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專業學院—生命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8
本系學士班之教育目標為「培育優良之生物科教師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雙軌並行。
因應少子化的衝擊,本系調整相關員額及教學資源之分配,在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上,特別注重學生基礎學識、研究能力和研究方法的訓練,使學生可依個人志趣作學習規劃,畢業後有更寬廣的出路。
本系碩、博士班之教育目標則以「培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為主,並兼顧師資培育,故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以培養獨立研究能力為主要目標。
News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大腸桿菌之單株抗體的生產與分析研究(2012) 呂泰霖; Tai-lin Lu大腸桿菌是造成人類感染疾病的重要病原菌之一,每年都造成全球許多生命及經濟的損失,故開發快速且準確的大腸桿菌檢測方法有其必要性。現今我國使用傳統的細菌培養法作為大腸桿菌檢測的標準檢驗方法,其缺點是過程需時冗長,且需使用較多空間與耗費較多人力。故本研究擬生產可專一辨識大腸桿菌的單株抗體,期能用以開發大腸桿菌的免疫檢測方法,或是作為大腸桿菌的基礎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超音波破菌處理過的大腸桿菌(ATCC 11775,血清型O1:K1:H7)為抗原,對小鼠進行免疫注射,經細胞融合及選殖過程後,共獲得9株單株抗體。依照其對不同菌種的作用特性,這9株抗體可被分類為兩群:第一群共有6株 (I-1 ~ I-6),僅會與大腸桿菌反應;第二群則有3株 (II-1 ~ II-3),除了對大腸桿菌之外,亦會與本研究所測試的其他10種革蘭氏陰、陽性菌作用。 進一步的抗原成分分析結果顯示,第一群抗體所辨識的抗原應為大腸桿菌表面的脂多醣O抗原;第二群抗體則可能辨識細菌的細胞內或分泌性的成分。在應用上,第一群單株抗體具有開發大腸桿菌免疫檢測方法的潛力,亦可透過遺傳工程技術產生重組抗體後,用作為抑菌用途的功能性食品添加成分,此外,本群抗體還可被用作為分析細菌表面O抗原種類之工具;第二群單株抗體則可應用於生菌數的檢測或被用來分離細菌的保守成分,以供親緣關係探討之用。 本研究也利用自行生產的單株抗體(I-5),進行大腸桿菌免疫偵測方法的先驅研究。藉著簡易的步驟,我們開發的微量離心管免疫偵測方法可將大腸桿菌的偵測極限下降至104 CFU/mL,並且整個過程僅需2.5小時即可完成,未來若能進一步確定抗體的專一性及提升檢測方法的敏感度,則將有取代現行標準檢測方法的潛力。Item 沙門氏菌之單株抗體的生產與分析研究(2012) 黃韻如; Yun-Ju Huang沙門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是造成全球食物中毒的最主要病原菌之一,不但威脅人類的健康,也會造成社會問題及經濟損失,因此發展快速、準確的沙門氏菌檢驗方法有其必要性。目前我國對沙門氏菌的標準檢驗方法是使用傳統的細菌培養法,缺點是完成檢驗所需的時間較長,且耗費較多的人力與空間。故本研究擬生產可辨識沙門氏菌的專一抗體,以利後續更新沙門氏菌的檢測方法,或是做為沙門氏菌的基礎研究工具之用。 在本研究中,我們以沙門氏菌(Typhimurium血清型)的細胞壁溶出物或以超音波震盪處理的破菌樣品做為抗原,分別對小鼠進行免疫注射,經過三次細胞融合及選殖實驗後,總共篩選得到七株可辨識沙門氏菌的單株抗體:其中的一株(I-1)除了可辨識沙門氏菌之外,也會辨識各種測試的革蘭氏陽性菌及革蘭氏陰性菌;一株(II-1)除了可辨識沙門氏菌之外,也會辨識腸菌科中的大腸桿菌及志賀氏桿菌;兩株(III-1、III-2)會對沙門氏菌的Typhimurium和Enteritidis兩種血清型產生反應,但不會對其他腸菌科的細菌作用;另三株(IV-1、IV-2、IV-3)則只會辨識沙門氏菌中的Typhimurium血清型菌株。這七株抗體中,有四株(III-2、IV-1、IV-2、IV-3)的辨識抗原,經檢測後確定為lipopolysaccharide (LPS)上的O antigen:其中一株(III-2)專一辨識沙門氏菌的O12 antigen;其餘三株則是辨識O5 antigen。 本研究所生產的七種單株抗體,依其專一性及結合力的差別,或可做為基礎研究的工具,如不同菌種的親緣關係探討或特定抗原的鑑定;亦可被應用於病原菌檢測方法的開發或功能性食品的生產。此外,我們也開發了一種新的免疫檢測方式,藉簡易的離心濃縮步驟,將細菌的偵測極限降低至104 CFU/mL,偵測時間僅需2.5 h以內。未來透過偵測敏感度的進一步提升,應有取代當前國家標準方法的潛力。Item 雞蛋IgY抗體的生產與純化研究(2012) 汪宗明; Zong-Ming WangIgY是雞蛋蛋黃中的主要抗體,相較於以哺乳類動物生產IgG多株抗體,以雞蛋生產IgY多株抗體不但方式更為簡便、成本較低廉、產量也較為豐富,且程序也較符合人道要求。此外,由於鳥類與哺乳類動物的親緣關係較遠,IgY在醫學應用上能減少偽陽性反應的發生,因此IgY多株抗體具有基礎研究、一般檢驗、醫學診斷與治療等多方面用途的應用潛力。 在本研究中,我們一方面以小鼠的IgM免疫球蛋白為模式抗原,對雞隻進行免疫注射,以探討生產專一IgY抗體之適當條件;另一方面也發展從液態蛋黃及冷凍蛋黃中粗萃取IgY的方法;此外,我們也利用基因工程的方式,生產抗原的重組蛋白質,並將其製備成吸附管柱,以純化獲得純度、效價及專一性皆優良的IgY抗體樣品。 本研究已成功建立以雞隻生產小鼠免疫球蛋白之IgY抗體的模式,可做為以雞隻生產其他相關抗原之IgY多株抗體的參考;我們也已開發出快速、經濟、有效的IgY萃取與純化方法,除了顯著提升萃取蛋黃IgY的效率與便利性之外,更能增進IgY抗體的應用範圍。Item Enhancing Th1 Cell Activities in Mice by Short-term Oral Administration of Gynostemma Pentaphyllum Extracts(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2007-06-??) 黃文忠; 沈建忠; 劉倩君; 郭敏玲; 張郁珮; 楊榮季; 李銘亮絞股藍 (Gynostemma pentaphyllum) 廣泛的分佈在中國南部、南韓與日本,在中國與有些亞洲國家,絞股藍被拿來當作保健茶飲用。我們曾嘗試將絞股藍的萃取液,連續五天腹腔注射到小鼠的腹腔,發現可以提升血液IgG2a的增加,脾臟細胞用Con A刺激後培養兩天,也可以發現Th1及Th2細胞相關的細胞激素會有上昇的現象。本實驗我們使用正常給藥的口服方式,觀察免疫反應表現是否與腹腔注射給藥一樣。實驗結果證明,短期口服絞股藍不僅可以增進血液IgG2a的量,也會促進脾臟細胞培養後Th1細胞相關的細胞激素增加,並且抑制Th2細胞相關的細胞激素IL-4的分泌量。Item Expression of a Recombinant Protein which can be Recognized by Antibody to Toxoplasma Gondii SAG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2008-06-??) 費昌勇; 林大盛弓蟲感染在人跟動物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弓蟲症是一分佈很廣的人畜共通傳染病,因此在經濟及公共衛生上皆很重要。由於弓蟲症缺乏特殊的臨床症狀,必須要使用診斷技術偵測感染。偵測抗弓蟲抗體,是一非常有用的感染指標。然而,只當測試樣品能辨識弓蟲獨特的表面抗原1(SAG1)時,方能確定診斷。SAG1在各種不同株的弓蟲其結構幾乎完全一樣,因此在弓蟲症診斷上為一非常有用的分子。在本研究,SAG1基因經增幅並進一步純化出具有1,011base pairs之核苷酸,然後連接上已去磷酸化直線形的pET-24b載體,形成具有6,320 base pairs之pET-24b/SAG1重組體。將此重組體植入氯化鈣處理過之Escherichia coli後,表現一63 kilodaltons之蛋白質。利用immunoblotting證實,此重組蛋白質亦可被能辨識SAG1分子之弓蟲感染貓的血清所結合。更進一步測試發現,所有30個能辨識表現的重組蛋白質之陽性血清,在使用此重組蛋白質之kinetics-based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亦呈陽性。因此,使用此表現的重組蛋白質之ELISA結合了傳統ELISA與費時的immunoblotting兩者之優點,具有非常好的靈敏性與特異性,將成為一調查大量血清樣品之非常有效的工具。此重組蛋白質之可能發展為疫苗使用亦在文中討論。Item Seroprevalences of Antibodies to Toxoplasma gondii in Stray Dogs in Taipei(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2004-06-??) 林大盛; 費昌勇; 馬屏禾; 彭雲明弓蟲感染非常普遍,在經濟及公共衛生上很重要。為了提供基本的數據做為臺北市流浪犬弓蟲症之流行病學研究,本調查以kinetics-base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合併immunoblotting偵測弓蟲IgG及IgM血清抗體盛行率。Immunoblotting 可以檢測出弓蟲特異性30kD表面抗原。結果顯示整體弓蟲抗體的血清陽性率為8% (n=100),而95%confidence interval為(0.0352, 0.152)。IgG及IgM抗體盛行率分別為6%及3%,然而此差異統計上並不顯著(McNemar’s test, P=0.0898)。只有少數的流浪犬為活動性弓蟲感染(即IgM陽性)。弓蟲抗體盛行率在雄犬為11.4% (n=44),而在雌犬為5.4% (n=56)。抗體盛行率和性別無關(Fisher’s exact test, P=0.2951)Item Change of Antibody Isotypes in FMD-Vaccinated Sows and Piglets(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2002-??-??) 林大盛; 李龍湖; 彭雲明口蹄疫為偶蹄類之一高度傳來病。臺灣於1997年爆發O1型口蹄疫病毒之後,所有豬隻皆注射口蹄疫疫苗。本研究乃要探討抗體isotypes在口蹄疫疫苗注射豬隻的變化以及母體移行抗體對疫苗注射仔豬之抗體isotypes產生的影響。為了探討抗體變化情形,在五個月期間於不同時間點採集二十頭疫苗補強注射過豬隻(A及B場各十頭)血清。同時自A及B場各十入頭一月齡仔豬在疫苗注射之前與之後收集血清。A場仔豬在三月齡時接受疫苗注射,而B場仔豬共接受兩次疫苗注射分別於二及三月齡時。對照、經血清樣品乃採自三十頭specific pathogen-free豬隻,以及自兩場三十頭注射過口蹄疫疫苗但尚未補強豬隻。使用口蹄疫病毒蛋白質(含有可被疫苗注射過豬隻血清抗體認識的13kD及66kD抗原)於本試驗。結果發現,接受疫苗注射且有補強豬 隻,其IgG1抗體量比沒補強注射者顯著增加。IgG2抗體只在A場豬隻有上升情形。和沒補強注射豬隻比較,IgA量在A、B兩場並沒顯著增加。A場豬隻IgM抗體維持一常值,且顯著比B場和沒補強注射豬隻高。沒補強注射豬隻比specific pathogen-free豬隻有較高的IgG1,IgG2及IgA量;而IgM抗體在此兩組並沒顯著差異。主要的母體移行抗體為IgG1和IgG2。血清IgG1及IgG2抗體只在接受兩次疫苗注射之仔豬顯著增加。然而,IgM和IgA量在接受一次或兩次疫苗注射之仔豬並沒顯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