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單位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4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9 of 9
  • Item
    國中教師對高關懷學生及家長物質濫用預防教育之意見調查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6-12-??) 苗迺芳; 李景美; 劉美媛; 何慧敏; 魏秀珍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北縣某高級中學國中部教師對高關懷學生和家長物質濫用預防教育的看法,做為未來發展物質濫用預防教育介入方案的基礎,以預防青少年的成癮 物質濫用行為。本研究採用系統抽樣法、設計結構式問卷來蒐集資料,回收有效問春64份(有效回收率87.67%)。重要的研究結果如下: 一、教師認為高關懷學生和家長物質濫用預防教育的需要程度高,特別需要學習的內容,學生為「發展生活技巧」,家長為「協助子女發展生活技巧」。 二、教學年資21年以上、沒有擔任導師、班上有高關懷學生的教師,認為高關懷學生物質濫用預防教育的需要程度較高。 三、推動高關懷學生和家長物質濫用預防教育的可行做法包括學校、家庭與社會三者配合落實推動親職教育,邀請專家學者辦理親職教育講座、成長團體或成長營, 成立家長團體等。 四、推動高關懷學生和家長物質濫用預防教育的最大阻力源自於家長的認知不足、態度冷漠及觀念偏差。 根據研究結果,建議加強父母物質濫用預防教育的知能以發揮家庭功能、設計適當課程來提昇國中生的自我效能、強化學校與家庭的溝通管道以建立學校、家庭和社 會的物質濫用預防教育網絡等。
  • Item
    Let's Go to Party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5-12-??) 張瑜真; 李景美
    本研究主旨在探討MDMA使用者用藥的原因與概況,以及其使用MDMA後所產生的正、負面身心反應,企圖解讀MDMA使用者的用藥行為。本研究採質性研究 方式進行,研究參與者為五位年齡介於21-28歲間曾使用MDMA的青年。 本研究發現,人格特質、同儕團體、俱樂部氛圍與某體報導,是影響青年使用MDMA與否的重要因素。研究參與者透過人際直銷方式獲取MDMA錠劑,以口服的 方式使用半顆至四顆不等,用藥的時機頻率不定但與節慶有關,使用時有多重藥物混用的現象。 MDMA的正向藥效強化了使用MDMA青年之用藥行為,但負面作用則令藥者由MDMA的愉稅藥效中驚醒,開始體認使用MDMA對健康有所危害的事實。最 後,本研根據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做為擬定藥物教育介入方案以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 Item
    中學生藥物濫用認知、態度、行為及教育需求調查研究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1998-05-??) 李景美; 林秀霞; 劉雅馨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了解臺灣地區中學生對藥物濫用的認知、態度、行為及藥物教 育需求現況,並以社會人口學變項、學業投入、同儕用藥狀況及態度、及家庭因素,來預測 學生對藥物濫用的認知、態度、行為及藥物教育需求。研究對象為民國八十三年二月份在學 的臺灣地區公私立國中、高中、高職普通班的學生(不含特殊班級及補校),以比率分配法 及比率機率抽樣法,抽出36所國中、8所高中、及16所高職的學生為樣本,有效樣本數為國 中生4,487人、高中生1,155人、及高職生2,214人。研究工具採結構式調查問卷,以團體自 填問卷的方式蒐集資料,施測時間為民國八十三年二、三月。   結果顯示,在受測的國中、高中及高職學生中,有少數的受測學生曾經使用過成癮性藥 物(國中生1.0%,高中生1.1%,高職生3.7%),所使用的藥物種類以安非他命為主,其次為 強力膠、海洛因等藥物。另約有三至四成半的學生曾經吸菸,有七至八成的學生曾經飲酒, 而級別愈高的學生,曾經吸菸、飲酒的比率也愈高。級別愈低的學生愈早開始吸菸、飲酒及 使用成癮性藥物。   學生在藥物濫用認知測驗的答對率逾七成,但對於藥物濫用所導致的生理危害、及藥物 濫用相關的法律規範的知識較為欠缺。學生獲得藥物濫用知識的來源,以電視最多,其次為 報紙、老師,再次為父母、海報、課外書籍、及雜誌期刊等。受測學生大多表示不贊成青少 年使用成癮性藥物,並表示需要學習藥物使用及濫用的教育內容。   受測學生的藥物濫用態度分別與其認知及藥物教育需求等變項之間有顯著的低至中度有 關。受測學生的社會人口學、學業投入、同儕用藥狀況及態度、家庭因素等14個預測變項, 能顯著預測其藥物濫用的認知、態度、及藥物教育需求,但解釋力並不高。最後根據研究結 果,提出對實施藥物教育及未來研究方向的建議。
  • Item
    臺北縣市高職一年級學生成癮物質濫用之危險與保護因子研究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2-06-??) 李景美; 張鳳琴; 賴香如; 李碧霞; 陳雯昭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縣市高職一年級學生成癮物質濫用的危險因子與保護因子,研究對象為臺北縣市高職學校及設有職業科高中學校日間部一年級學生(不含特殊班 級及補校),採用比率分配法及比率機率抽樣法,抽出16所高職學校,再從各校抽出一年級3個班級的學生為樣本,有效樣本數為2,152人,施測時間是在八 十九年五至六月。 結果發現,受測高職一年級學生過去一年曾吸菸、喝酒、嚼檳榔與使用成癮藥物的盛行率分別為23.0%、29.1%、7.5%、0.5%;學生開始吸菸、喝 酒、嚼檳榔或使用成癮藥物的年齡中位數分別約為14、14、15、15歲,另嚼檳榔或使用成癮藥物的學生有九成也同時吸菸,此現象顯示學生是先嘗試吸菸, 爾後再嘗試噅檳榔或使用成癮藥物。 在高職學生使用成癮物質的保護因子和危險因子分析上,研究結果發現自我效能及信念是高職學生吸菸、喝酒、嚼檳榔與使用成癮藥物的重要保護因子,而同儕的成 癮物質使用、邀約及成癮物質可得性是學生使用成癮物質的重要危險因子。根據研究發現,建議青少年藥物教育應著重提高其自我效能,並培養青少年不使用成癮物 質的態度;建議政府機構對於菸、酒、檳榔及成癮藥物加強管制,以使青少年不易取得。對於未來研究方向,建議宜擴大研究範圍,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地區的青少 年進行長期研究。
  • Item
    危險遊戲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6-12-??) 張瑜真; 李景美
    本研究主旨在了解MDMA使用者對於使用MDMA之風險知覺,金圖解讀MDMA使用者的用藥行為。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方式進行,研究參與者為五位年齡介於 21-28歲間曾使用MDMA的青年。 本研究發現,研究參與者對於MDMA的認知程度偏低,認為「純的MDMA」具有娛樂功能且是安全的,研究參與者通常不自覺個人用藥行為是危險的,除非在用 藥的過程裡,自身發生用藥所導致的傷害,才會開始瞭解用藥行為是危險的。另一方面,難以明辨的藥源、參差不齊的品質與劑量,更增添了MDMA本身的危險 性。 在體驗看似美好實則充滿荊棘的用藥歷程後,MDMA正向藥效強化了使用MDMA青年之用藥行為,但負面作用使用藥者逐漸體認使用MDMA對個人健康、觸 法、事故傷害、人身安危等層面有所危害的事實;不過,用藥者低估了MDMA本身的危險性,仍然持續用藥,一場危險遊戲就此展開。最後,本研究根據結果提出 具體建議,以做為擬定藥物教育介入方案以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 Item
    國中導師成癮性藥物知識與藥物教育態度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1999-05-??) 黃于家; 李景美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中導師進行藥物教有之經驗、成癮性藥物知識以及對藥物教育 持有的態度, 並分析其與社會人口學變項、任教狀況與藥物教育經驗的關係,作為未來推 動校園藥物濫用防制工作的參考。本研究母群體為臺北市八十三學年度第一學期公、私立國 民中學導師,共計 3712 人。以隨機抽樣方式抽取 14 所學校為樣本學校,針對樣本學校中 一、二、三年級導師為對象進行結構式問卷調查,施測時間為民國八十四年一月,共計發出 問卷 688 份,獲得有效樣本數 472 人。 研究結果發現在藥物教有經驗方面,19.1% 的導 師過去三年內曾經由觀察學生日常行為而發現用藥學生,其中 72.2 %的導師處理方式為通 知學生家長或與學生個別晤談; 43 %的導師曾經實施過藥物教學,但其中有 42.2 %的教 師認為本身欠缺藥物教有知能; 只有 7.6 %的尊師曾參加過相關研習;導師獲得築物教育 資訊的管道以報章雜誌( 65.7 %)、相關宣導資料( 53.0 %)、及電視( 45.6 %)為 主。受測導師對於成癮性藥物相關資訊瞭解程度尚佳,但對築物作用、藥物對身體的影響、 及相關刑責規範則較不清楚。年齡愈輕或畢業於醫衛相關科系的尊師,對於成癮菜物的了解 程度比年長或畢業於非醫衛科系者高。受測尊師大多贊成學校應該實施藥物教育,也認同導 師在築物濫用防制工作的重要性,但對參與學校藥物教有防制工作的意願並不太高,仍待提 昇。曾發現用藥學生、實施過藥物教學、或曾參加過研習的尊師,對學校實施藥物教育的贊 同度顯著高於無經驗的導師。社會人口學變項、任教狀況與藥物教育經驗等變項,能顯著預 測受測尊師的成應性藥物知識與藥物教有態度,但是解釋力不高(分別是 5.1 %和 6.2 % )。研究結果對增進校園藥物濫用的防制工作具有參考意義。
  • Item
    屏東縣國中學生對嚼檳榔之知識、態度及嚼食行為研究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2-12-??) 鄭斐芬; 李景美
    本研究旨在探討屏東縣國中學生對嚼檳榔的知識、態度及行為的情況。研究對象為八十九學年度第二學期屏東縣公私立國民中學學生,以比率機率抽機法抽出有效樣 本數1,022人,以團體自填問卷的方式收集資料。 研究結果發現12.8%的學生曾經嚼過檳榔,男生(19.1%)高於女生(6.2%)。年級方面,以二年級最多(16.9%),其次為三年級 (13.5%),一年級最少(8.2%)。受測學生在知識測驗的答對率約七成,大部份的學生傾向不贊成嚼檳榔。家人與同儕嚼檳榔的情形、家人與同儕對檳榔 的態度、及取得檳榔的容易程度,均是否嚼食檳榔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建議檳榔防制教育應擴及家庭及社區;教育單位應制定一套完整的檳榔防制教育計畫,並在各級學校中進行實驗研究。
  • Item
    青少年藥物教育需求研究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0-05-??) 賴香如; 李碧霞; 李景美; 彭如瑩
    為建立本土化及適用於國內一般青少年的藥物濫用防制教育,本研究採 用質性研究法中的焦點團體訪談法,於八十七年十二月至八十八年一月間,以臺 北市文山區實踐國中一年級學生六十名(男、女各三十名)為對象,進行六場次、 每次一百分鐘的訪談,以了解學生對藥物教育的需求。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1.在校園和社區內,國中生使用的成癮物質以香菸最常 見,酒、檳榔、強力膠和安非他命偶爾見到。使用的原因可分為個人、家庭、學 校、同儕和社會等五類。2.為避免自己或友人染上成癮物質,受訪者會採用澄清 與強化觀念、謹慎擇友、從事正當休閒、擴充個人資訊和資源等方法。3.當友人 邀約使用成癮物質,受訪者的拒絕策略可分為直接(如:勇敢的說不、婉轉推辭等) 和間接(如:轉移或岔開話題、提供替代品、以警車鳴聲或哨音嚇阻等)兩類。4.學 校欲協助學生避免成癮物質,應兼顧硬體和環境、督導與管理、宣導教育、輔導 工作、替代性活動、教師角色模範、與家庭和社區結合等層面。受訪學生認為學 校現有的藥物濫用防制教育具有部分效果,但生活層面的內涵可再加強。5.藥物 教育需求方面:(1)課程內容應涵蓋:藥物濫用資訊(如:藥物的定義、種類、影響、 成份、功用、辨識方法、來源、製造和吸食方法等)、拒絕成癮物質的方法、相 關法律規範等。(2)建議理想授課人選包括:教育人員、政治與專業人士、有相關 經驗者、明星和公益人物等。(3)教學方法以多樣化、提供參與式與互動式的動態 化教學(如:有獎徵答、遊戲、演戲、話劇比賽等),較具教學效果。建議未來在推 動藥物濫用防制教育工作時能結合家庭、學校和社區的力量,強化生活層面相關 技能的傳授;並針對藥物濫用高危險群學生進行藥物教育需求研究。
  • Item
    北市國中學生家長之預防子女藥物濫用措施與藥物教育需求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1-12-??) 彭如瑩; 李景美
    本研究旨在瞭解台北市國中學生家長對預防子女藥物濫用措施及藥物教育需求的情形,並分析與社會人口學變項、家庭因素、藥物濫用認知、態度及行為的關係,作 為未來規劃家長及社區民眾藥物濫用預防教育防制工作的參考。本研究母群體為民國八十九年一月份在學的台北市公、私立國民中學學生家長,共計104,262 位。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抽出八所國中一、二、三年級各一班的學生家長為對象進行結構式問卷調查。施測時間為民國八十九年一月,採自填問卷的方式蒐集資料, 透過學生將問卷回家交由家長填答,共計發出問卷690份,有效樣本數628人。 研究結果發現在預防子女藥物濫用措施方面,受到家長大體上經常會對子女採行預防措施,且超過五成家長總是會採行督導子女行為的預防措施,但仍有部分家長較 少與子女溝通及善盡家長角色的預防措施。在藥物教育需求方面,大部分的家長表示需要學習藥物基本資訊、溝通、協助子女發展生活技巧、督導子女行為及善盡家 長角色等教育內容。家長在藥物濫用知識測驗的答對率為69.9%,但對於藥物的基本概念的認識及藥物濫用相關法律規範等兩方面的知識較為欠缺。家長獲得藥 物資訊管導以電視(83.3%)、報紙(82.7%)、宣導資料(51.8%)、雜誌、期刊(51.0%)為主。在藥物濫用態度方面,大部分受測家長表示 不贊成使用成癮性藥物。在藥物濫用行為方面,大多數家長不曾使用成癮藥物,僅一人成曾使用過,此外大多數的家長是不曾吸菸、喝酒、嚼檳榔,但仍有部分家長 曾使用過,分別約有二成及二成六的家長一個月內曾吸過菸、喝過酒,另有一成四的家長曾嚼過檳榔。 受測家長的預防子女藥物濫用措施與藥物教育需求之間有顯著低相關,顯示採行愈多預防子女藥物濫用措施的家長,其有較高的藥物教育需求度。受測家長的社會人 口學變項、家庭因素及藥物濫用認知、態度及行為等十八個預測變項,能顯著預測家長對預防子女藥物濫用措施,而無法顯著預測整體藥物教育需求,但卻發現藥物 濫用認知變項皆能顯著預測五項藥物教育需求。 本研究結果可提供相關單位制定完整的家長與成人藥物教育計畫的參考,並建議在社區或學校中進行實驗研究,在設計藥物教育時,尤應加強家長協助子女發展生活 技巧方法實施藥物教育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