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單位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4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促進中文閱讀理解教學成效量化研究統合:調節變項影響與評估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9-12-??) 謝進昌; Jin-Chang Hsieh
    以實徵研究證據為基礎,探討促進學生中文閱讀理解教學議題逐漸受到重視,而使用量化統合技術推動本議題的研究,亦愈趨興盛,然而,受限研究數量,鮮少文獻針對調節變項進行深入分析,據此,本研究目的除了分析促進中文閱讀理解教學之量化統合效果外,更聚焦於探討教學介入、參與者背景特徵、個別研究品質評估等因素,對於教學效果量可能產生的調節影響。本研究經統合分析與刪除極端值,發現國內促進中文閱讀理解教學平均效果量,分別具有+0.43立即效果(168筆)與+0.39 延宕效果(46筆),為近中等程度教學成效,續經調節變項分析,發現文本重複閱讀具有顯著偏低平均教學效果、使用預測策略則具有較高教學成效,同時,參與者為特殊生或國中階段學生、使用研究者自編評量工具、實驗設計:其他與納入個別研究的品質較差者,皆可產生顯著偏高教學平均效果量。最後針對分析結果提出幾點未來實務與研究建議。
  • Item
    有效的中文閱讀理解策略:國內實徵研究之最佳證據整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5-06-??) 謝進昌; Jin-Chang Hsieh
    以研究證據導引實務決策的理念愈來愈受國內、外學者重視,但證據來源愈趨多元時,其可信度也備受挑戰,因此,本研究採用實徵研究之最佳證據整合觀點,經累積及整合國內研究,以提出有效的中文閱讀理解策略。研究者利用數個關鍵字檢索國內主要文獻資料庫,就回傳資料逐篇比對納入與排除準則後,總計獲得57篇文獻,經整合,結果發現自我提問、教師提問-學生回應、故事結構分析、圖形組織繪製、摘要與交互教學等策略,皆對於一般中、小學學生具有一定程度閱讀理解教學成效。其中,摘要策略具有最高的教學效果,其平均效果量為+0.58,而自我提問策略則相對具有最低教學效果,其平均效果量為+0.35。整體而言,本研究所整合中文閱讀理解策略皆具有一定教學成效,值得未來實務推廣參考。
  • Item
    大型資料庫國小四年及自然科學習成就評量標準設定結果之效度評估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1-03-??) 謝進昌; 謝名娟; 林世華; 林陳涌; 陳清溪; 謝佩蓉
    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建置目的之一,在於描述學生於各學科的學習成就表現概況;而學習成就表現的描述,即牽涉到標準設定議題。隨著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對於國小四年級自然科之評量架構調整,致使沿用的表現標準已多不符合實務運用,而興起重新修訂之舉。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評估2009 年自然科學習成就評量國小四年級標準設定結果之效度,以Kane (1994, 2001) 的效度評估證據為依據,藉由效度的過程證據、內部證據以及外部證據,作為標準設定結果之效度證據來源。結果發現,從各項效度證據來看,國小四年級自然科標準設定可由標準設定成員的組成及其回應、設定結果的一致性,以及外推論於數學成就的效度外部證據得到支持。本研究最後提出數項建議,供未來標準設定研究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