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單位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4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視聽系統設計的基礎(資訊中心, 1984-05-??) 何平Item Geographical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Hainan and a Comparison with Taiwan Area(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1989-06-??) 黃朝恩本文分別就海南島的自然資源基礎和經濟發展現狀作學理上之探討,並分析二者之間的關係,同時在必要時加入本省的資料以作比較。由數據顯示,海南島的自然資源並不薄弱,自然資源質量亦佳,值得肯定。例如全島十度以下的平原佔地超過三分之二,太陽輻射年總量亦在一百四十千卡/平方公分以上,而礦產豐富,港灣優良,在在都說明可供開發利用的條件充足。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海南島之社經環境仍然停留在相當落後的階段,遠遠比不上面積大小差不多而資源基礎未佔優勢的臺灣,以民國七十三年工業總產值為例,只及臺灣的十分之一,港口吞吐量則只得三十分之一,而固定資產投資額更只得一百分之一,此外基層建設也乏善可陳,即使在整個中國大陸沿海地區來說,海南島也是發展較慢的區域,這無疑與其歷史背景有關,長久以來,海南一直被視為邊陲之地、化外之區,並未得到應有的照顧;再加上接近越南,既為邊防,又屬戰略要點,近四十年擾讓之下,根本無法全力建設。從八十年代開始,在開放政策的影響之下,中共有意加速發展海南,期能與臺灣一爭長短,先是於民國七十二年將海南島列為經濟特別行政區,再於七十七年初讓海南脫離廣東省管轄而升格建省。然而由於政治體制制肘過多,存在的問題依然不少。由此可見,海南島儘管資源豐富,但欲大步向前實在不易,首先當然要在體制上作出大幅的改革,參考臺灣的經驗,揚棄過時的意識形態,走向社經政治的現代化,然後再因地制宜就現有的資源優勢和劣勢作揚長避短的考慮,唯有如此才可以有機會和臺灣省作經濟成長上的競賽。作者本著對故國的關懷,在剖析海南島的自然資源及經濟發展之後,再提出若干該地區發展方向可行性的芻議,以供各界參考。Item A Comparison of the Three Adaptive Testing Strategies Using MicroCAT(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1989-06-??) 何榮桂本研究旨在探討三種電腦化測驗策略(即Bayesian, model-bayesian及maximum likelihood)在不同題數及不同項目參數(Item Parameter)之題庫下執行之效率及能力估計之準確性。三種測驗策略均設定相同的起始點(即受試者能力參數之平均數及變異數);同時以三種效標變項做為評鑑的依據。其一為達到測驗預設終點所需之題數;其二即能力估計誤差變異數之平均數。此兩效標變項之值愈小表示愈有效率。第三種效標變項為期望能力(即能力參數)與觀察(估計)能力之差的絕對值。某種策略所獲得之值愈小表示該策略之能力估計愈準確。 經電腦模擬所獲得之三種效標量數,以重複量數三因子變異數分析處理後,可得以下結論: 1.就執行之效率而言,model-Bayesian策略最佳;但Bayesian策略之能力估計最正確。Maximum likelihood 策略則表現不甚一致; 2.當測驗的起始點高於受試者之真實能力時,題庫之大小對測驗結果略有影響。在此情況下,以86題為題庫並以22題為測驗終止點似乎難以區分三種策略之優劣; 3.當設定的起始點等於或略高於受試者之真實能力時,所得到的能力估計愈準確; 4.不同項目參數之題庫與測驗策略,及不同項目參數之題庫與受試者之能力水準有交互作用存在; 5.在不同大小及不同項目參數之題庫下,從未被選及被選最多次數之項目其統計特質(即項目參數)之差異均甚小。Item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s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England and Taiwan, R.O.C.(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1985-06-??) 陳奎憙本研究之目的,在運用比較方法,探討中英兩國師範教育發展之社會、經濟、與歷史背景,以及目前實施現況,並比較兩國師資養成制度之革新動向,以供改進我國師範教育之參考。本研究,經比較分系,發現中英兩國師範教育的發展趨勢,有其異同之處,其重要者,分述如下: 1.相遇之處: (1)整體提高中小學教師訓練水準,以達到大學程度為目標。 (2)中小學教師均須接受教育專業訓練,並經登記合格。 (3)擴充在職教育機會,鼓勵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 2.相異之處: (1)我國堅守師範教育「閉鎖」政策,而英國採取「開放」政策。 (2)我國中小學教師分由不同訓練機構培養,而英國已打破界線,統一培養。 (3)我國師資養成的課程安排,採取「並進式」(concurrent),而英國則採取「連續式」(consecutive),各有利弊得失。本研究最後對我國師範教育的目標、政策,以及提高對教師地位等方面,提出數項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