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專業學院—生命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8
本系學士班之教育目標為「培育優良之生物科教師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雙軌並行。
因應少子化的衝擊,本系調整相關員額及教學資源之分配,在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上,特別注重學生基礎學識、研究能力和研究方法的訓練,使學生可依個人志趣作學習規劃,畢業後有更寬廣的出路。
本系碩、博士班之教育目標則以「培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為主,並兼顧師資培育,故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以培養獨立研究能力為主要目標。
News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臺灣地區展足蛾科之分類學研究及生活史探討(2021) 沈宗諭; Shen, Zong-Yu展足蛾科(Stathmopodidae)之成員由於停棲時後足向上舉起,且幾乎與身體垂直,而得名。該科係由英國昆蟲學家Meyrick於1913年建立,其後澳洲昆蟲學家Nielsen等人認為該科成員部分形態特徵和織蛾科(Oecophoridae)相似,於1996年將其處理為織蛾科下的亞科。近來芬蘭昆蟲學家Kaila等人基於分子生物學及形態學證據合併分析後,認為展足蛾科仍應為一獨立的科。由於展足蛾體型微小,相關研究多停留在科級以上處理,種級研究則頗為缺乏。臺灣地區的本科成員目前資料不多,臺灣物種名錄中目前登錄展足蛾15屬26種,然而依照近期鱗翅目系統分類學研究的結果,其中許多屬已經被從該科移出。俄羅斯昆蟲學家Sinev於2015年發表之全世界展足蛾科成員名錄,並依照本科之鑑別特徵檢查後,判斷臺灣物種名錄上已紀錄之展足蛾科之種類應為5屬15種。本研究藉由標本檢視及田野調查等方法釐清臺灣地區展足蛾科成員的分類問題。經本研究野外採集、標本檢視以及與原始文獻進行比對後,已整理、判斷目前臺灣地區已知展足蛾科9屬56種,其中部分種類,形態及交尾器特徵和已知種類有所差異,是否為新種將於後續研究中加以探討。此外,在本研究中亦已發現臺灣地區22種展足蛾之生活史,包含20種取食蕨類孢子,及2種取食被子植物果實,其中15種為其他地區生活史未知之新紀錄。Item 台灣產巨蟹蛛科蜘蛛 (蛛形綱:蜘蛛目)之分類研究(2018) 甘保羅; Kan, Po-Lo巨蟹蛛科(Sparassidae)為蜘蛛目的第十一大科,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目前全球已知88屬1224種。巨蟹蛛科的蜘蛛具有橫行性的足,足上蹠節與跗節連接處具三葉性膜,跗節上具有一對梳狀爪。本研究檢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館藏標本,並至全台各地採集新鮮材料作為研究之用。採集時以目視法為主,發現蜘蛛後以小型玻璃管捕捉,並以以70%~75%酒精固定保存。保存的標本將使用解剖顯微鏡(Leica M3Z)進行觀察、鑑定以及繪圖測量。本研究結果顯示台灣產巨蟹蛛科蜘蛛共有7屬29種,其中Bhutaniella angustata狹小不丹蛛、B. forcipata鉗不丹蛛、B. taiwanensis臺灣不丹蛛、 Heteropoda bifurcata二叉高腳蛛、H. lanyuensis蘭嶼高腳蛛、Pseudopoda alishanensis阿里山擬高腳蛛、P. beinanensis卑南擬高腳蛛、P. fengshanensis豐山擬高腳蛛、P. hualienensis花蓮擬高腳蛛、P. ilanensis宜蘭擬高腳蛛、P. kaohsiungensis高雄擬高腳蛛、P. nantouensis南投擬高腳蛛、 P. nenggaoensis能高擬高腳蛛、P. pingtungensis屏東擬高腳蛛、P. shanlinshiensis杉林溪擬高腳蛛、Sinopoda taiwanensis臺灣秦高腳蛛、Thelcticopis taiwanensis臺灣賽蛛,共十七種為未描述的新種;而Olios japonicus Jäger& Ono, 2000日本異足蛛為以往未發現的新記錄種;並描述單性種Pseudopoda recta之雄蛛,及Sinopoda expectata之雌蛛;此外Sinopoda forcipata Karsch, 1881及Micrommata sp.為排除種。Item 台灣產姬蛛亞科蜘蛛(蜘蛛目:姬蛛科)之分類研究(2016) 楊哲昌; Yang, Che-Chang姬蛛亞科(Theridiinae)為姬蛛科中最大的亞科,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目前全球已知41屬1128種。常見於樹林、灌叢及人造建築角落,結條網或不規則網。姬蛛亞科的蜘蛛間疣消失且不具剛毛,雄蛛觸肢脛節上方具有較小的前側與後側觸毛,生殖板上方具有分散的雄孔上紡管。本研究檢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館藏標本,並至全台各地採集新鮮材料作為研究之用。採集時以目視法為主,掃網為輔,發現蜘蛛後以小型玻璃管捕捉,並以70%~75% 酒精固定保存。保存的標本將使用解剖顯微鏡(Leica M32)進行觀察、鑑定以及繪圖測量。本研究結果顯示台灣產姬蛛亞科蜘蛛共有13屬42種,其中Chrysso linchuanensis Zhu& Zhang, 1992 靈川麗蛛, Chr. bimaculata Yoshida, 1998 雙斑麗蛛, Platnickina maculata (Yoshida, 2001a) 多班普雷尼克蛛, P. mneon (Bösenberg & Strand, 1906) 莫恩普雷尼克蛛, Nipponidion okinawense Yoshida, 2001a 沖繩日本蛛, N. yaeyamense (Yoshida, 1993) 石垣日本蛛, Takayus takayensis (Saito, 1939) 湯高蛛和Yunohamella lyrica (Walckenaer, 1841) 琴尤諾蛛,共八種為台灣首次記錄。Chikunia nigriopsis 擬黑千國蛛, Chi. lanyuensis 蘭嶼千國蛛, Chrysso megapora 大孔麗蛛, Chr. taiwanensis 台灣麗蛛,和 Platnickina taiwanensis 台灣普雷尼克蛛,共五種為未描述之新種。此外Chikunia albipes (Saito, 1935) 多色千國蛛為排除種,Theridion elegantissimum Roewer, 1942 為疑問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