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育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1

本所於民國75年秋奉教育部核准設立,經當時理學院吳院長京一、與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生物系、地球科學系等系主任,以及本校科學教育學者之籌備和規劃,分別於75年成立博士班,於76學年度招收第1屆博士班學生,83年成立碩士班,於84學年度起正式招收第1屆碩士班學生,87年成立教學碩士班,於88學年度招收第1屆教學碩士班學生。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探究不同電腦模擬使用情境對概念學習的影響:以七年級遺傳單元為例
    (2009) 王士文; Shin-Wen Wang
    本研究針對在國中七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中「遺傳」的學習單元,分別探討不同教學取向中不同學習成就學生,進行電腦模擬軟體的學習,對概念學習過程、感受程度和對話量的差異。本研究對象共145人,分兩組教學,「教師展示教學」組72人,「學生自控操作學習」組73人,在電腦教室中兩人一組使用一台電腦。研究工具包括:遺傳學成就測驗、遺傳概念二階式診斷測驗、資訊融入教學感受問卷和電腦側錄等工具。 根據雙因子變異數分析(三次測驗 × 教學取向)的結果發現,兩組(展示組和操作組)學生在後測和延宕後測的組內表現都有進步,且達到顯著差異,但是組間比較沒有顯著差異,顯示兩種教學取向皆可使學生達到學習效益。進一步分析概念類型發現,操作組的教學取向對學生學習遺傳概念幫助較大。在後測和延宕後測中,兩組(展示組和操作組)的高成就和中成就學生都有顯著進步,展示組的低成就學生在延宕後測分數表現比後測退步,顯示展示組教學取向對低成就學生的記憶保留幫助較少。 兩組學生對資訊融入教學的感受都持有正向看法,根據雙因子變異數分析(感受程度 × 教學取向),發現兩者在學生成就表現間沒有交互作用,顯示正向的感受不一定讓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較有幫助。在學生對話表現上發現,操作組比展示組專心於探究學習單上的問題,有助於概念改變;展示組的低成就學生課外話題較多,影響學習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