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單位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4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原住民國語文低成就學童文化與經驗本位補救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6-10-??) 陳淑麗; 曾世杰; 洪儷瑜本研究的目的是檢驗補救教學是否能夠有效提昇原住民低成就學童的語文能力。研究以臺東市78 位國語文低成就的原住民學童為對象,採準實驗設計,實驗組和控制組各有47 和31 人。補救教學以小組進行,教學實驗共進行75 節。研究主要發現有四:(一)原住民國語文低成就學童的語文能力,經過補救教學有顯著的提升,但二年級主要在低階的識字能力進步較明顯,三年級則在聽寫以 及高層次閱讀理解也有明顯的成效;(二)實驗組在語文能力的學習成效比控制組佳,但以前測為共變的成效比較,兩組學童只在高層次的寫作能力有顯著差異; (三)實驗組有23.4%的學童,經過補救教學其國語文能力可以回到同儕水準,如排除身心障礙兒童,僅分析一般學童,則有40% 的學童達到一般學童的水準,而控制組僅有3.2%從低成就回到同儕水準。(四)成本效益分析指出,和轉介至特殊教育後的花費比較起來,本研究所提供的轉介 前閱讀補救教學,不但低成本高效益高,而且及早協助學生達到同儕水準。Item 學習障礙國中學生的智力特質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3-10-??) 洪儷瑜; 陳淑麗; 陳心怡本研究旨在探討學障學生與二對照組在魏氏智力測驗上的差異,並進一步比較不同類型的學障兒童的智力特徵。本研究的「學障組」選自臺北市八十九年國中學障鑑定資料庫之有效資料共計144名,其中男生111名,女生33名。「一般兒童組」則是使用WISC-III臺灣常模樣本中全量表智商在70以上的1076 位兒童,另從常模樣本中選取144名「控制智商之一般兒童對照組」。除了魏氏兒童智力量表外,學障組另蒐集中文年級認字量表,以及基礙數學概念評量。本研究主要分析三組的智力分析,以及「 Bannatyne組型」、「ACID組型」、「ACIDS組型」、「SCAD組型」及「POI/SCAD差異分數」等特殊組型的出現率。研究主要發現為:(1)學障學生的智力整體偏低,智商大多在85~99的範圍;(2)學障組智力出現人在差異或在「Bannatyne、ACID、ACIDS、 SCAD以及POI/SCAD差異分數」等特殊組型的出現率均高於一般兒童;(3)四種學障類型中,認字困難組出現各種特殊組型的比率曘高,橫式困難組的比率最低;(4)在五種特殊組型中,以「POI/SCAD差異分數」組型對學障學生的鑑別度最佳,支持學障定義中的差異特質;(5)本研究在認字困難組發的結果與一般文獻較為相似,現在文獻的組型對於基本的認字困難的區別較好,對於高階能力困難的橫式運算困難學生的特質研究較少,值得未來進一步探討。此外,研究結果也對於智力測驗在學障鑑定的諼能與限制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