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單位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4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解除Coleman 等人報告書的魔咒:學校中的班級因素對學業成績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5-06-??) 陳順利; 黃毅志; Shun-Li Chen; Yih-Jyh Hwang《Coleman報告書》指出學校因素對學生學業成績的影響很小,引發後續不少探討學校有無效能的研究。在這類眾多的研究中,並無一致性的定論。而這些研究往往忽略學校的階層特性,沒有採用符合此特性的階層線性模式(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ing, HLM)來分析。本研究以三階層HLM分析「臺東縣教育長期資料庫」的國中資料,發現學校之間的變異雖然很小,但是學校內班級之間的變異並不小,這是《Coleman報告書》中沒有發現的。本研究發現學校的班級因素有:班級平均家長社經地位、導師族別和人力資本等,對學生學業成績具有不小的影響力。這些學校因素當中,導師的人力資本是教育作為可以致力提升的著力點,這也是學校發揮效能的重要關鍵。Item 社會網絡和原、漢青少年飲酒行為(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0-12-??) 陳順利本研究對台東縣關山地區的學生做追蹤調查,從國小六年級追到國中一年級,針對此貫時性的資料做路徑分析,以釐清因果模型中飲酒行為的因果關係。主要發現如下: 一、影響青少年飲酒行為的因果機制影響國一學生飲酒行為的因果機制是:屬社會學習論的同儕、父母親戚的飲酒行為愈多,屬理性行為論的飲酒正評價愈高,以及同屬社會學習論及理性行為論的重要他人同意飲酒愈高,則青少年的飲酒行為則愈多。整體解釋力(R2)為34%。至於影響本人飲酒態度(評價)的因素是:同儕飲酒行為愈多則正評價愈高、負評價愈低;重要他人愈同意飲酒類正評價愈高;文化休閒活動愈多則正評價愈低。其中,文化休閒活動愈多則正評價愈低,進而減少飲酒行為的影響路徑的發現,為飲酒防治工作提供了一個可行的方法。 二、造成原、漢青少年飲酒行為差異的因素 在控制了其他背景及中介變項以後,原住民學生飲酒行為比漢族學生多的現象完全消失了,原住民學生飲酒行為多可歸因於父母親戚飲酒行為較漢人多、重要他人較同意飲酒以及文化休閒活動較少,使其飲酒行為比漢族學生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