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單位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4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個人使用投影片的幾個新方法
    (資訊中心, 1977-09-??) 何慧玲譯
  • Item
    視聽器材的使用與評鑑
    (資訊中心, 1962-02-??) 蔡玉嬌節譯
  • Item
    共變數分析功能、假設及使用之限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1992-06-??) 范德鑫
    本文共分為六部分,第一部分敘述共變數分析的理論模式;第二部分說明共變數分析的兩個主要功能-消除系統的偏差和增加實驗的精確性;第三部分陳述共變數分析所依據之假設和違反假設所造成的影響,同時也提出部分因應之策略。共變數分析所依據之主要假設包括:(1)隨機分派(2)共變量不受處理影響(3)共變量為固定且測量無誤差(4)共變量與依變量呈直線關係(5)迴歸斜率相等(6)有關實驗誤差之假設(包括獨立性,變異同質性及常態性);第四部分討論使用原樣團體(intact group)時應該注意的事項;第五部分指出使用共變數分析應留意的其他問題,最末部分指出研究者使用共變數分析應持之態度。共變數分析自創用至今已超過半世紀之久,由於它具有統計控制和增進研究之精確性的功能,因而為研究者所樂用。由於現有統計書籍大都強調如何計算而忽略討論此方法使用的限制,以致造成研究者經常誤用、濫用之情事。  本文主要目的在於提醒研究者,共變數分析是一個相當「脆弱」的工具,使用時應小心為要。也只有對此法之功能與限制透徹了解,研究結果才有意義。 1932年Fisher創用共變數分析方法至今,整整近一甲子的歷史,雖然此法目前已廣為國內外研究者所使用,但是目前它仍是一種易為研究者誤解和誤用的統計方法(Porter & Raudenbush, 1987),難怪Elashoff(1967)說它是一種脆弱的工具(delicate instrument)。目前國內統計書雖然都有談及這種方法。可惜的是,作者大都把此方法視為變異數分析之延伸,強調如何計算,但對其功用與假設不是未交代清楚,就是根本未提。研究者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使用此種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的結果令人懷疑,更遑論有多少價值了。本文主要目的在討論共變數分析之理論依據、功能、所需之假設及其他一些使用此統計方法時應注意之事項。希望它有助於研究者對此方法的正確了解與應用。至於計算方法,讀者可以參閱林清山(民81)心理與教育統計學;朱經明(民78)教育統計學,或謝廣全(民73)最新實用心理與教育統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