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單位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4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臺灣地區學童母親急救知能學習行為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1999-05-??) 鄭惠美本研究約主要目的是:(1)瞭解學童母親各項急救知能之現況,(2)瞭解學童 母親各項急救知能學習行為所虛的改變階段( 3 )探討影響學童母親各項急救知能學習行 為改變階段的因素及其徑路。以臺灣地區學童母親為母群體,於 1998 年 11 月以郵寄問卷 委託 40 所學校之老師對分層隨機集束抽樣法抽出的學童母親進行調查, 計收回有效問卷 2415 份,主要以卡方檢定、因素分析 LISREL 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發現( 1 )學童母 親急救知能有待加強,尤其是心臟病急救、心臟按摩等方面之知能,(2)急救知能可依學 童母親在各項急救知能學習行為上所處之改變階段分布情形, 分為七大類型,( 3 )最少 人學過,卻是最多人想學,而且準備好要學的急救知能有「心臟病之急救、中風之急救、心 臟按摩、休克之急救、中毒之急救、人工呼吸、嚴重創傷之急救、檢查昏迷不醒者之生命現 象」。 ( 4 )學童母親之社經地位、對急救知能學習行為所感知的「可用性」「利益性」 「障礙性」「效果性」是影審其改變階段的因素,研究假設的影響徑路亦獲得證實。建議本 研究分析出來的士大類型急救知能,可做為安排急救學習課程之參考。Item 家扶中心受訓保姆對嬰幼兒急救之知識、態度與課程需求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1998-05-??) 鄭珠里; 鄭惠美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在探討家扶中心受訓保姆對嬰幼兒急救之知識、態度與課程需 求的情形,並分析其影響因素。以參加臺北縣、臺南市兩個家扶中心保姆專業訓練的學員為 母群體共2,075名,採系統抽樣、郵寄問卷的方法收集資料,共得有效樣本287名,所得資料 以描述性統計、因素分析、迴歸分析等方法進行分析。本研究重要結果如下: 1.研究對象中有68.3%為現職保姆,除了保姆訓練課程外,過去曾經參加過急救訓練課 程者有34.8%。參加保姆專業訓練課程的首要動機,以充實育兒的知識與技能最多、家庭經 濟的需要次之:急救知識的首要來源則以家扶中心受訓課程最多。 2.研究對象在嬰幼兒急救知識測驗的平均答對率為66.88%。影響急救知識因素的探討發 現,參與急救訓練的時數愈多、有參加保姆進階課程者、且急救態度愈正向、教育程度愈高 者,其嬰幼兒急救知識愈佳;而受訓時間距今愈久,其嬰幼兒急救知識愈差。 3.研究對象的急救態度偏正向。影響態度因素的探討發現,嬰幼兒急救知識愈佳、急救 課程需求愈高者,其急救態度愈正向;而年齡愈大,其急救態度愈偏負向。 4.綜合重要性、困難度、需要性三者形成的急救課程需求中,研究對象大多認為「窐息 」、「休克」、「中毒」等課程的學習需求最高。影響課程需求因素的探討發現,急救態度 愈正向、托兒個數愈多者,其急救課程需求愈高。Item 教保人員對幼兒創傷出血的急救知識、態度與施救行為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1-06-??) 賴怜蜜; 林秀碧; 林佳蓉; 高慧娟本研究旨在分析教保人員對幼兒創傷出血的急救知、態度與施救行為。研究對象民國八十七年七月至八十八年六月服務於台南、高雄、屏東等六縣市的現職教保人 員。一研究採立意取樣,同時進行問卷調查與模擬情境的創傷出血施救行為分析,共得118份有效問卷,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多為女性,平均年齡為29.31歲,平均年資為6年,領有急救合格證書的百分比只有7.6%。有關幼兒事故傷害的處理經驗以1-5次為最多, 而96.6%的研究對象有學習創傷出血急救的需求,且最期待的學習方式是實務演練課程。 二、研究對象的幼兒創傷出血急救知平均得分為64分,其中幼兒急救基本原則、撕裂傷、咬傷及刺傷的處理知識有待加強。迴歸分析結果顯示,領有合格急救員證 書、對自己處理幼兒事故傷害經驗感到非常滿意、負責照顧的班級人數在15人以下,以及教育程度為大學畢業者期急救知得分較高。研究對象皆有高度正向的急救 態度,且幼兒事故傷害處理驗愈多者,態度愈正向。 三、研究發現教保人員的創傷出血施救行為平均得分偏低只有21分,在四項的急救重點中『安全救援』與『預防休克』行為表現較佳,但『緊急止血』與『擦傷處 理』表現並不理想。而創傷急救行為與知識、態度並無相關。迴歸分析顯示,幼保科系畢業者,處理幼兒事故害經驗在1-5次的教保人員其施救行為得分較低。Item 社區民眾健康促進自我導向學習經驗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1998-05-??) 鄭惠美針對自我導向學習衛生教育策略本土化過程中所面臨擴廣人力不足的困難,本研 究擬設計發展--以學校為社區中心,應用家長資源協助學童母親自我導向學習急救知能的推 廣模式,主要目的有四:(1)瞭解學童母親需求的急救知能並發展自我導向學習計劃書草案 ,(2)驗證自我導向學習急救知能策略能有效提昇學習者的急救知識、自評急救技術、自我 導向學習急救傾向、急救勇氣,(3)驗證不論由有無醫護教育專業背景促進者所協助的學習 小團體的學習效果是一樣的,(4)建立培植非醫護教育專業人士協助學童母親自我導向學習 急救知能的推廣模式。 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於1996年至1997年間,以臺北縣三所國小的334位學童母親為 研究對象,其中143位為實驗組,191位為對照組,實驗組又分為專業組(67人),非專業組 (76人),以準實驗設計、多元迴歸分析、焦點團體、內容分析法等量化、質化的研究法, 進行實驗研究。 研究結果發現(1)學童母親需求的急救知能以嚴重傷害之急救為主,如:CPR、嚴重外傷 、心臟病、中風突發之緊急處理,(2)自我導向學習急救知能策略確實可提昇學習者的急救 知識、自評急救技術、自我導向學習急救傾向、急救勇氣,(3)由醫護教育專業促進者或非 醫護教育專業促進者協助之學習小團體具有相同的學習效果;最後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本土 化自我導向學習衛生教育策略的推廣模式。