曲線形式做為表現,波浪形和流動的線條與花卉、植物等,式樣大致上都取自於大自然,結合自然界細節及抽象形式的造形,是新藝術運動最明顯的特色之一。新藝術在各國各領域的發展皆有豐碩且美麗的成果,藝術家使用各種不同的藝術元素,並運用各種藝術原則,構成各種不同的視覺效果,每件藝術作品都因其獨特的圖面結構而呈現出空間豐富感。本硏究將探討新藝術之風格特性,並以個案研究法針對新藝術以女性形象為主題創作之代表藝術家,其作品構圖設計元素和色彩風格進行探討,彙整出新藝術構圖形式、色彩與創作元素之應用表現,定義出新藝術的風格特色與設計脈絡。經研究分析所得結果,新藝術在構圖形式上最常使用為均衡、反覆、對比,色彩應用則是以中性色為主要色調,暖色系次之,元素最廣為應用的是曲線、女性、直線。藉由個案研究法將所得分析結果作為之參考依據,將新藝術設計元素透過光固化半浮雕技術運用於文具造型創作設計。
    • Item
      新藝術繪畫風格表現形式運用在 搖滾樂團海報上之創作與研究
      (2010) 侯彥仰; HOU YEN-YANG
       新藝術繪畫風格的元素來常被運用在生活中的海報、圖像、插畫等平面設計之中,而新藝術繪畫風格的元素經常賦予流暢、華麗、奢華之感受,但是在資訊和圖像都不斷爆炸的當代,我們面對的已經不是只有特定風格的表現,而是各種不同的元素組合拼貼而成的新的型態的藝術內容。 海報設計是傳達商品訊息時,常被利用的重要廣告媒介,優良的海報設計能迅速吸引大眾目光並準確地傳達廣告訊息;搖滾樂團海報也是如此,透過豐富的圖樣、色彩元素,創作出屬於個人自我特色,在尋求海報資訊之餘,也能同時得到美的視覺享受。本設計創作研究期望能營造出資訊與美的協調感、元素與樂手間共存之和睦感,透過海報畫面配置展現出新的風貌。 隨著當代搖滾音樂與潮流變遷,人們對藝術的感受也衍生到具有流行、搖滾樂團海報中,當代搖滾海報這個具有無限可能的表現題材,在運用上可以呈現了更多的可能性;而新藝術為一種內容豐富與細緻的表現手法,在音樂的媒體表現上,呈現了令人無法抗拒的吸引力。 本設計創作對新藝術繪畫風格相關之文獻資料,與搖滾樂團海報作品進行蒐集整理、分析,以統整獲得其新藝術繪畫風格的元素與搖滾樂團海報作品的相互關連,運用手繪風格,再結合電腦繪圖處理之技術應用,以平面設計表現形式呈現創作作品,希冀在新藝術繪畫風格的搖滾樂團海報作品表現中,從舊元素融合流行搖滾樂團與技術逬撞出不一樣的價值感受。
    • Item
      新藝術風格運用於髮型設計之研究
      (2009) 謝蘭英; Hsien Lan-Ing
      從社會趨勢及經濟發展的觀點來看,美髮造型行業繼房地產、汽車、電子通訊、旅遊之後已經成為中國新興經濟體中的第五大熱門產業;其巨大的商機已經使得美髮造型經濟成為研究焦點。 本研究從新藝術發展的時代背景出發,研究新藝術在設計造形中的表現形式,線條美感及象徵意義。 本研究分為三個面相;整合新藝術、美髮造型和視覺構成等三方面要素,結合設計史、時尚造型和視覺傳達的觀點,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目標透過視覺影像的設計創作結合攝影呈現跨領域的視覺美感。 研究方法上利用個案調查、文獻分析、內容分析等方法來解析新藝術海報中女性髮型的形式,探討美髮造型的美感和視覺張力。 在案例採樣上列舉新藝術代表性的設計大師作品,以阿爾豐斯‧慕夏(Alphonse Maria Mucha),亨利‧土魯斯‧羅特列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古斯塔夫‧克林姆(Gustav Klimt)等三位以女性為主體的新藝術設計創作巨匠的作品為主。 研究成果將解析、實驗並體現其新藝術設計元素在美髮造型視覺上的可能性。 期待研究的成果能提供未來美髮造型產業在設計表現、構圖和視覺美感的參考,創造出新的美髮造型時尚風潮,提供更具魅力的視覺誘惑。
    • Item
      新藝術風設計探究與創作-以中國仕女圖與飛天仙女為例
      (2005) 張益明
      摘 要 「新藝術」風格創新又兼具美感,視覺意像純真令人感動,帶給觀者無限的視覺享受與心靈愉悅。百餘年來,「新藝術」的精神在藝術家們心中沉澱發酵,牽引著世界藝術的走向,它是人類抗拒陳舊觀念、認同新的藝術時代來臨的表徵。多數藝術家都對其心存敬意,虛心領受。 未來是重視美感與強調生活美學的世界,許多傳統藝術都不免藉助電腦,科技將是人類賴以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元件。身為設計師應站在時代的尖端,主動積極地去嘗試接觸新科技,只有跟時代的腳步接軌,設計藝術才能永續發展。 傳統人物畫能體現中國的美學精神,與時代背景息息相關,它不但呈現當代繪畫的形式,也涵蓋了社會價值與民族思想。而較能代表中國女性的人物除了中國四大美女趙飛燕、楊貴妃、貂蟬、西施之外,還有敦煌的飛天仙女。 為符合當代潮流,本創作之基礎為以「新藝術」與「中國仕女畫」為主軸,以軟體為創作工具,嘗試以向量軟體表現國畫技法及風格。相關文獻及作品經創作者分析、內化整合後,用電腦仿製中國工筆畫,在中國仕女畫的傳統中融入西方新藝術的特質,創造中國仕女畫的新風貌。 未來台灣需要開展具本土特色的文化,創作者所做嘗試只是一個開端,設計是無限的可能,也是不可能的結合,在綿延不絕的設計思潮中,勇於創新、開拓新境,將是藝術創作者肩負的重責,也是藝術永恆生命的基石。
    • Item
      新藝術風格應用於印花創作研究—以現代女性消費心理為例
      (2018) 陳淑敏; Chen, Shu-Min
      新藝術Art nouveau為西元1880年至1910年橫跨歐美地區,以線條表現與裝飾美為主要目的藝術風格思潮,新藝術在當時並非為全新的藝術形態,而是吸收外來文化並融合多種時期的藝術特色。抱持著對舊時代的感懷兼具世紀末對邁向新時代的憧憬,複雜的情感造就出新藝術不僅只是風格,更是個思想活動風潮。時值女權運動的萌芽發展,女性藝術教育普及與女性專業技能的培養,加上女性的消費能力提高,造就許多以女性為新藝術風格主題的海報與設計。本研究將探討新藝術風格特色與當時女性形象,並以KJ歸島法與訪談方式,針對新藝術插畫圖像風格的表現手法進行分類,共獲得九種經典新藝術女性形象,分別為1.官能性感、2.生活閒適、3.歡愉熱情、4.高貴上流、5.知性專業、6.淡漠孤獨、7.神聖靈性、8.優雅唯美、9.神秘簡化。經瞭解當時對女性造型的描寫,喜好推崇以豐乳肥臀與腰線的展露為主;並將女性象徵為神話故事中的女神,給予性感神秘氛圍。愉悅的表情與華麗飛揚的裙襬線條代表著自我解放,更有女性穿著褲裝騎乘腳踏車作為自由新生活的表現,皆為新藝術展露女性形象樣貌之手法。各年代的女性皆以當時代的歷史文化背景反映在自身的形象上,自二十世紀以來,女性觀念的改變與女性自我覺醒,女性意識的提升促成消費動力,女性生活與消費產生更緊密的連結。本研究將新藝術時期風格海報圖樣所得經典女性形象,結合現代女性消費心理思維,以新藝術裝飾性手法設計九種主題絲巾印花,呈現於服飾與生活飾品,透過女性的織品裝飾彰顯個人特色與自我意識。本研究對新藝術風格文獻與探討研究流程,結合女性消費心理所設計之圖樣,可供日後設計者依此脈絡作為創作元素與靈感的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