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單位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4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自發性社區環境行動個案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1999-10-??) 王順美; 沈姍姍研究為一個案研究,探索台北市Y社區一群社區婦女帶動的自發性社區環境行動的歷程。以深度訪談核心人員、收集報章文件、和問卷調查來收集資料,並做三叉檢核。研究發現Y社區的環境行動,主要包括生活環保、認識河川水質、自然體驗的教育活動,引發社區內外的打掃、公園、河川的維護、資源回收等的生態管理行動。整個環境行動由一位社區媽媽開始,吸收社區內外資源,帶動其他媽媽、孩子一起學習、一起解決社區環境問題,逐漸凝聚社區、形成組織並改善社區環境,加強居民的環境素養。Item 自發性社區環境行動個案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1999-10-??) 王順美; 沈姍姍研究為一個案研究,探索台北市Y社區一群社區婦女帶動的自發性社區環境行動的歷程。以深度訪談核心人員、收集報章文件、和問卷調查來收集資料,並做三叉檢核。研究發現Y社區的環境行動,主要包括生活環保、認識河川水質、自然體驗的教育活動,引發社區內外的打掃、公園、河川的維護、資源回收等的生態管理行動。整個環境行動由一位社區媽媽開始,吸收社區內外資源,帶動其他媽媽、孩子一起學習、一起解決社區環境問題,逐漸凝聚社區、形成組織並改善社區環境,加強居民的環境素養。Item 強化社區組織功能之參與式行動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1999-05-??) 邱詩揚; 劉潔心; 晏涵文本研究乃「運用社區組織策略促進社區居民參與環境行為之介入研究」的社區組 織發展部分,係採取參與式行動研究法,並運用社區組織策略來強化社區組織之功能。 期 盼在研究過程中與社區一起工作,能逐步強化社區內之自發力量,使組織化後之社區能發展 出日後自行主導、運作的功能,而持續推動社區中更多、更豐富的居民共同參與的環境行動 。本研究之社區組織為台北市大安區民輝社區發展協會,共有 22 位理監事,其男女,性別 比例約為 3:4,年餘層分布以 41-50 歲居多,職業類別多為中上階層。本研究經過「社區 組織功能診所及需求評估」、「建立社區組織網絡及擬定社區工作計畫」、「整合社區資源 及執行社區工作計畫」、「成果檢討與評價」四個階段的介入過程,研究結果顯示,組織在 研究介入後行動力增加,組織成員對「組織內部運作」及「成員與組織約互動」之評價均為 中上程度。尤其對團體合作及領導者的角色方面給予高度評價。在組織與社區資源聯結方面 ,合作之組織由介入前的 3 個組織擴展為 21 個,比介入前有長足之進步。 約有六成的組 織成員認為協會推動資源回收工作使社區環境更整潔、提升了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與關心。 約五成四的組織成員認為協會推動資源回收工作使居民參與社區的資源回收工作由被動轉為 主動。此外,民輝社區之居民在介入活動後,在「垃圾分類、資源回收」為主題之環境行動 的參與上,的確達到顯著提升的立即效果(此一部份的詳細內容將另文發表)。Item 自發性社區環境行動個案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1999-10-??) 王順美; 沈姍姍研究為一個案研究,探索台北市Y社區一群社區婦女帶動的自發性社區環境行動的歷程。以深度訪談核心人員、收集報章文件、和問卷調查來收集資料,並做三叉檢核。研究發現Y社區的環境行動,主要包括生活環保、認識河川水質、自然體驗的教育活動,引發社區內外的打掃、公園、河川的維護、資源回收等的生態管理行動。整個環境行動由一位社區媽媽開始,吸收社區內外資源,帶動其他媽媽、孩子一起學習、一起解決社區環境問題,逐漸凝聚社區、形成組織並改善社區環境,加強居民的環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