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傳播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3

歷史沿革

民國42年2月

政府遷台後為實施國家建設亟需技術人力,仍將初高中職校改制為單位行業教育,在美國國際合作總署之資助下,由當時的台灣省立師範學院設立工業教育學系,初設機工、木工、電工、圖文 (印刷) 工廠,聘請顧柏岩先生擔任系主任,自民國四十二年二月,開始招收第一屆新生,為培育印刷職業教育師資,不定額招收高職印刷科畢業學生,施以印刷師資專業教 育及工藝科「圖文工」師資之培育。

民國50年8月

工教系分別招收工職組及工藝組兩個班,工職組招收高工畢業生,專為培育工業職業學校師資,內有一組獨立招收印刷科畢業生一至三名,施以印刷學程專業教育,並為高中工藝科目培育圖文傳播科目之專業能力。

民國67年8月

工教系教學內容整合為:

機械職業教育組

電機、電子職業教育組

傳播設計教育組

其中圖文傳播定額招收學生五名,至民國八十四年增招至十五名。

民國84年

在許瀛鑑教授規劃,提出圖文傳播組獨立設系之申請,經教育部批准成立「圖文傳播教育學系」,隸屬教育學院,籌備於八十五年八月招生授業。 民國八十四年十月份,為預作「師資培育機構」之轉型,並配合本系培育「亞太媒體中心」之印刷出版媒體及影視傳播媒體工程人員政策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奉教育部令,本系更名為「圖文傳播技術學系」。

民國84年10月

為預作「師資培育機構」之轉型,並配合本系培育「亞太媒體中心」之印刷出版媒體及影視傳播媒體工程人員政策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奉教育部令,本系更名為「圖文傳播技術學系」。

民國85年8月

提供

四技二專聯招名額20名,錄取學生屬印刷出版科技組,授予工學士學位。

大學聯招名額20名,錄取學生為影像傳播科技組,授予工學士學位。

民國87年9月

教育部核定師大成立科技學院,本系由教育學院改隸科技學院;並再更名為圖文傳播學系,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至六年,至少應修完128學分。專業必修含 蓋印刷出版、影視傳播、電子傳播等領域。公費生尚須多修習26教育學分,畢業及獲得本科准教師資格 ,並在相關學校試教一年後取得教師資格。

民國88年7月

教育部核准籌備研究所碩士課程,並定於八十九年三月分印刷出版科技組與影像傳播科技組兩組招生,九月正式上課。研究所修業年限二至四年,應修完32學分,並選各組專業學程的必修課程才能撰寫學位論文,畢業獲頒工學碩士學位。

民國89年

千禧年為本系第一屆畢業生完成大學部學業,並為研究所首屆新生入學之雙喜年。

民國89年7月

教育部核准研究所碩士班招收「印刷出版科技」與「影像傳播科技」兩組學生。畢業後獲頒工學碩士學位。

民國94年

教育部核准開設「圖文傳播在職進修專班」。畢業後獲頒工學碩士學位。

現在

本系現有專任教師 10 人, 計教授 6 人;副教授 1 人;助理教授 2 人;講師 1 人。

學士班學生共計約 180 人。

碩士班學生約 176 人 (含碩士在職專班 103 人)。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Podcast內容轉化YouTube影像形式對閱聽眾接收與喜好研究
    (2023) 呂宜姍; Lu, Yi-Shan
    Podcast和YouTube是兩大熱門的社群平台並藉此來獲取訊息,Podcast是以聲音為主要傳輸方式,相對YouTube視覺影像較容易製作。不過,即使是相同的影音內容,視覺與聽覺的接收效果仍有所差異。因此,敘事改編的應用即是突破文本的既定表現形式,利用新媒介和其他詮釋方式來延展內容,並進一步促進與觀眾互動關係。本研究旨在探究Podcast敘事改編在YouTube上的過程中,圖像和動畫特效的呈現方式如何影響閱聽者對內容的詮釋結果。透過實驗法,將相同內容改編成純字幕動畫、幻燈片動畫、動畫分鏡動畫和純動畫四種形式,並透過深度訪談法探討對於Podcast改編至不同形式YouTube影片的感受和觀點。研究結果顯示,YouTube動畫形式能夠增強Podcast敘事體驗和觀眾互動,純字幕動畫和純動畫因平衡動態和視覺而更具吸引力。此外,閱聽者更傾向於關注Podcast主題內容本身而非形式,此結果有助於理解Podcast和YouTube之間的互動關係,以及如何運用不同的影像呈現方式來提升敘事效果。
  • Item
    人物與網誌類型YouTube影片縮圖設計對點擊意願影響之研究
    (2021) 黃靖雯; Huang, Ching-Wun
    YouTube上每一分鐘就有好幾千部影音上傳,要在琳瑯滿目的YouTube首頁從同類型的影片中脫穎而出,做為觀看者第一眼接觸的影片縮圖,便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近年來許多影音平台也開放讓使用者可以自行設計影片縮圖,縮圖就像影片的廣告,一個設計良好的縮圖,可以讓觀看者在選擇影片時更快找到自己想要觀看的內容。也能讓影片獲得更多點閱率。但是目前關於影片縮圖設計與點擊意願的研究卻不多。因此期望透過此研究,利用問卷來了解觀看者對於何種影片縮圖設計的點擊意願最高。本研究旨在探討人物與網誌類型YouTube影片縮圖組成要素與最佳版面設計,了解觀看者對於人物大小、標題色彩、背景圖像、文字配置擁有最高點擊意願之設計。研究對象為擁有行動裝置之觀看者,並以網路問卷作為研究工具,搜集觀看者對於不同設計之影片縮圖的點擊意願高低排序。研究結果發現觀看者對於影片縮圖中的人物比例較大,文字於上,使用原始圖片,多色標題的設計有較高的點擊意願。本研究的結果,可提供YouTuber往後在設計影片縮圖時,參考如何設計吸引人的影片縮圖,以增加更多的點閱率。
  • Item
    國內YouTuber經營虛擬社群之研究
    (2018) 徐志秀; Hsu, Chih-Hsiu
      本研究採用質化研究法,先以線上參與觀察法了解社群經營者在社群上的經營情形,並蒐集相關背景及開放性資訊,再以所蒐集到的資料,輔佐虛擬社群經營模式的架構,深度訪談九位具有經營YouTube頻道經驗,並且已發展成具規模性社群的YouTuber。接著再將所得到的資料進行編碼處理和分析,以歸納出研究結論。 最後研究結果發現,YouTuber會利用「社群參與者的互動性」、「社群平台的功能性」兩方面來著手經營;並且在社群內的服務可細分為「產品面」、「資訊面」、「服務面」;除了YouTube分潤的廣告收入外,大多數YouTuber的獲利來源以工商業配、贊助、周邊商品、接活動演講,還有群眾募資等間接性收入的方式來達到社群的永續經營。研究貢獻為提供未來有意願經營YouTube頻道社群者及學術研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