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單位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4
Browse
8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學習情境中的個人成就目標與作弊接受度之關係:以學業自我效能為調節變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9-12-??) 彭淑玲; 黃博聖; 陳學志; Shu-Ling Peng, Po-Sheng Huang, Hsueh-Chih Chen本研究從動機觀點切入,採用個人成就目標與學業自我效能理論瞭解動機變項及兩種作弊接受度(學業作弊、被動作弊)之關係。據此,本研究目的為:一、瞭解國中生對兩種作弊行為的接受程度現況;二、探討個人成就目標與兩種作弊接受度之關係;三、考驗學業自我效能在上述關係中的調節效果。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研究抽取938 位七至九年級國中生進行施測,並以數學科為領域,蒐集資料以結構方程模式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一、男生對兩種作弊行為的接受度均略高於女生;八、九年級學生對兩種作弊行為的接受度略大於七年級學生;二、個人成就目標能預測兩種作弊接受度,其中趨向精熟目標能降低學生對兩種作弊行為的接受度,逃避表現目標則與上述結果相反,而趨向表現目標僅能正向預測被動作弊接受度;三、學業自我效能會調節個人成就目標與作弊接受度之關係:當學習者知覺有高學業自我效能時,逃避表現目標無法預測兩種作弊接受度;當學習者知覺為低學業自我效能時,會提升逃避表現目標對兩種作弊接受度的正向預測力。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作為國中教學輔導與未來研究之參考。Item 師資職前教師專業素養與課程基準之建構及其運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20-06-??) 黃嘉莉; 陳學志; 王俊斌; 洪仁進; Jia-Li Huang, Hsueh-Chih Chen, Chun-Ping Wang, Jen-Chin Hung本研究旨在建構教師專業素養與課程基準,並探究其後續之運用,以作為兼顧大學自主發展師資培育課程及國家管制之機制。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透過文獻分析、文件分析、專家焦點座談、關鍵詞擷取系統等方式,建構具有共識的教師專業素養與課程基準之內涵,並提供後續運用之建議,以配合2017 年《師資培育法》的修法。本研究結果建構五項教師專業素養及十項素養指標,以及課程基準的課程類型、學分架構、共同內容與課程條件等內涵。除此之外,本研究也提出師資培育機構後續運用之建議,包括發展師資培育理念以引領課程設計、模組化課程共同內容、系統性設計實踐課程、發展真實評量表現的方法與工具、整體性師資培育系統設計等。Item 《師大學報》與《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0年之內容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8-03-??) 黃詩媛; 陳學志; 劉子鍵; 張鑑如; 蔡孟寧; Shih-Yuan Huang, Hsueh-Chih Chen, Tzu-Chien Liu, Chien-Ju Chang, Meng-Ning Tsai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針對《師大學報》與《教育科學研究期刊》自1956年至2017年間之發展歷史與所收錄論文進行分析,透過研究內容的分類及統計,瞭解學刊在近60年間之領域發展軌跡及未來研究趨勢。本研究共彙整收錄於學刊之1,345篇論文,並依研究目的分類為七個向度進行資料探究,分別為:期刊收錄內容、研究對象、研究主題、研究性質、研究方法、作者貢獻程度、引用文獻分析。研究結果如下:一、學刊自分冊後出版篇數有明顯增加,平均作者量也逐年增長,顯示國內人文教育領域之研究數量增加,且近期作者多採用合作模式共同進行研究。二、研究對象以人類樣本最多,其後依序是語文樣本、數測樣本、其他樣本;而在人類樣本中的研究群體以教師最多,其他年紀樣本的比例也逐年增加,表示學刊收錄論文的研究對象朝多樣性發展。三、研究主題早期以科學教育、歷史與哲學為主,但相關論文逐年遞減,近期隨著期刊分冊後,《師大學報》改以語言與文學為研究主軸,《教育科學研究期刊》則以學習與教學為主,此類研究主題的發表篇數皆逐年攀升,分別顯示兩類學刊各自的研究主題趨勢,如《師大學報》研究重心逐漸轉移至「語文」,而《教育科學研究期刊》的研究主軸為「教」與「學」。四、研究性質以實徵性研究為主軸,其次為論述性研究,而非研究論文之比例最少。五、研究方法是量化研究與質化研究各占半數,量化研究以實驗研究法及調查研究法為主;質化研究則以文獻研究法為多數;混合研究法的使用於近30年開始增加。六、引用文獻分析中,參考文獻以英文文獻為主,引用類型則以書籍與期刊為主。近年來,隨著科技進步,電子資源的引用明顯增加,書籍的引用則是逐年下降。七、針對國內教育類八本學刊在2015年影響係數之比對分析,《教育科學研究期刊》在影響係數中的數據居於首位,且影響係數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具有高度影響力,係教育學門專業領域良好且優質的學術期刊。本研究根據系統性資料整理與回顧性探討內容進行討論,提供未來相關領域發展之參考及建議。Item 樂觀訓練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童樂觀信念之影響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8-08-??) 吳相儀; 陳學志; 邱發忠; 徐芝君; 許禕芳本研究是以正向心理學預防角度,深入探討樂觀的定義及理論,並設計一套適合國小高年級學童之樂觀訓練課程,探討課程對學生樂觀與悲觀信念的立即及追蹤效 果。以新竹市某國小五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兩班為實驗組共62 人,兩班為控制組共58 人,實驗組進行為期六週,每週二節課(80 分鐘)的實驗課程處理,控制組則未接受任何實驗課程處理。評量工具為「兒童樂觀-悲觀雙因子量表」,同時並分析「單元回饋表」、「課程總回饋表」做為輔佐 資料。結果發現:一、課程如預期能立即並持續提升學生的樂觀信念,但對於悲觀信念未有立即及持續減少的效果。二、課程教學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研究者歸納研 究結果提出未來在教育、輔導及研究上的建議。Item 幽默創意課程對教師幽默感及創造力的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6-10-??) 陳學志; 徐芝君回顧文獻發現幽默感是教師的重要技能,教師若能使用幽默來教學,將可增進學生學習知識及降低焦慮。因此,陳學志(2003)設計一整合知、情、意、行的幽 默創意課程,先以大學生為對象,結果在幽默感及創造力指標皆獲得提昇。本研究課程增為27 個單元,以34 位教師為對象(實驗組),另35 位背景相似教師為控制組,結果發現,在多向度幽默感量表上,實驗組在幽默創造、社交中的幽默、幽默因應、幽默態度及笑的傾向顯著高於控制組。在新編創造思 考測驗中,在流暢力及變通力顯著高於控制組。在創意生活經驗量表上,實驗組在表演藝術創新、生活風格的變化、開放心胸、製造意外驚喜顯著高於控制組。本研 究證實整合知、情、意、行的幽默創意課程可以提昇教師的幽默感及創造力,再次說明幽默感是可以後天培育,且透過幽默感的提昇,對個體的心理健康、壓力調適 及創造力有相當幫助。Item 眼球追蹤技術在學習與教育上的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10-12-??) 陳學志; 賴惠德; 邱發忠本本文目的為對眼球追蹤技術在學習與教育上的應用進行論述。人類的認知訊息處理歷程中有80%以上的訊息是由視覺獲得, 而眼球運動也是認知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感官訊息來源,近來發展的眼球追蹤技術提供了自然且即時的測量來探討認知、情緒、 動機等議題,因此,眼球追蹤技術已經被廣泛地使用在各個領域中。本文針對眼球追蹤與眼球追蹤儀的基本概念、眼動指標、 操作方法、資料分析方法等進行介紹。並針對眼動與閱讀、眼動與教學、 眼動與問題解決及眼動與情意特質的運用等議題進行論述。藉由本文的介紹將使讀者對眼動研究在學習與教育上的應用有 基本的認識。Item 擴散性思考與聚斂性思考的交會(國立臺灣師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9-12-??) 陳學志; 洪素蘋; 許禕芳; 邱皓政; 關秉寅; 詹志禹; Hsueh-Chin Chen; Su-Pin Hung; Yi-Fang Hsu; Haw-Jeng Chiou; Ping-Yin Kuan; Chih-Yu Chan本研究旨在編擬一套適用於臺灣高中職學生的創造認知能力測量工具。測驗的建置,融合擴散性思考與頓悟性思考兩種客觀測量工具的優勢並改善其缺失,同時利用中文方塊字富有變化的有限集合特性,編製「有限解答之擴散性思考測驗」。測驗內容要求學生在某中文字(例如「里」字)上,進行部分筆畫的刪減,以拆解出其他合法的中文字。依據學生作答反應的個數、類別與新奇性,分別評定其流暢力、變通力與獨創力。其優點:一、評量兼顧新奇性與適切性;二、評分簡便且指標多元。本研究以北臺灣地區的高中職學生為母群體進行抽樣與施測,取得效標關聯效度證據。最後,以1,200 位高中職學生為樣本建立測驗的獨創性常模,提供後續研究者一套合宜的評量工具。Item 正向情緒及幽默有助於國中生之科學問題解決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1-12-??) 方紫薇; 陳學志; 佘曉清; 蘇嘉鈴; Tzu-Wei Fang; Hsueh-Chih Chen; Hsiao-Ching She; Chia-Ling Su本研究旨在探討正向情緒及幽默對學生在科學問題解決時的成績表現、認知評估與事後情緒之影響。本研究針對國中生進行調查研究,共施測318位八年級學生,男生166 位、女生152 位。經進行t檢定及多變量變異數之統計分析後,研究結果顯示,在油醋分離之問題解決題目上,高正向情緒者在科學問題解決之成績表現、有趣程度之認知評估及事後之正向情緒,皆顯著高於低正向情緒者;在事後負向情緒上則顯著低於低正向情緒者。在鐵棒戳紙題目方面,高正向情緒者認知評估之挑戰、有趣、容易之分數,以及事後正向情緒皆顯著高於低正向情緒者。幽默版本激起之正向情緒是有比原始版本高。但幽默版本與原始版本在科學問題解決上之成績表現、認知評估與事後情緒上皆未達顯著差異。本研究可提供教師教學之參考,即如何營造正向情緒的學習氛圍及環境,來促進科學問題解決能力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