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6

本系師資陣容堅強,現有教授15人、副教授12人、助理教授2人、名譽教授5人,每年國科會補助之專題研究計畫超過廿個,補助之經費每年約三千萬,研究成果耀眼,發表於國際著名期刊(SCI)的論文數每年約70篇。

近年來已在課程方面 著手變革,因應學子的各種不同的生涯規劃與需求,加強職業輔導與專業能力的提升,增加高科技相關課程,提供光電學程(光電半導體、半導體製程技術、近代光 學與光電科技等)、凝態物理、表面物理與奈米科技、高能與理論物理、生物物理、應用物理等研究發展專業人才,並配合博士逕讀辦法,讓大學部學生最快能在五 年內取的碩士(透過碩士班先修生),八年內取得博士,有助於提升本系基礎與應用研發能量,為各學術研究機構與業界高科技創新與研發人力(包括在光電業、半 導體製造業、電腦週邊產業等)。

本系亦推動網路教學(科學園)與數位科學研究,作為提供科學教學與學習系統平台的強化支援,並除了原先開設的教育學程外,多增強學生英語教學的能力,與世界科學教師系統連結,在教師從業方面,塑造世界級的物理科學教師,發揮教育影響力。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鐵鈀合金在石墨烯上的表面形貌與磁性
    (2022) 尹浚翰; Yin, Chun-Han
    近年來石墨烯由於其較長的自旋散射距離,成為自旋電子學中備受關注的二維材料之一,為了解決CVD製成的大範圍單層石墨烯,因電極與石墨烯間的接觸電阻,使得其傳輸自旋電子流的效果不佳,因此如何提高自旋電子注入效率成為主要研究目標。較佳的做法為使用磁性材料當作電極,磁化後並注入電流以提高自旋電子注入效率。本研究著重於了解鐵鈀合金在石墨烯上的磁性表現與表面形貌,作為往後工業應用上的基礎。本研究使用原子力顯微鏡的接觸模式,清理轉印過後石墨烯上的殘留顆粒,發現鐵鈀合金在清理過後的石墨烯上表面粗糙度僅有些微下降,而矯頑場上升約5 Oe。此外在分析不同厚度的鐵鈀合金在石墨烯上的表面形貌及磁性表現後,發現在厚度較低時鐵鈀合金的成長模式對於基板材料相當敏感,而當鐵鈀合金厚度為8 nm時表現趨於穩定。根據以上結果進一步製作元件以量測其磁阻,發現石墨烯對於鐵鈀合金的磁阻表現也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其磁阻變化率下降10倍。這些結果將有助於未來對於石墨烯和磁性材料異質結構的研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