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專業學院—生命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8

本系學士班之教育目標為「培育優良之生物科教師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雙軌並行。

因應少子化的衝擊,本系調整相關員額及教學資源之分配,在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上,特別注重學生基礎學識、研究能力和研究方法的訓練,使學生可依個人志趣作學習規劃,畢業後有更寬廣的出路。

本系碩、博士班之教育目標則以「培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為主,並兼顧師資培育,故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以培養獨立研究能力為主要目標。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沙門氏菌之單株抗體的生產與分析研究
    (2012) 黃韻如; Yun-Ju Huang
      沙門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是造成全球食物中毒的最主要病原菌之一,不但威脅人類的健康,也會造成社會問題及經濟損失,因此發展快速、準確的沙門氏菌檢驗方法有其必要性。目前我國對沙門氏菌的標準檢驗方法是使用傳統的細菌培養法,缺點是完成檢驗所需的時間較長,且耗費較多的人力與空間。故本研究擬生產可辨識沙門氏菌的專一抗體,以利後續更新沙門氏菌的檢測方法,或是做為沙門氏菌的基礎研究工具之用。   在本研究中,我們以沙門氏菌(Typhimurium血清型)的細胞壁溶出物或以超音波震盪處理的破菌樣品做為抗原,分別對小鼠進行免疫注射,經過三次細胞融合及選殖實驗後,總共篩選得到七株可辨識沙門氏菌的單株抗體:其中的一株(I-1)除了可辨識沙門氏菌之外,也會辨識各種測試的革蘭氏陽性菌及革蘭氏陰性菌;一株(II-1)除了可辨識沙門氏菌之外,也會辨識腸菌科中的大腸桿菌及志賀氏桿菌;兩株(III-1、III-2)會對沙門氏菌的Typhimurium和Enteritidis兩種血清型產生反應,但不會對其他腸菌科的細菌作用;另三株(IV-1、IV-2、IV-3)則只會辨識沙門氏菌中的Typhimurium血清型菌株。這七株抗體中,有四株(III-2、IV-1、IV-2、IV-3)的辨識抗原,經檢測後確定為lipopolysaccharide (LPS)上的O antigen:其中一株(III-2)專一辨識沙門氏菌的O12 antigen;其餘三株則是辨識O5 antigen。   本研究所生產的七種單株抗體,依其專一性及結合力的差別,或可做為基礎研究的工具,如不同菌種的親緣關係探討或特定抗原的鑑定;亦可被應用於病原菌檢測方法的開發或功能性食品的生產。此外,我們也開發了一種新的免疫檢測方式,藉簡易的離心濃縮步驟,將細菌的偵測極限降低至104 CFU/mL,偵測時間僅需2.5 h以內。未來透過偵測敏感度的進一步提升,應有取代當前國家標準方法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