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專業學院—生命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8

本系學士班之教育目標為「培育優良之生物科教師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雙軌並行。

因應少子化的衝擊,本系調整相關員額及教學資源之分配,在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上,特別注重學生基礎學識、研究能力和研究方法的訓練,使學生可依個人志趣作學習規劃,畢業後有更寬廣的出路。

本系碩、博士班之教育目標則以「培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為主,並兼顧師資培育,故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以培養獨立研究能力為主要目標。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冰期後不同拓殖路線的兩種臺灣特有楓屬植物對海拔適應的遺傳機制
    (2022) 蔡明威; Chai, Min-Wei
    物種是如何應對快速變化的環境以達到區域性適應一直是演化生物學重要的議題,而不同物種在面對環境變化時是否呈現相同的適應性反應也鮮少被探討。本研究使用兩種在末次冰河期後在海拔上有著不同拓殖路線的臺灣楓屬植物-尖葉楓(Acer caudatifolium)以及紅榨楓(A. rubescens)作為研究材料,探討海拔梯度如何影響此二物種在基因組層級上的適應,並比較兩物種對於海拔的適應機制是否相同。我首先使用轉錄組定序(RNA-seq)量化高低海拔族群的基因表現量,並使用表現差異分析篩選出族群之間具有顯著差異的候選基因。接著我使用PAML估算編碼區的同義置換及非同義置換的比值來判斷各個基因在不同的海拔族群是否受到正向天擇。再來我還使用Multiplexed shotgun genotyping(MSG)獲取大量的單位點變異(SNPs),利用族群基因體的方式檢測與海拔有關的環境因子是否與兩物種的族群遺傳變異有關聯。此外,我也藉由遺傳-環境關聯性分析來檢測單一SNPs與各個環境因子的關聯性,以觀察兩物種在面對相同類型的環境變化時主要是哪些基因座起關鍵作用。最後我將具有表現差異、受到天擇且跟環境因子有關聯的基因座進行資料庫的比對,以了解這些基因座的功能及其代謝途徑。結果顯示大部分海拔之間具有差異表現以及在PAML檢測中有偵測到正向天擇的基因在兩物種之間都不相同;然而遺傳-環境關聯性分析結果發現大部分與海拔環境因子具有顯著關聯性的基因座在兩物種之間具有高度的重疊,說明此二物種對於海拔環境的選汰壓力有著在不同層級的相似以及相異之處。另外,基因功能註解的結果也顯示大部分的候選基因都與環境變化有關,如節律調節、氣孔開關調節、以及開花時間等。本研究結果有助於詮釋不同海拔植物族群的適應機制,以及植物面對不同環境時適應能力的改變有進一步的了解。
  • Item
    錦花雀(Taeniopygia guttata)築巢行為之轉錄組分析
    (2021) 方怡婷; Fang, Yi-Ting
    築巢是對鳥類繁殖一項很重要的行為,並也長期讓生物學家十分著迷。然而,我們對築巢行為的基因作用機制和築巢伴侶之間的互動協調行為了解甚少。我們使用轉錄組定序(RNA-seq) 的技術,來分析斑胸草雀(Taeniopygia guttata) 的四個腦區的基因表現,以分別尋找參與公鳥和母鳥類築巢行為的基因。我們發現與築巢行為相關基因的表現可能主要受到築巢夥伴驅動,且公鳥的撿巢材的行為和母鳥待在巢內的行為是受到不同腦區的不同基因模組所調節。此外,我們發現築巢伴侶除了在築巢行為的表現上具有同步性,也在少數基因上發現同步的基因表現。我們的研究提供了第一個鳥類築巢行為的轉錄組證據,並發現同步現象也可以在採取不同行動的社會夥伴之間的合作行為中找到,例如在雙親築巢物種的築巢行為。
  • Item
    蕹菜萌發期間澱粉及蛋白分解酶基因表現之組織特異性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1999-12-??) 侯新龍; 林聰慧; 張永達; 余淑美; 童武夫
    蕹菜萌發期間種子內的不同組織酶基因表現之差異,與生理機能之關聯性為本文之研究重點。萌發0.5天種子內的胚乳,可測到相當高的澱粉分解酶(α-amylase)活性及大量澱粉分解酶mRNA的堆積,但隨後都急迫下降。顯然這些酶分子及其mRNA,很可能是在種子成熟時期所轉錄、轉譯的。而萌發期間子葉及胚軸都測不到澱粉分解酶mRNA的存在,因此推論澱粉分解酶基因在此萌發期間,無論是胚乳、子葉或胚軸組織皆不表現。蛋白分解酶(proteinase) mRNA在胚乳及胚軸組織,也是隨著種子的萌發而急速下降、消失。唯有子葉組織的酶基因在萌發期間有所表現。 細胞分裂素(benzyladenine)和吉貝素(gibberellic acid)的處理,並不影響胚乳組織α-amylase 的活性。細胞分裂素則對子葉的蛋白分解酶活性有短暫性的促進效果,此促進作用似乎與子葉的生長發育有關。從南方轉潰分析結果顯示,α-amylase及蛋白分解酶基因在基因組中皆為單份( single copy)基因。
  • Item
    環境因子對稻米之泛素基因家族成員表現的影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2007-06-??) 張淑芝; 孫智雯
    泛素是一種廣泛存在真核生物體內的高度保守性蛋白質,可參與調控各種生物功能,包括耗能性蛋白質降解作用、核酸修復、細胞週期循環,維持染色體結構、逆境反應、細胞間交互作用、各類細胞信息傳遞、內噬作用、病毒感染、致癌基因的調節、計畫性細胞凋亡、及植物生理反應的調節。而細胞內的泛素是從兩群基因家族成員所轉錄轉譯而成,這些成員包括聚合泛素基因及泛素延伸基因。為了瞭解稻米泛素基因家族成員的表現,是否會受到不同環境因素所影響,我們經由序列收集及比對分析,共找到了10個泛素基因家族成員,分別是3個聚合泛素基因及7個泛素延伸基因。再藉由反轉錄聚合酶連鎖反應的定量方法,來比較稻米的泛素基因群在不同環境因子下的表現差異。結果顯示熱處理促使osUBQ2和osUBQ9基因表現量增加;osUBQ3、osUBQ4以及osUBQ5基因傾向在幼苗組織中表現;而osUBQ7基因在營養器官中具有組織特定性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