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育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1
本所於民國75年秋奉教育部核准設立,經當時理學院吳院長京一、與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生物系、地球科學系等系主任,以及本校科學教育學者之籌備和規劃,分別於75年成立博士班,於76學年度招收第1屆博士班學生,83年成立碩士班,於84學年度起正式招收第1屆碩士班學生,87年成立教學碩士班,於88學年度招收第1屆教學碩士班學生。
News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論數學素養之意涵及小學階段評量工具之開發(2005) 陸昱任; Yi-Ren Lu近年來數學素養儼然已成為數學教育的一項重要的指標,而九年一貫課程數學領域綱要中亦以數學素養作為其標的,鑑於國內尚無相關研究,因此本研究即以數學素養為研究方向,擬定研究目的三項:(1)探討數學素養的意涵;(2)建構數學素養能力指標;(3)初步探討與效化國小學生數學素養評量工具。在研究過程中即依據三項研究目的,分為三個子研究分別針對不同的研究問題予以探討。 一、研究一:何謂數學素養 研究一主要透過內容分析法與文獻資料的蒐集與分析,逐步形成對於研究主題的認識與觀點,並界定數學素養的意涵應當是「在社會文化的脈絡中,能用數學的眼光看世界,能認識及轉換多樣化的資訊成數學的形式,使用數學解決來自生活上的問題,以作為判斷和做決定的依據,並且能透過說明與溝通,讓別人瞭解據以決定的過程與結果。」 二、研究二:數學素養能力指標的建構 研究二則是以數學素養重要的組成要素為依據發展數學素養能力指標,並且認為解決問題的能力、推理思維的能力、溝通說明的能力、評斷做決定的能力、資訊取則與表徵的能力以及使用數學的意向是數學素養能力指標中六個重要的向度。 三、研究三:數學素養評量工具的開發與效化 本研究國小學生數學素養評量工具主要是以數學內容(數與計算、圖形空間與實測、資料處理)、數學素養能力指標(依數學素養重要的組成要素發展)以及情境類型(居家上課購物、健康衛生飲食、休閒娛樂交通)三個向度結構。在試題的部分,則以題組的方式呈現,包含一般的單選題及二階段評量試題,並於預試之後形成三份題本。評量工具的效化則是以「瞭解評量工具是否與數學素養的意涵對齊」、「試題的項目分析」以及「測驗的信效度分析」等作為評量工具效化的三個主軸。從訪談過程中歸納出三項教師與學生對於評量工具的觀感,分別是思考與使用數學解題、與生活經驗的連結以及訊息的多樣與閱讀,這些特質皆符合本研究中對於數學素養意涵的界定。而在試題的項目分析與測驗的信效度分析中,結果發現三份題本重測信度分別是0.91、0.80及0.92。透過進一步的分析亦發現,學校數學與數學素養評量的表現呈現中度相關,且相同情境類型中不同數學內容向度間的表現大多數呈現中度相關,而相同數學內容中不同情境類型向度間的表現亦多數呈現中度相關。Item 卓越數位學習科學研究中心(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9-07-31) 張俊彥; 陳伶志; 李忠謀; 李蔡彥; 曾元顯; 襲充文本卓越數位學習科學研究中心將與國際頂尖研究機構合作*,發展整合新興科技 之創新科學學習環境(運用影像處理,語音處理,視訊處理,語音辨識,行動科技,機 器翻譯,自然語言處理,資料探勘,機器學習等等技術)。其主要目的在於建立同時兼 具個人學習以及團體互動等特色的學習教材與評量工具為基礎的智慧型教室。為了達 成上述目標,本計畫將致力於整合科學教育、認知科學、資訊科學、資訊工程等多元 領域專家,並提出四個子計畫,建構下列三個密切關聯的研究取向:(1) Classroom 2.0 旨在勾勒未來教室環境之藍圖;(2) Mobile 2.0 旨在增進師生之間與同學之間的互動; (3) Testing 2.0(包含兩個子計畫)將發展創新性評量技術並協助整體計劃評鑑之實施。 本計畫發展的創新學習環境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策略、師生之間的互動 以及科學學習成效之認知與情意的改變,將為本計畫評估與探索的重點。這些改變包 括了學生的地球科學/資訊科學專業領域知識、高層次思考能力、動機與態度等。總計 畫的任務著重於協調各子計畫之運作、統整各子計畫間之實驗設計,以及整體計畫評 鑑之實施。除此之外,總計畫亦將負責卓越數位學習科學研究中心之組織運作、定期 實施研究團隊討論會議、建置實驗教室環境、參訪國際頂尖之研究中心及學者、舉辦 國際會議或工作坊等等。Item Are you SLiM? – Developing an instrument for civic scientific literacy measurement (SLiM) based on media coverage(SAGE Publications, 2012-08-01) Rundgren, C. J.; Chang Rundgren, S. N.; Tseng, Y. H.; Lin Pei-Ling; Chang, C. Y.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velop an instrument to assess civic scientific literacy measurement (SLiM), based on media coverage. A total of 50 multiple-choice items were developed based on the most common scientific terms appearing in media within Taiwan. These questions covered the subjects of biology (45.26%, 22 items), earth science (37.90%, 19 items), physics (11.58%, 6 items) and chemistry (5.26%, 3 items). A total of 1034 students from three distinct groups (7th graders, 10th graders, and undergraduates) were invited to participate in this study. The reliability of this instrument was 0.86 (KR 20). The average difficulty of the SLiM ranged from 0.19 to 0.91, and the discrimination power was 0.1 to 0.59. According to participants’ performances on SLiM, it was revealed that 10th graders (Mean = 37.34±0.23) performed better than both undergraduates (Mean = 33.00±0.33) and 7th graders (Mean = 26.73±0.45)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ir SL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