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專業學院—生命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8
本系學士班之教育目標為「培育優良之生物科教師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雙軌並行。
因應少子化的衝擊,本系調整相關員額及教學資源之分配,在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上,特別注重學生基礎學識、研究能力和研究方法的訓練,使學生可依個人志趣作學習規劃,畢業後有更寬廣的出路。
本系碩、博士班之教育目標則以「培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為主,並兼顧師資培育,故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以培養獨立研究能力為主要目標。
News
Browse
9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臺灣產擬蠅虎亞科群(蜘蛛目: 蠅虎科)蜘蛛之分類研究(2013) 陳俊志; Chun-Chih Chen擬蠅虎亞科群(Plexippoida)是蠅虎科中的亞科群之一,包含擬蠅虎亞科(Plexippinae)及蠅犬亞科(Pelleninae)共有22屬,目前已知有687種。常見於田間、灌叢及樹林中,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亦是台灣常見的徘徊性蜘蛛之一。擬蠅虎亞科群的雄蛛在顎葉部有鋸齒狀突起,以及在盾片上具有一突起構造可資區別。本研究主要是參考臺灣師範大學館藏標本的採集紀錄和相關文獻,至台灣各地(附錄一)進行樣本採集,採集時選擇平原草地、山區步道以及林地等蠅虎可能出現的棲地,以目視法為主,掃網為輔,發現蜘蛛則以空底片盒捕捉,之後於實驗室進行觀察鑑定以及後續之繪圖與測量。本論文報告台灣產擬蠅虎亞科群 (Plexippoida) 蜘蛛共二亞科(plexippinae)和(Pelleninae)10屬22種,其中擬蠅虎亞科有七屬十八種,包括新紀錄三屬,分別為緬蛛屬(Burmattus)、艾普蛛屬(Epeus)和獵蛛屬(Evarcha),新種三種為臺灣艾普蛛(Epeus taiwanus Chen et Chen, sp. nov.)、臺灣獵蛛(Evarcha formosana Chen et Chen, sp. nov)和臺灣雅蛛(Yaginumaella taiwanica Chen et Chen, sp. nov.),新紀錄種共九種,分別為波氏緬蛛(Burmattus pococki)、雙尖艾普蛛(Epeus bicuspidatus)、榮艾普蛛(Epeus glorius)、廣西艾普蛛(Epeus guangxi)、帶獵蛛(Evarcha fasciata)、黃帶獵蛛(Evarcha flavocincta)、毛首獵蛛(Evarcha hirticeps)、弗氏紐蛛(Telamonia vlijmi)、條紋雅蛛(Yaginumaella striatipes),並首次紀錄雙尖艾普蛛、榮艾普蛛與毛首獵蛛之雌蛛,文中並將Plexippus incognitus (Dönitz et Strand, 1906) 處理為排除種;而蠅犬亞科(Pelleninae)共計三屬四種,包括新紀錄二屬,分別為菱頭蛛屬(Bianor)和西菱頭蛛屬(Sibianor),新紀錄種三種,分別為華南菱頭蛛(Bianor angulosus)、斑菱頭蛛(Bianor maculatus)和暗色西菱頭蛛(Sibianor pullus)。本研究結果可增進擬蠅虎亞科群蜘蛛物種多樣性與地理分布的了解,以做為往後台灣蠅虎科蜘蛛各方面研究的基礎。Item 台灣產長腳蛛科蜘蛛(蛛形綱:蜘蛛目)之分類研究(銀腹蛛屬除外)(2013) 蔡旻昇; Ming-Sheng Tsai長腳蛛科(Tetragnathidae)為蛛形綱蜘蛛目的第十大科。在台灣常見於灌叢、林地及田間等潮溼的地方。台灣的長腳蛛分屬於長腳蛛亞科,后蛛亞科和銀腹蛛亞科三亞科,其中長腳蛛亞科的成員,螯肢相當發達,具有成排的大齒; 雌蛛無外雌器與受精管等器官; 雄蛛觸肢器的杯葉狹長,與副杯葉之間形成關節。后蛛亞科的雌蛛外雌器骨化程度較強,受精囊骨化; 雄蛛觸肢器的脛節或杯葉基部有突起,插入器與引導器分離。銀腹蛛亞科的雌蛛骨化程度弱,受精囊呈薄壁狀; 雄蛛的亞盾板較小,插入器被引導器包覆。台灣的長腳蛛科研究,目前只有零星的調查記錄與物種描述,尚未進行完整的分類研究。本研究在台灣及鄰近島嶼進行調查,以徒手或掃網等方式進行採集,並以70%的酒精固定保存製成標本,進行物種辨識與型質測量。調查結果台灣的長腳蛛科蜘蛛除了銀腹蛛屬外,共有后蛛亞科4屬9種,長腳蛛亞科1屬12種,以及銀腹蛛亞科5屬11種,其中美麗麥蛛 Menosira ornata Chikuni, 1955、黑背后蛛 Meta nigridorsalis Tanikawa, 1994、印氏天星蛛 Mesida yini Zhu, Song et Zhang, 2003、佐佐木沖繩蛛 Okileucauge sasakii Tanikawa, 2001、喜隨蛛Opadometa grata (Guérin, 1838) 和田林高腹蛛 Tylorida tianlin Zhu, Song et Zhang, 2003 等6種為台灣首次記錄;而Meta alishanensis Tsai et Chen, sp. nov. 阿里山后蛛,Meta kueilinensis Tsai et Chen, sp. nov. 檜林后蛛,Meta laisheshanensis Tsai et Chen, sp. nov. 來社山后蛛,Meta taiwanica Tsai et Chen, sp. nov. 台灣后蛛,Meta wuluensis Tsai et Chen, sp. nov. 霧鹿后蛛和Mesida taiwanica Tsai et Chen, sp. nov. 台灣天星蛛等共6種為新種。排除種Tetragnatha gracilis (Bryant, 1923)及疑問種 Tetragnatha nepaeformis Doleschall, 1859各一種。Item 台灣產渦蛛科(蛛形綱:蜘蛛目)蜘蛛之分類研究(2012) 鍾珞璿; Lo-Hsuan Chung本論文共報告台灣產渦蛛科蜘蛛6屬21種,其中新種有5種:Octonoba alishanensis sp. nov.、O. kuanwuensis sp. nov.、Uloborus lushanensis sp. nov.、U. taiwanus sp. nov. 和U. wulaiensis sp. nov.; 新記錄種5種:Miagrammopes bifurcatus、O. biforata、O. senkakuensis、U. penicillatoides及U. walckenaerius,並首次描述O. albicola及O. lanyuensis的雄蛛。此外,本文將O. varians處理為排除種,並將U. formosanusYoshida, 2012處理為U. penicillatoides的同物異名。本論文共調查到台灣產渦蛛科蜘蛛4屬5種之染色體數目,其中O. albicola、O. spinosa和U. walckenaerius雌 (F) 雄 (M) 染色體數目為2n = 18M/ 20F,Philoponella prominens染色體數目為2n = 34M/36F,這四種蜘蛛性別決定機制均為X1X2O型,而Z. geniculata染色體數目為2n = 9M/10F,性別決定機制則為XO型;染色體數目和性別決定機制的多樣性有待日後持續進行調查研究。本研究結果除可增進國人對台灣產渦蛛科蜘蛛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習性的瞭解外,並可作為日後染色體演化研究之基礎。Item 台灣產銀腹蛛屬(蜘蛛目:長腳蛛科)蜘蛛之系統分類研究(2009) 劉錫軒; Hsi-Hsuan Liu本論文共報告台灣產銀腹蛛屬蜘蛛9種,其中新種有台灣銀腹蛛(Leucauge taiwanensis sp. nov. );新紀錄種有4種:西里伯銀腹蛛(L. celebesiana)、十字銀腹蛛(L. crucinota)、小肩斑銀腹蛛(L. subblanda)、武陵銀腹蛛(L. wulingensis)。文中將大銀腹蛛(L. magnifica)處理為西里伯銀腹蛛的同物異名;擬方格銀腹蛛(L. subtessellata)處理為方格銀腹蛛(L. tessellata)的同物異名。脈斑銀腹蛛(L. venusta),處理為排除種。並以19種銀腹蛛亞科類群為內群,長腳蛛屬為外群,以45個形態特徵進行銀腹蛛屬的支序分析,台灣產銀腹蛛屬可分為兩個亞群,其中十字銀腹蛛與雪銀腹蛛(L. argentina)成為一單系群,可能屬於未知的新屬,而隨蛛屬(Opadometa)蜘蛛與其餘的台灣產銀腹蛛屬蜘蛛被歸入另一個亞群,其姊妹群為天星蛛屬(Mesida)。結果顯示現有的台灣產銀腹蛛屬為一複系群。本研究結果將可增進台灣銀腹蛛屬蜘蛛資源和物種多樣性之知識基礎。Item 臺灣產鷲蛛科之分類研究(2005) 楊雅菁中文摘要 本論文對台灣產鷲蛛科蜘蛛進行分類研究,主要到全省各地採集活體標本,並檢視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館藏標本,以形態學方法於解剖顯微鏡下觀察雌、雄蜘蛛的生殖構造及其他外部特徵,並重新繪圖與測量。雄蛛觸肢器及雌蛛外雌器以細剪剪下,詳細觀察其構造,外雌器以10%KOH溶液加熱處理,觀察內部構造。本研究中所使用的標本皆以70%酒精溶液保存,並存放於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NTNUB-Ar)。 本研究結果將台灣產鷲蛛科處理為8屬16種及1個排除種,新增6屬13種。其中掠蛛屬(Drassodes)、希托蛛屬(Hitobia)、齒蛛屬(Odontodrassus)、近狂蛛屬(Drassyllus)、旋管狂蛛屬(Setaphis)與枝疣蛛屬(Cladothela)為新紀錄屬;鋸齒掠蛛(Drassodes serratidens)、單帶希托蛛(Hitobia unifascigera)、波氏狂蛛(Zelotes potanini)、本渡齒蛛(Odontodrassus hondoensis)、小狂蛛(Zelotes exiguus)、小枝疣蛛(Cladothela parva)、沙勞越狂蛛(Zelotes sarawakensis)、和八木沼氏希托蛛(Hitobia yaginumai)等八種為新紀錄種。台北近狂蛛(Drassyllus taipeiensis sp. nov.)、台灣旋管狂蛛(Setaphis formosanus sp. nov.)、南化狂蛛(Zelotes nanhuaensis sp. nov.)、台東狂蛛(Zelotes taitungensis sp. nov.),及台灣狂蛛(Zelotes taiwanensis sp. nov.)等五種為新種。疑問種為西表狂蛛(Zelotes iriomotensis Hayashi, 1994)和白環鷲蛛(Kishidaia albimaculata Saito, 1934)還需更進一步的鑑定。武昌狂蛛(Zelotes wuchangensis Schenkel, 1963)為排除種。 本研究結果不僅可增進我們對台灣鷲蛛科蜘蛛資源及物種多樣性的了解,並可作為未來鷲蛛科生活史、行為與系統演化等領域研究之基礎。Item 台灣產袋蛛科(蛛形綱:蜘蛛目)之分類研究(2005) 黃文俊本論文對台灣產袋蛛科蜘蛛行分類研究,主要至全省各地採集活體標本,並檢視師大生命科學系收藏之標本,以形態學方法於解剖顯微鏡(Leica Wild M3Z)下觀察雌、雄蜘蛛之生殖構造,並根據台灣的標本進行繪圖與測量。雌蛛外雌器以細剪剪下,並以10%KOH溶液加熱處理,以觀察內部的生殖構造。 研究結果將台灣產袋蛛科處理為3屬29種,新增1屬15種。其中馬蒂蛛屬(Matidia)為新紀錄屬;褶袋蛛(Clubiona corrugata Bsenberg et Strand, 1906)、千島袋蛛(C. kurilensis Bsenberg et Strand, 1906)、齒袋蛛(C. moralis Song et Zhu, 1991)、草綠袋蛛(C. viridula Ono, 1989)、長腿紅螯蛛(Cheiracanthium eutittha Bsenberg et Strand, 1906 )與摩紅螯蛛(C. mordax L. Koch, 1866)等六種為新紀錄種;短棘袋蛛(Clubiona brevispina sp.nov.)、扇棘袋蛛(C. expansa sp. nov.)、腿距袋蛛(C. femorocalcarata sp. nov.)、鏟形馬蒂蛛(Matidia spatulata sp. nov.)、安通紅螯蛛(Cheiracanthium antungensis sp. nov.)、鐮形紅螯蛛(C. falcatum sp. nov.)、絲距紅螯蛛(C. filiapophysis sp. nov.)、台灣紅螯蛛(C. taiwanicum sp. nov.)與旋距紅螯蛛(C. torsivum sp. nov.)等九種為新種。台灣袋蛛(Clubiona taiwanica Ono, 1994)、高山袋蛛(C. bonicula Ono, 1994)與關山袋蛛(C. kuanshanensis Ono, 1994)處理為同種,以台灣袋蛛(C. taiwanica Ono, 1994)為有效名。另外,將日本袋蛛(Clubiona japonica L. Koch, 1878)與活潑紅螯蛛(Cheiracanthium lascivum Karsch, 1879)處理為疑問種。 本研究結果,除可增進對台灣袋蛛科蜘蛛資源和物種多樣性的瞭解外,並可作為將來袋蛛科之生活史、行為與系統演化等領域研究之基礎。Item Two New Species and One Newly Recorded Species of the Genus Cheiracanthium (Araneae: Miturgidae) from Taiwan(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2006-06-??) 陳世煌; 黃文俊; 陳順其; 王穎本文記載台灣產長腳袋蛛料(Family Miturgidae)紅螯蛛屬(Genus Cheiracanthium)蜘蛛二新種及一新紀錄種,其中台灣紅螯蛛(C. taiwanicum)和鐮形紅螯蛛(C. fulcatum)為新種,長腿紅螯蛛(C. eutittha)為台灣首次描述之新紀錄種。文中並根據南投九九峰地區和台灣其他地區的館藏標本進行詳細描述或重新描述並繪圖。這三種紅螯蛛均廣泛分布於台灣各地海拔1200公尺以下山區。Item A New Spider of the Genus Matidia (Araneae, Clubionidae) from Taiwan(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2006-12-??) 陳世煌; 黃文俊本文描述臺灣低海拔山區產袋蛛科之一新種:鏟形馬蒂蛛。鏟形馬蒂蛛雄蛛觸肢之插入器為帶狀,末端迴轉一圈,並且觸肢脛節突起呈鏟形,末端擴大、截平,並有細齒狀突起,與本屬其他種類可資區別。雌蛛不明。馬蒂蛛屬為臺灣蜘蛛的新紀錄屬。Item 一種臺灣產近管蛛屬蜘蛛之新種(蜘蛛目,近管蛛科)(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2010-12-??) 陳世煌; 黃文俊; Chen, Shyh-hwang; Huang, Wen-juen本文描述台灣近管蛛 (Anyphaena taiwanensis sp. nov.)為台灣蜘蛛之新種。台灣近管蛛之體長較武夷近管蛛(Anyphaena wuyi)為小,而形態構造上則與本屬之普及近管蛛(Anyphaena pugil)最相似,其主要區別為:雌蛛外雌器之中溝前方較寬,並有一對圓斑在外雌器後方;雄蛛觸肢腿節的前側棘排成一列,觸肢器之中突呈長片狀。廣泛分布於台灣2000~3000 公尺的高山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