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單位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4
Browse
9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探究不同的教學語言及訓練教學方案對外籍照顧服務員口腔照護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22-03-??) 施景崴; 郭郡羽; 熊乃歡; Jing-Wei Shih, Chun-Yu Kuo, Nai-Huan Hsiung臺灣高齡者的長期照護工作多仰賴外籍照顧服務員,然因其工作繁重,受限於時間及母語講師人力的缺乏,職前訓練與在職訓練均有所不足。本研究目的即在設計出一套適合外籍照顧服務員的在職訓練方案,解決資源限制的問題,且能因應其語言不熟悉的障礙提升教學成效。本研究採類實驗設計,以臺北市、新北市及基隆市住宿式長期照顧機構325位外籍照顧服務員為研究對象,參與者被分為四組,接受不同的在職訓練方案,並於在職訓練前、後進行口腔照護能力相關認知、情意及技能的評估。四種不同的在職訓練方案由教學語言(母語/華語)與訓練教學方案(互動式多媒體教學法/傳統式課堂教學法)兩個變項所構成,分別為:母語互動式多媒體教學組、華語互動式多媒體教學組、母語傳統式課堂教學組、華語傳統式課堂教學組。結果發現使用外籍照顧服務員的母語教學有相對的教學成效優勢,其全面性的學習成效較佳。其次,不同教學方式在認知、情意及技能向度上會展現不同的優勢:互動式多媒體教學法在認知及技能向度上較傳統式課堂教學法佳;若欲使用華語教學提升情意向度的學習成效,則傳統式課堂教學法較互動式多媒體教學法具有優勢。根據本研究的發現,建議實務上應隨著在職訓練的目標彈性地調整教學法,選用合適的教學法能使有限的資源於照護在職訓練工作上發揮最大的效用。Item 補救教學中個別化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8-03-??) 余民寧; 李昭鋆; Min-Ning Yu, Chao-Yun Li本研究運用結構方程式模型中的中介模型,探索個別化教學透過自我歸因、學習動機等因素,對補救教學學習成效之影響關係的探討;樣本乃抽取臺灣地區國中、國小參與補救教學的學生共2,168人。本研究先進行個別化教學對學習成效直接影響效果的檢測,發現其標準化迴歸係數為 .86,達顯著。進一步分析則發現,部分中介模型優於完全中介模型。故本研究歸納得出的結論為:個別化教學能夠直接影響補救教學學生的學習成效,且個別化教學亦可透過自我歸因、學習動機等因素,間接影響補救教學學生的學習成效。根據上述結果,本研究提出結論與對教育當局的建議。Item 家庭資源、學習態度、多元入學管道與學習成效關聯性之研究:以臺灣某大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7-12-??) 黃政仁; 黃偉婷; Cheng-Jen Huang; Wei-Ting Huang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家庭資源、學習態度、多元入學管道與學習成效之間的關係。研究對象主要是個案大學的大一學生,並控制學生之背景變數,建構以家庭資源為自變數,學習態度、多元入學管道與學習成效為依變數的廣義結構方程模型。有別於過去的研究,本研究將學習成效分為智育及服務學習之學習成效,且智育之學習成效包含較具客觀性的會考成績。研究結果顯示,家庭資源愈豐富,學生智育與服務的學習成效反而愈差。其次,家庭資源愈豐富的學生傾向於選擇甄選入學管道。最後,學生的學習態度愈佳,則無論智育或服務之學習成效也會愈好。Item 資訊融入國文科教學之實施方式-未來教師應具備的資訊技能(資訊中心, 2002-12-??) 余碧芬; 陳嘉鴻Item 動畫教材之學習者控制播放模式與多媒體組合形式對學習成效與學習時間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8-03-??) 吳瑞源; 吳慧敏本研究探討「學習者控制播放模式」與「多媒體組合形式」對學習成效與學習時間的影響。其中「學習者控制播放模式」(「重播」與「無重播」)為獨立樣本,「多媒體組合形式」(「動畫+字幕」、「動畫+旁白」及「動畫+字幕+旁白」)為相依樣本,研究對象為120 位國三學生,學習內容為三個自然科單元。結果顯示,在無重播功能的情境下,「動畫+旁白」有最佳的學習表現;「動畫+字幕+旁白」學習成效與「動畫+旁白」無顯著差異,但學習時間顯著多於「動畫+旁白」;「動畫+字幕」在三組中表現最差。在重播功能的情境下,三組的學習時間無顯著差異,但「動畫+旁白」和「動畫+字幕+ 旁白」的學習成效優於「動畫+字幕」。Item 專科學校採行推薦甄選制對學生來源與學習成效的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5-04-??) 許聰鑫多元入學制度對考生與家長的衝擊已引起廣泛討論,然而卻不見多元入學制度對學校衝擊之探討。本文將從專科學校學生來源的變化以及學生的學習成效兩個角度來 看推薦甄選入學對學校的衝擊。推薦甄選入學的實施是否改變了學生的來源結構?推甄生的學習成效是否較低?若是,是否肇因於入學素質原本就較低?研究結果顯 示:推薦甄選入學的實施雖然改變了學生來源結構,但是整體而言,並未改變原本「區域化」之現象;在入學初期,推甄生的學習成效確實較低,這乃肇因於推甄生 的平均素質原本就較低。以上研究結果誘發「區域化」與「本地化」、「排擠效應」及「同質化」等三個現象,針對這三個現象,本文闡述了它們所帶來的啟示。Item 最後一哩課程對四技護生學習成效之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10-12-??) 劉杏元; 張家臻; 于桂蘭; 何英奇; 曾銀貞; 吳曉明本研究旨在探討「最後一哩」課程介入,對四技護生專業能力、專業承諾及工作愉悅感之學習成效。採量化研究為主, 以橫斷式調查研究設計,輔以質化研究取徑。以立意取樣方式,選取北部某技術學院四技護理系學生共114 人為研究對象, 運用「護理專業能力量表」、「護理專業承諾量表」、「工作愉悅感量表」及反思日誌為研究工具,進行資料的蒐集。研究發現: 最後一哩課程的介入對護生的專業能力、專業承諾及工作愉悅感均具成效。本研究結果可提供護理教育課程規劃之有效參酌。Item 影響數位遊戲式學習行為與學習遷移成效之因素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10-06-??) 蔡福興; 游光昭; 蕭顯勝近年來,數位遊戲式學習(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DGBL)已逐漸受到數位學習(e-Learning)的重視, 但根據過去的一些研究發現,數位遊戲式學習者常會出現逃避學習的行為,且在數位遊戲式學習的成效上似乎也充滿不確定性。 本研究以8位國小學生為研究對象,透過質性為主的個案研究,經實地的觀察與訪談,深入分析影響數位遊戲式學習行為的因素, 並探討影響學習者的遠遷移成效之因素。研究發現,本研究所採用的教育性線上遊戲雖可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但也會伴隨著不認真學習、 逃避學習及錯誤嘗試學習等行為的產生,而其主要原因則受到遊戲的設計及學習者特質的因素影響。此外, 數位遊戲式學習者於Bransford及Schwartz(1999) 觀點的遠遷移測驗表現上則受其知識獲取成效、學習能力及學習動機等因素的影響。Item 以結構方程式探討家庭教育資源、學習態度、班級互動在學習成效的作用(國立臺灣師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9-06-??) 蕭佳純; 董旭英; 饒夢霞; Chia-Chun Hsiao; Yuk-Ying Tung; Meng-Shya Rau本研究利用中央研究院2001 年釋出之TEPS 資料庫第一梯次國中一年級的調查問卷,樣本數為3,214 人,探討家庭教育資源、學習態度、班級互動,以及學習成效四者之間的關係,並結合相關實證研究,建構出以家庭教育資源為前置變項,學習態度、班級互動為中介變項,學習成效為結果變項的結構方程模式,以探討家庭教育資源對學習成效的因果機制。研究結果顯示,家庭教育資源對於學習態度以及學習成效確實有直接效果,其中對學習成效的直接效果為負,班級互動對於學習成效也為負向直接影響,學習態度對於班級互動以及學習成效有直接效果。此外,班級互動扮演家庭教育資源、學習態度對學習成效的中介效果。據此,本研究提出相關討論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