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專業學院—生命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8

本系學士班之教育目標為「培育優良之生物科教師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雙軌並行。

因應少子化的衝擊,本系調整相關員額及教學資源之分配,在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上,特別注重學生基礎學識、研究能力和研究方法的訓練,使學生可依個人志趣作學習規劃,畢業後有更寬廣的出路。

本系碩、博士班之教育目標則以「培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為主,並兼顧師資培育,故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以培養獨立研究能力為主要目標。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7 of 7
  • Item
    蕹菜萌發期間澱粉及蛋白分解酶基因表現之組織特異性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1999-12-??) 侯新龍; 林聰慧; 張永達; 余淑美; 童武夫
    蕹菜萌發期間種子內的不同組織酶基因表現之差異,與生理機能之關聯性為本文之研究重點。萌發0.5天種子內的胚乳,可測到相當高的澱粉分解酶(α-amylase)活性及大量澱粉分解酶mRNA的堆積,但隨後都急迫下降。顯然這些酶分子及其mRNA,很可能是在種子成熟時期所轉錄、轉譯的。而萌發期間子葉及胚軸都測不到澱粉分解酶mRNA的存在,因此推論澱粉分解酶基因在此萌發期間,無論是胚乳、子葉或胚軸組織皆不表現。蛋白分解酶(proteinase) mRNA在胚乳及胚軸組織,也是隨著種子的萌發而急速下降、消失。唯有子葉組織的酶基因在萌發期間有所表現。 細胞分裂素(benzyladenine)和吉貝素(gibberellic acid)的處理,並不影響胚乳組織α-amylase 的活性。細胞分裂素則對子葉的蛋白分解酶活性有短暫性的促進效果,此促進作用似乎與子葉的生長發育有關。從南方轉潰分析結果顯示,α-amylase及蛋白分解酶基因在基因組中皆為單份( single copy)基因。
  • Item
    光照對台灣水韭葉片生長之影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1991-12-??) 張永達; 楊冠政; 童武夫
  • Item
    Observation on the Epidermal Stomata of a Cup-Like Gall of Litsea Acuminata (Lauraceae)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2008-12-??) 楊曼妙; 黃盟元; 簡萬能; 董景生; 張永達; 楊棋明
    本文以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Litsea acuminata葉上一種杯狀蟲癭的表皮之形態與結構。此蟲癭在任何生長階段,其表皮都無正常形態之氣孔,且其表皮都比葉表皮平滑。在幼年階段,其表皮出現網線,沿著網線分佈連串小裂縫,其大小介於16.5×6.7μm2-23.3×20.0μm2之間,此時看不到裂縫下之洞隙。隨著蟲癭增長,裂縫變更大更深,其大小介於20.2×21.0μm2-24.9×17.1μm2之間,此時其裂縫下之隧道狀網路洞隙完全曝漏。迄今尚不知道這些隧道狀網路洞隙是否與蟲癭光合作用之空氣交換或與癭內蟲呼吸有關。
  • Item
    台灣水韭之氣孔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1987-12-??) 張永達; 楊冠政
  • Item
    美洲蟑螂第六腹神經節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1993-12-??) 張穎文; 張永達; 林金盾
  • Item
    光照與吉貝素對蕹菜子葉擴展之影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1991-12-??) 羅淑惠; 張永達; 鄭湧涇; 童武夫
  • Item
    台灣水韭景天酸代謝現象(CAM)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1988-10-??) 張永達; 楊冠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