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傳播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3

歷史沿革

民國42年2月

政府遷台後為實施國家建設亟需技術人力,仍將初高中職校改制為單位行業教育,在美國國際合作總署之資助下,由當時的台灣省立師範學院設立工業教育學系,初設機工、木工、電工、圖文 (印刷) 工廠,聘請顧柏岩先生擔任系主任,自民國四十二年二月,開始招收第一屆新生,為培育印刷職業教育師資,不定額招收高職印刷科畢業學生,施以印刷師資專業教 育及工藝科「圖文工」師資之培育。

民國50年8月

工教系分別招收工職組及工藝組兩個班,工職組招收高工畢業生,專為培育工業職業學校師資,內有一組獨立招收印刷科畢業生一至三名,施以印刷學程專業教育,並為高中工藝科目培育圖文傳播科目之專業能力。

民國67年8月

工教系教學內容整合為:

機械職業教育組

電機、電子職業教育組

傳播設計教育組

其中圖文傳播定額招收學生五名,至民國八十四年增招至十五名。

民國84年

在許瀛鑑教授規劃,提出圖文傳播組獨立設系之申請,經教育部批准成立「圖文傳播教育學系」,隸屬教育學院,籌備於八十五年八月招生授業。 民國八十四年十月份,為預作「師資培育機構」之轉型,並配合本系培育「亞太媒體中心」之印刷出版媒體及影視傳播媒體工程人員政策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奉教育部令,本系更名為「圖文傳播技術學系」。

民國84年10月

為預作「師資培育機構」之轉型,並配合本系培育「亞太媒體中心」之印刷出版媒體及影視傳播媒體工程人員政策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奉教育部令,本系更名為「圖文傳播技術學系」。

民國85年8月

提供

四技二專聯招名額20名,錄取學生屬印刷出版科技組,授予工學士學位。

大學聯招名額20名,錄取學生為影像傳播科技組,授予工學士學位。

民國87年9月

教育部核定師大成立科技學院,本系由教育學院改隸科技學院;並再更名為圖文傳播學系,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至六年,至少應修完128學分。專業必修含 蓋印刷出版、影視傳播、電子傳播等領域。公費生尚須多修習26教育學分,畢業及獲得本科准教師資格 ,並在相關學校試教一年後取得教師資格。

民國88年7月

教育部核准籌備研究所碩士課程,並定於八十九年三月分印刷出版科技組與影像傳播科技組兩組招生,九月正式上課。研究所修業年限二至四年,應修完32學分,並選各組專業學程的必修課程才能撰寫學位論文,畢業獲頒工學碩士學位。

民國89年

千禧年為本系第一屆畢業生完成大學部學業,並為研究所首屆新生入學之雙喜年。

民國89年7月

教育部核准研究所碩士班招收「印刷出版科技」與「影像傳播科技」兩組學生。畢業後獲頒工學碩士學位。

民國94年

教育部核准開設「圖文傳播在職進修專班」。畢業後獲頒工學碩士學位。

現在

本系現有專任教師 10 人, 計教授 6 人;副教授 1 人;助理教授 2 人;講師 1 人。

學士班學生共計約 180 人。

碩士班學生約 176 人 (含碩士在職專班 103 人)。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7 of 7
  • Item
    數位典藏品行銷加值策略應用之研究
    (2010) 金之宏; Chin Chih-Hung
      台灣自2005年開始參加國際授權展(Licensing International Expo),於2009年在拉斯維加斯所舉行的國際授權展首度突破六億產值,顯示出台灣的數位內容產業若能踏上國際舞台,其產值是相當可觀的。本研究將深入探討曾參展的典藏單位與加值單位,詴圖描繪出其學術與商業合作和加值之策略與其參展之授權過程。本研究首先將以次級資料分析,將文獻歸納與整理出過去學者研究相關之成果,並進一步以深度訪談法進行研究,將研究對象分為官方指導單位、典藏單位與加值單位,每個單位各訪談二位總共六位訪談者,其六位訪談者都與國際授權展有直接之關係,不同的研究對象施以不同之訪談內容。研究結果發現,由於台灣的文創產業尚需扶持,故數位典藏的素材無法有效的被應用並發展出商業模式;而數位典藏在授權法規陎以及政策的規劃陎,都還有改善的空間。在加值應用上,數位典藏單位必頇要以正陎積極的態度,主動的行銷自己的藏品,並且投入資源進入加值的過程,最重要的是需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利用品牌的效益來行銷,並將典藏品產出一系列具有故事的商品,在參與國際授權展,必頇要知道自己的品牌優勢以及對於展品進行研究,而對於授權市場也必頇要一定程度的了解,最後則是必頇要選擇適合的市場進入。
  • Item
    運用主題式網路策展概念發展數位美術館展示內容─以陳景容藝術網站為例
    (2010) 郭怡廷; kuo Yi-Ting
    政府極力推動文化資產數位典藏計畫已行之有年,除了地方文化機構,如博物館或美術館都積極將館中藏品數位化並設立網站,相對的也帶動民間的私人博物館、工作室、文化藝術團體以及藝術創作者,在近幾年也參與典藏計畫的執行。透過整理數位化文化資產,再經由網路達到傳播資訊、藝術欣賞、教育及研究的目標。 由於美術館與博物館的存在價值在於它蘊含豐富的人類智慧、科學發展與社會文化資產,有冸於一般正統教育機構,民眾可以藉由觀賞與參與,提昇學習的興趣,在潛移默化之中吸取知識。而現今數位典藏技術提昇、網路盛行與網站建構使得這些文化內容可以藉由美術館網站的建置而更可以彈性的保存、詮釋、管理及加值延伸。 另外,文中研究對象陳景容教授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名譽教授,藝術創作成果斐然,樂於奉獻於教育,並以傳承藝術為己任,在藝術領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他在專業上的才華、努力提攜後進的熱誠與推廣人文藝術的貢獻,值得眾人尊敬與肯定。 本研究的目的是為了保存、延續陳景容教授的藝術創作,冺用其作品內容多元豐富的特性,透過網路策展概念規劃整合展示內容。研究中藉由專家訪談法評估主題式網路策展概念之可行性,最後提出運用主題式網路策展概念規劃展示內容,嘗詴將藝術結合跨領域產業發展多樣化主題,並探討不同主題間是否可具有關聯性。將現有的數位典藏作品透過網路媒介應用,達到藝術無時間、空間與地域限制的傳遞,將臺灣重要文化資產保存並延續下去。 研究結果除了依陳景容作品特質發展出網路展示內容作為範例之外,以下五項針對運用網路策展概念規劃展示內容之研究發現,也提供相關研究者參考。 1. 美術館內策展模式會因為展覽模式差異而進行調整 2. 展覽目標設定、展示內容數位化與網頁設計為網路策展之規劃重點 3. 以藝術家創作內容與特質作為主題發展主軸 4. 強調藝術家作品屬性特色以結合跨領域產業 5. 發揮藝術家作品特質之相似性以串連主題內容
  • Item
    數位典藏加值導入藝術類博物館行銷之研究
    (2011) 龍薇雅; Wei-Ya Lung
    隨著時代的演進,經濟發展由過去的農業經濟時期,逐步走向今日的體驗經濟時代,數位化的趨勢是無可避免的,透過數位的形式作為傳播媒介,銷匿了時間、地域上的限制,而數位典藏即是數位內容的產物。我國自民國91年1月1日成立「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Project, NDAP」,強調以人文與科技為主,並著眼於人文內涵。 科技環境的快速變遷,使得傳播媒介不若以往受限於傳統型態。現今國內許多企業單位,導入數位典藏概念,關於數位典藏加值應用部份,以多元的型態呈現,運用各種加值應用方式使典藏以多元的樣貌進入人類日常生活。 博物館透過行銷為自身增加實質效益。博物館被視為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文化產業之一,許多博物館都不斷強調創造自有品牌、建立自有品牌風格時,博物館行銷的概念發展對於博物館來說,已跳脫博物館本身的歷史意義,更是塑造一個博物館在觀眾心中的形象。博物館在典藏、研究、教育、及展示功能之外,亦象徵一國之力與文化素養,更可帶動國家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在體驗經濟的時代下,博物館所扮演的角色也越趨重要,從過往的文化儲存、研究、傳播,到現在集教育、觀光等多功能角色為一身。 本研究採以深度訪談的方式,深入研究國內藝術類博物館在數位典藏加值與博物館行銷如何發揮博物館功能面向。並以國內致力發展博物館行銷的公、私立非營利單位為研究對比,探究博物館行銷與數位典藏加值之間的互動意涵。經由縝密的資料蒐集過程,進而分析研究發現,並予以探討,多方操作後,最後提出本研究之結論與建議,期望本研究賦予後續相關研究參考價值。
  • Item
    大師的足跡
    (2011-07-31) 吳祖銘; 林素惠
    近幾年政府極力推動文化資產數位典藏計劃,地方文化機構、博物管與美術館皆積極將館中藏品 數位化並設立網站,也帶動民間的私人博物館、工作室、文化藝術團體紛紛投入數位典藏工作;同時, 藝術創作者也透過數位化與文化資產,再整合網路媒介達到傳播資訊、藝術欣賞、教育及研究的目標。 另外,博物館或美術館的存在價值在於它所蘊含人類智慧與文化的無可取代的科學與人文資產,而數 位美術館的建構使得這些文化資產可以具彈性的保存、詮釋、管理及延伸。本計劃將以此為目標,發 展藝術家個人數位美術館。 陳景容教授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名譽教授,藝術創作成果斐然,樂於奉獻於教育, 並以傳承藝術為己任,在藝術領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他在專業上的才華、努力提攜後進的熱誠與推 廣人文藝術的貢獻,值得眾人尊敬與肯定。為了保存、延續並推廣陳景容教授的藝術創作,本計畫由 陳景容藝術文教基金會之典藏機構與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系所組成的推廣團隊合作,結合網站建置 與主題展示內容設計規劃的方式,將陳景容教授2254件作品,以媒材類別為分類基礎,在兩年計畫期 間依序建置。設立音樂、旅遊、藝教等主題式典藏館,並且建立系統化檢索機制,以整合陳景容數位 美術館典藏內容,同時,主題館的發展,更可以使陳景容數位美術館之內涵更具豐富性,更可以達到 數位美術館永續經營之目標。
  • Item
    數位典藏色彩管理專業能力需求之研究
    (中央印製廠, 2012-03-01) 廖信; 吳祀璠; 潘怡臻
  • Item
    數位典藏發展之探討
    (中華印刷科技學會, 2008-03-01) 馬立懿; 廖信; 張書禮
  • Item
    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III)
    (2011-07-31) 王健華; 周遵儒
    李天祿先生與亦宛然布袋戲團,是國內重要的布袋戲指標,有學者譽稱「李天祿的 一生就是台灣布袋戲史最重要的一章」。本研究第一年針對李天祿布袋戲文教基金會所 保存之文物與影音資料數千筆依數位典藏規範進行數位化,目標重在保存,第二年規 劃之目標重在傳承,著手進行李大師歷史演出錄音的影音融合以及由傳人示範偶頭戴 製作過程,將珍藏製作圖中所繪真實呈現,並建制共享平台雛型,為本年度重點內容 先行準備。 本年度計畫工作重點則為整合與永續,除繼續進行未完成的藏品,包括演出海報、 口述歷史與薪火相傳等內容之外,將進行的重要項目包括瀏覽網站典藏資料的連結與 線上永續成長平台。瀏覽網站典藏資料的連結包括網內交互參照、劇目與戲偶連結以 及網外相關連結等;線上永續成長平台則包括李天祿事蹟多媒體資料收集、傳統劇本 白話以及共創據本等。 整體工作完成後,將達成本案「保存」、「近用」、「傳承」、「共享」與「整合」,並 規劃並執行「永續經營」的總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