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單位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4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社區健康媒體之發展與評價(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0-12-??) 劉潔心; 晏涵文; 劉貴雲; 邱詩揚; 廖梨伶; 李佳容; 賴妙芬; 羅逸平本研究旨在運用健康訊息傳播及社會行銷策略發展有效之社區媒體介入策略。本研究設計出三種以「閱聽人興趣為主」的媒體內涵,分別包括(1)社居報紙:針對上班族(2)小冊:針對社區老人(3)單張:針對社區媽媽。研究對象立意選取台北市文山區萬和社區,採系統分層隨機抽樣,共回收有效樣本222份問卷。本研究工具共分為二種(一)社區居民綠色消費媒體訊息成效問卷(二)媒體訊息成效街頭訪視問卷。 本研究透過量性與質性的評價結果發現,三個族群對其綠色消費媒體的整體評價大部分呈現正向滿意的結果,且從教育內涵標準上也能對社區居民的綠色消費覺察 度、知識、態度、自我效能及行為有正向的影響。Item 社區居民綠色消費行為之媒體介入成效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2-06-??) 劉潔心; 邱詩揚; 晏涵文; 劉貴雲; 廖梨伶; 李佳容; 賴妙芬; 羅逸平本研究旨在發展有效的社區媒體策略,並進一步探討社區媒體介入計畫在提升社區居民綠色消費行為的效果及居民對社區媒體的評價。本研究根據第一年的需求調查 研究結果以及運用健康訊息傳播理論及社會行銷策略,設計出以「閱聽人興趣為主」的媒體介入管道及教育內涵,針對社區不同族群的需求發展出三種不同特色的社 區媒體,分別為社區報紙(針對18-55歲的上班族群)、小冊(針對55歲以上的老人)、及教育單張(針對18-55歲的家庭主婦)。研究對象採立意取樣 選擇臺北市文山區萬和社區居民,並以系統分層隨機抽樣方法,抽出符合樣本母群人口特性結構之最少樣本數351人為研究樣本群,經訪員訓練後,前測回收有效 訪視問卷314份(回收率89.5%),後測回收222份(回收率70.7%),前後一致者為176份(回收率50.1%)。研究工具分為二類,分別為自 填的結構式問卷和開放式問卷。開放式問卷為媒體訊息成效之街頭訪視問卷;結構式問卷分為二大部份,一為居民在社區媒體介入前後的綠色消費行為前後測成效問 卷,另一則為居民對媒體訊息內容及成效之意見調查問卷。 本研究重要結果如下: 1.在社區媒體介入後發現居民的綠色消費覺察度、知識、及其自我效能等變項具有顯著的立即性提昇效果。但在綠色消費態度和相關行為上則未達顯著水準。2. 對綠色消費媒體的整體評價上,居民對三種社區媒體(社區報紙、小冊及教育單張)都持正向肯定的看法。分別有八成以上的上班族群、近九成的家庭主婦及社區老 人表示會依報紙、單張及小冊上所教導的環保技巧去做。對應民居之媒體形成性評價結果發現,居民的整體正向評價來自於其對社區媒體設計時所使用的型式(諸如 代言人的選擇、訊息策略、外在誘因、訊息內容、訊息型態)及所傳達的適切教育意涵的高度滿意度上。 因此,本研究建議日後研究,若目的在提昇社區居民的綠色消費共識、增加其對綠色消費的知識,及其自認為有多少把握去做的自信心提昇上,運用設計良好的社區 媒體是一項良好的介入策略。但,若研究目的更進一步要立即看出環境行動上的效果,則最好同時運用社區組織及人際互動的相關策略,或能收更大之介入效果。Item 運用網際網路於青少年戒菸行為之介入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2-06-??) 廖梨伶; 劉潔心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發展一套有效的網路戒菸課程,並進一步探討介入效果。 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之『實驗組控制組前測後測設計』,以北市永吉國中與興雅國中二年級各八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實驗組接受四週的『網際網路戒菸教育介入計 畫』,而對照組則不接受任何實驗處理。研究工具為自填式結構問卷,經前後測資料比對後,扣除未看過網頁者及無效問卷,最後有效人數416人(實驗組196 人,對照組220人)。所得重要結果如下: 一、戒菸教育網頁介入後,實驗組學生「菸害認知」、「戒菸態度」、「自我效能」、「戒菸行為」後測得分高於前測且達顯著差異。 二、戒菸教育網頁介入後,在控制前測得分下,實驗且學生「菸害認知」、「戒菸態度」「自我效能」的後測得分高於對照組且達統計顯著差異。 三、戒菸教育網頁介入後,實驗組學生「戒菸行為」的後測得分高於對照組,但未達統計顯著差異。 根據本研究結果,建議未來在發展網路戒菸課程時,應結合衛生教育、電腦工程及美術設計等專業,並根據行為改變階段理論、溝通說服模式及社會認知理論來進行 訊息轉換及發展,透過此互動式的教育方式,將可引發學生之學習動機,對學生戒菸行為必有果效。Item 衛生教育媒體評鑑機制之建構與發展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4-06-??) 劉潔心; 郭鐘隆; 劉貴雲; 廖梨伶; 李恆華本研究旨在發展一套衛生教育媒體之評價機制與建構評價指標,以協助衛生機關及教育部門進行衛生教育宣媒體的衛教成效評估,並進一步達到衛教媒體之資源整合 與管理。本研究主要參酌康傳播相關理論,包括:溝通說服矩陣、廣告內容-符號分析、創新-傳播理論及社會行銷理論等,作為媒體評價指標與評價機制的展基 礎,爾後根據任教國中小學健康相關科目之教師、衛生部門之仁及相關領域之專家所組成之專家顧問團共35位,經專家會議彙整意見修訂完成媒體評價指標,並運 用該指標發展成「媒體初選表」及「媒體複選表」兩種評價工具,並同時建構出媒體評價機制。 本研究將以各級衛生單現有衛教宣導媒體運用於九年一貫新課程健康與體育領域為例,以增加國中、小學教師進行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教學及配合衛生重要議題推廣 時,可實際運用合適及優質之衛教媒體為主要目的,故在媒體評價機制的實施上,擬由任教國中小學健康相關科目之教師及衛生部門之同仁共30位評審進行媒體評 價,經由描述性統計、肯德爾和諧係數、單因子變異數、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薛費氏事後比較及皮爾森基差相關等統計方式建立本評價工具之信效度,其結果 發現:初複選量表皆有良好信、效度,可篩選出良好媒體,且評分者盼有顯著的一致性,複選和複選在各項議題得皆間有高度相關;故本評價指標與評價機制可推廣 應 用於各衛生圍位,為一用於評價健康傳播媒體效果之客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